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工業 Industrial

【2013 米蘭家具展】整座城市瘋設計,會外擂台大競技!(下)

每年米蘭家具展期間,滿如繁星的「會外展」,也蔓延整座城市、群起響應,從位於米蘭市中心的「布雷拉」(Brera)、西南方的「托透納」(Tortona),到東北方較遠的「朗布拉特」(Ventura Lambrate)等主要三區,都提供了小型工作室、獨立設計師發聲的舞台。逛完了「托透納」的亮點後,今天 MOT/TIMES 特派記者則要帶大家到「布雷拉」尋寶。在這區沿著街道走,只要看見店外懸掛會外展相關旗幟,走進去就常能遇見驚喜。
在米蘭會外展中,「布雷拉」可說是幅員最遼闊的一區,因位於市中心,因此租金相對也較昂貴,此區東邊(近米蘭兩個大地標──米蘭大教堂與文藝復興百貨),多是設計大廠進駐,尤以杜里尼(Durini)街上密度最高,三步即是一間家具店,且以義大利當地品牌為主。
 
品味最道地的義式風情
 
走進杜里尼街,儼如在逛家具精品街,包括 Fendi、Poltrona Frau、B&B Italia、Barovier and Toso、Cassina、Meriitalia、Bulthaup 等大廠旗艦店,全都坐落在這條街上。所以到了米蘭,若想觀察最道地的義式設計趨勢,不必到米蘭國際家具會內展,在杜里尼街上,就可以最直接感受到最 IN 的義式風潮。


杜里尼街上,義大利品牌家具旗艦店比比皆是,成為米蘭家具會外展最熱鬧的街區之一。(Photographs by MOT/TIMES)

今年的展會期間,杜里尼街上依然湧進大批人潮,當中以 B&B Italia、Cassina 最受關注、展間也最為擁擠。
 
作為義大利家具領導品牌,近幾年來 B&B Italia 改變策略,從 2008 年開始,就並未繼續參加會內展;但每年到展覽期間,杜里尼街 14 號上總是擠滿了人,想爭睹今年 B&B Italia 的新品,與今年的家居搭配風潮。維持一貫傳統,B&B Italia 旗下家具多是由 Antonio Citterio操刀,直到近幾年才啟用新寵──西班牙女設計師 Patricia Urquiola;但在今年的展出上,他們首次邀請日本設計師深澤直人、英國設計雙人組 Barber Osgerby、瑞士工作室 Atelier Oi 加入戰局,替此經典品牌注入不同以往的元素。

左圖:Patricia Urquiola 設計的《Husk》床具。右圖:B&B Italia 首度邀請深澤直人設計,替其品牌設計床具。此為今年最新作品《Papilio》。(Credit:B&B Italia)





而另個家具大廠 Cassina,今年成功炒熱話題,請來時尚界的老佛爺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替一系列經典家具拍攝,這些攝影作品在會內的 Cassina 展位上並未出現,只有在會外展才能看得到,只此一間的限定號召力,吸引不少時尚迷到此朝聖。在卡爾‧拉格斐的鏡頭下,義大利設計教父吉奧‧龐蒂(Gio Ponti)設計的《699 Superleggera》單椅(下圖左),也彷彿有了生命,並以幾何、有機的姿態,與展場中堆疊的木箱、錄像等裝置藝術,以及義大利設計師 Franco Albini 毛絨絨的《Pezzi Wool》扶手椅,產生有趣的對話。


牆上的黑白攝影,皆為卡爾‧拉格斐操刀拍攝。上排左圖的單椅藝術裝置,為吉奧‧龐蒂設計的《699 Superleggera 》單椅堆疊之貌;下排右下角白色毛絨絨的扶手椅,則為 Franco Albini 設計的《Pezzi Wool》。(Photographs by MOT/TIMES)
 
直擊「布雷拉」區其他亮點
 
逛完杜里尼街,筆者花整個下午在「布雷拉」區手刀趕路,「布雷拉」不似西南方的「托透納」展位較密集,若沒事先作功課、規劃好路線,就只能單純碰運氣。在茫茫店家裡,其中有兩個展間,我個人認為最值得介紹。一是義大利瓷磚品牌 Bisazza;二是 Baccarat 燈飾。
 
走經 Bisazza,看似一間有獨特風格、坪數不大的手工馬賽克家具店,看起來不太起眼。但其實對磁磚有研究的人,就會知道 Bisazza 在義大利瓷磚界可說是龍頭老大,店裡的磁磚,皆以當代的詮釋,將馬賽克這古老傳統的藝術形式,發揮得淋漓盡致,近年來他們並結合時尚、藝術家跨界設計,像是 Marcel Wanders、Jaime Hayon、Tord Boontje、Fabio Novembre 都曾為他們跨刀設計。Jaime Hayon 甚至曾說過:「有了這系列瓷磚[註1],會讓人想把私密的衛浴空間公開於眾、跟大家分享!因為你會發現,原來衛浴空間也可以這麼時尚、這麼有魅力。」
 
