跌入杜瓦諾的記憶之洞
說起法國巴黎,你想起的是在「戀愛之都」中,女人們的丰姿綽約、河畔咖啡館的濃郁悠閒、博物館群的巍巍歷史……。但巴黎,該有她森羅萬象讓人炫目的面貌,在攝影師杜瓦諾 (Robert Doisneau) 那張街頭擁吻的情人照片之外,他亦記錄了城市中更真實的場景,以「記憶的洞」為名,帶領觀眾重返巴黎的交通要地雷阿勒 (Les Halles) 的興衰演變。
杜瓦諾/巴黎/雷阿勒 (Doisneau/ Paris/ Les Halles) 目前正在巴黎市政廳 (hotel de ville) 展覽,展期從即日起至 4 月 28 日,若您剛好在巴黎旅遊,務必把握這次難得的機會。展覽因為是免費的,每天都大排長龍,最好早點去排隊,杜瓦諾 (Robert Doisneau) 的攝影作品是巴黎雷阿勒歷史的見證,從1930年開始,杜瓦諾時常流連忘返於雷阿勒,直到 1969 年舊的雷阿勒遭到拆除,改建成今日的雷阿勒中心 (Forum des Halles),杜瓦諾一路記錄著雷阿勒的變遷。
大家可能都知道杜瓦諾最出名的作品是一對情侶在巴黎街頭接吻的照片,但如今到處都可以買到這張明信片,這已經變成一張成腔濫調的代表。後人也質疑杜瓦諾其實是跟這對情侶套好,請他們接吻讓他拍。雖然這是杜瓦諾最出名攝影作品,卻不是最好的。杜瓦諾為雷阿勒一路下來的紀錄,每天凌晨三點起床,只為了捕捉到這個傳統市集的最後曙光,其實這才是他最出色的代表作。
杜瓦諾/巴黎/雷阿勒(Doisneau/ Paris/ Les Halles)展覽的海報。(Photo credit:Atelier Robert Doisneau)
關於雷阿勒的二三事
雷阿勒在還沒有變成今日大眾運輸的中心點時,是食物批發的聚集點,左拉 (Emile Zola) 把這命名為巴黎的肚腹 (Le Ventre de Paris)。1960 年巴黎市政府決定把這個大型的食物批發市集搬遷到杭吉斯 (Rungis) 和利雷特 (Villette)。1969 年 2 月 27 日到 3 月 1 日,在這法國人稱為「世紀大搬遷」的一刻,雷阿勒搬家了。隨即在 3 月 3 日和 4 日,新的食物市集在杭吉斯開張了。
話說在 1866 年,由知名建築師巴勒塔 (Victor Baltard) 所設計的大展廳 (pavillon) 就在巴黎雷阿勒落成了,這個建物一直是雷阿勒的特色,但很可惜在 1970 年的大拆除中,這個建物也難以倖免,我們今日看到的雷阿勒是具現代感的超大型購物中心---雷阿勒中心與大眾運輸的樞紐。所謂樞紐是因為雷阿勒結合夏特雷 (Châtelet) 總共有三條近鐵 (RER A線、B線、D線) 與五條地鐵線 (1線、4線、7線、11線、14線) 交匯。住在郊區要來市中心上班的人,通常都要經過雷阿勒─夏特雷轉車,反之亦然。平均每天大約 75 萬乘客的流量。
雷阿勒─記憶的洞
雷阿勒─記憶的洞 (Photo credit:Ida Yang)
在這個展覽裡面,按照時間編排展覽動線,從 1930 年到 1970 年,其中有一個區塊被命名為雷阿勒---記憶的洞 (Les Halles---Le Trou de Mémoire),這個小標語帶雙關的說明,在 1970 年代,當雷阿勒被拆除之際,除了工地的大洞之外,對於巴黎人來說,這個大洞也是他們共同記憶的大洞。杜瓦諾這些照片,重新填補這塊歷史大洞,美化並紀錄這一去不復返的場景,其實波蘭導演波蘭斯基 (Roman Polanski) 的《怪房客》(Le Locataire) 就曾經有一幕是雷阿勒的巨大工地,那個有名的大洞 (Le trou des Halles)。
