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聲土不二,聽見土地的聲音

隱身在台北公館鬧區的立方計劃空間的展覽,一向能帶給人驚喜。推開如自家房間的木門,走上狹長的走道,還沒到展覽空間,各種聲音就幾乎要淹沒你,你似乎從耳朵看見一個生氣勃勃的世界。於是你閉上眼睛,走入風景之中,聽見遠處的海潮,好像聞到魚市場的腥味。這是正在展出的「聲土不二-嘉義聲音再生計劃」。
其實,「嘉義聲音計畫」早在4年前(2008年)就開始進行。當時的嘉義縣文化處處長鍾永豐,身為詩人的他,有了採集嘉義縣的18個城鎮的聲音的想法,希望能用另一種方式紀錄土地的呼吸。有意思的是,他邀請的計畫執行人,一位是來自法國的聲音藝術家澎葉生(Yannick Dauby),另一位是當時在大大樹音樂圖像任職專案的許雁婷。
 
當你疑惑一個外國人要如何紀錄台灣的聲音時,卻發現原來澎葉生早在多年前,就跟著也是藝術家的女朋友蔡宛璇來台,被台灣的聲音吸引,這幾年陸續與藝術團體如驫舞劇場合作之外,也紀錄了許多城市、土地的聲音,還出了一張《台北聽三遍》的專輯。澎葉生的聲音創作不只是自然生態,也包含了工廠、機器的運作聲,他表示,「有些聲音不一定好聽,卻很有趣。」
 
澎葉生與驫舞劇場合作的《繼承者》。

因此,澎葉生與許雁婷用一年的時間,採集了將近500條的聲音紀錄,這個有意思的檔案計畫,也幾乎容納了庶民生活的各個片刻,如土地的交響詩般,感人又震撼。而後來蔡宛璇的加入,讓龐大的資料庫更有系統地抽整出全新的聆聽情境。對澎葉生而言,嘉義的聲音地標之一是溪北村「製作榻榻米的機器」,因為在日治時代,由於嘉義氣候適合種植製作榻榻米的圓藺草,日本人將機器及種植的技巧引入,整個溪北村都以製作榻榻米維生。到了近代,產業不斷的外移,這個特色產業也逐年沒落。
 
本展切成兩個空間,其中一個空間就放置了兩塊榻榻米,周圍立著從廢棄場撿回的木板,邀請觀者或坐或躺聆聽嘉義的聲音。你閉上眼睛,蟲鳴鳥叫、熟悉而溫暖的人聲,嘈雜但不知為何讓你覺得安心,3位創作者用編曲的手法處理嘉義的聲音,讓你像是走進一片色彩斑斕的風景裡,在幾乎要睡著的時刻,突然有轟隆隆地巨大聲響,就是榻榻米機器運轉的聲音。澎葉生說:「聽著機器有韻律的循環聲,是時代的流轉,這個聲音因經濟活動結合氣候而誕生,卻也因全球經濟、氣候型態的轉變逐漸消亡。」
 
  

而另一個空間,同樣是由3個藝術家不斷地磨合討論後,主要由許雁婷與蔡宛璇規劃執行,小小的空間裡,一次只容許3個聽眾戴上耳機。全黑的環境裡,聽著非常美的聲音,當你眼睛閉上時,從不曉得自己原來是生活在這麼一個繽紛壯麗的島嶼上,但睜開眼,巨大的黑色屏幕顯示的大多是資料性的、或是充滿傷害的文字,比如小村莊裡的土石流讓村民們說出「以前不是這樣,發展的太快了!」提醒著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們,環境保護刻不容緩;或是傳統戲曲的大師介紹將要失傳的傳統,奏著非常美的老調,螢幕上卻顯示著「寫在紙上不夠!」沒有人繼續將古老藝術傳承,聲音必然失傳,百紙黑字怎麼夠……
 


透過「聲土不二」,3位藝術家精彩地讓人去思考聆聽的多樣性,以及在台灣的聲音實踐,讓人在聆聽的過程中,配合展中榻榻米的草香與視覺的呈現,發現原來五感的想像力可以走得這麼遠。
 
另外,除了本展,熱愛青蛙的澎葉生也將於9月中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將舉行個展「蛙界蒙薰」,想在城市中用大自然療癒身心,感受芬多精與科技結合的微妙趣味的讀者,千萬不要錯過相關訊息。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