Robert Doisneau|Les spectateurs du trou des Halles, 7 février 1975 (Photo credit:Atelier Robert Doisneau)
巴黎市政廳舉辦的這個展覽,讓民眾了解雷阿勒的過去─現在─未來,展覽最後並設置一個影片,介紹從 2010 年 4 月開始再次更新的雷阿勒,目前雷阿勒部分區域已經開始重整,法國政府預計將花80億歐元打造一個全新的雷阿勒中心。
編輯/張慧慧
大家可能都知道杜瓦諾最出名的作品是一對情侶在巴黎街頭接吻的照片,但如今到處都可以買到這張明信片,這已經變成一張成腔濫調的代表。後人也質疑杜瓦諾其實是跟這對情侶套好,請他們接吻讓他拍。雖然這是杜瓦諾最出名攝影作品,卻不是最好的。杜瓦諾為雷阿勒一路下來的紀錄,每天凌晨三點起床,只為了捕捉到這個傳統市集的最後曙光,其實這才是他最出色的代表作。
杜瓦諾/巴黎/雷阿勒(Doisneau/ Paris/ Les Halles)展覽的海報。(Photo credit:Atelier Robert Doisneau)
關於雷阿勒的二三事
雷阿勒在還沒有變成今日大眾運輸的中心點時,是食物批發的聚集點,左拉 (Emile Zola) 把這命名為巴黎的肚腹 (Le Ventre de Paris)。1960 年巴黎市政府決定把這個大型的食物批發市集搬遷到杭吉斯 (Rungis) 和利雷特 (Villette)。1969 年 2 月 27 日到 3 月 1 日,在這法國人稱為「世紀大搬遷」的一刻,雷阿勒搬家了。隨即在 3 月 3 日和 4 日,新的食物市集在杭吉斯開張了。
話說在 1866 年,由知名建築師巴勒塔 (Victor Baltard) 所設計的大展廳 (pavillon) 就在巴黎雷阿勒落成了,這個建物一直是雷阿勒的特色,但很可惜在 1970 年的大拆除中,這個建物也難以倖免,我們今日看到的雷阿勒是具現代感的超大型購物中心---雷阿勒中心與大眾運輸的樞紐。所謂樞紐是因為雷阿勒結合夏特雷 (Châtelet) 總共有三條近鐵 (RER A線、B線、D線) 與五條地鐵線 (1線、4線、7線、11線、14線) 交匯。住在郊區要來市中心上班的人,通常都要經過雷阿勒─夏特雷轉車,反之亦然。平均每天大約 75 萬乘客的流量。
雷阿勒─記憶的洞
雷阿勒─記憶的洞 (Photo credit:Ida Yang)
在這個展覽裡面,按照時間編排展覽動線,從 1930 年到 1970 年,其中有一個區塊被命名為雷阿勒---記憶的洞 (Les Halles---Le Trou de Mémoire),這個小標語帶雙關的說明,在 1970 年代,當雷阿勒被拆除之際,除了工地的大洞之外,對於巴黎人來說,這個大洞也是他們共同記憶的大洞。杜瓦諾這些照片,重新填補這塊歷史大洞,美化並紀錄這一去不復返的場景,其實波蘭導演波蘭斯基 (Roman Polanski) 的《怪房客》(Le Locataire) 就曾經有一幕是雷阿勒的巨大工地,那個有名的大洞 (Le trou des Halles)。
Robert Doisneau|Les spectateurs du trou des Halles, 7 février 1975 (Photo credit:Atelier Robert Doisneau)
巴黎市政廳舉辦的這個展覽,讓民眾了解雷阿勒的過去─現在─未來,展覽最後並設置一個影片,介紹從 2010 年 4 月開始再次更新的雷阿勒,目前雷阿勒部分區域已經開始重整,法國政府預計將花80億歐元打造一個全新的雷阿勒中心。
編輯/張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