今年 Bisazza 的主推新品,包含佐藤大(Nendo)設計的馬賽克瓷磚(下右圖背景)、《Bat》吊燈(下右圖);而 Marcel Wanders 色彩繽紛、活潑的馬賽克磁磚(下左圖)尤受買家關注。


上排左圖為 Marcel Wanders 設計的馬賽克瓷磚、右圖為佐藤大設計的《Bat》吊燈。(Photographs by MOT/TIMES)

今年因歐債危機,會內展觀展人數明顯減少,且在經濟不景氣的景況下,嚴重影響到不少中小型品牌,除了買氣減少,下游供貨量也產生問題,因此這些公司皆採保守策略,不少廠商在今年會內展的展位上,只是換了顏色與媒材,卻未開發新產線,因此令人驚豔的品項不多。例如今年會內的「燈飾雙年展」(Euroluce),筆者認為未如預期出色,除了 Barovier & Toso、Santa & Cole(雖經濟不景氣,但綜觀主要的大品牌,仍走穩健路線,並持續開發新品),以及來自巴塞隆納的 VIBIA 外,其實可看性不多,大家反而轉往會外展尋寶。

而會外燈飾的重頭戲,則非 Baccarat 莫屬。


Baccarat 今年主打 Jaime Hayon 與坎帕納兄弟(Fernando & Humberto Campana)設計的桌燈與吊燈。(Photograph by MOT/TIMES)

Baccarat 是個很古老的品牌,創立於 18 世紀,為國王路易十五指定在 Baccarat 這個小鎮設立工廠,而開始其傳奇故事;其後路易十八向 Baccarat 訂購了一套玻璃杯,便掀起各國皇室的搶購風潮。有著傳統技藝的傳承底蘊,邁入現代的 Baccara 也開始轉型,從與當代雕塑大師亞歷山大‧柯爾達(Alexander Calder)開始,近年來也與當代眾多知名設計師如菲利普‧史塔克(Philippe Starck)、坎帕納兄弟、Jaime Hayon 等人合作。

如今年坎帕納兄弟結合竹編與水晶燈飾的作品,就讓人十分驚豔。
 

坎帕納兄弟的作品,打破以往對 Baccarat 單純只有水晶燈的傳統印象。(Photographs by MOT/TIMES)
 
從一邁入 Baccara 獨立大型展間的長廊,立即感受到這棟充滿歷史的老建築十分有獨特的味道,且就如同走入時光隧道。進入展間後,左手邊展間的《Zenith》大型吊燈(下圖)令在場人士都讚賞不已。


 
米蘭大街設計藝廊巡禮
 
一般而言,來到米蘭,設計圈的專業人士,絕不會錯過「托透納」區前衛的歐蘭荻畫廊(Galleria Rossana Orlandi);而來到「布雷拉」區,則不能錯過 Nilufar 設計畫廊(Gallery Nilufar),以及在米蘭大教堂附近的 Fornasetti。


左圖:Nilufar 設計畫廊位於「布雷拉」區的小巷中。右圖:在Nilufar 設計畫廊中,義大利設計教父吉奧‧龐蒂設計的扶手椅。(Photographs by MOT/TIMES)
 
Nilufar 設計畫廊,創立於 1970 年代,位於「布雷拉」區的小巷中。結合現當代的地毯、家具、飾品、古董、藝術品,在這裡可以看到義大利設計教父吉奧‧龐蒂設計的經典家具,也能見到 Lindsey Adelman 等當代設計師的燈具作品。是來到米蘭市中心,設計迷絕不能錯過的尋訪之處。


圖中暗紅色扶手椅與沙發,為義大利設計師 Franco Albini 作品;吊燈則為當代女性設計師 Lindsey Adelman 的設計。Lindsey Adelman 和其團隊,皆手工客製、設計燈具,她長期與口吹玻璃技師、鑄造師傅等供應商、手作職人合作,作品以精細、富藝術感著稱。(Photograph by MOT/TIMES)
 
不少藝文界人士到米蘭,也絕對會造訪位於米蘭市中心主要幹道──馬堤歐地大道(Corso Giacomo Matteotti)上的 Fornasetti。Fornasetti 最早是間個人工作室,由藝術家 Piero Fornasetti 創立,他天馬行空、色彩大膽強烈的作品,受到義大利設計教父吉奧‧龐蒂十分讚賞,因此曾與他共同設計一系列的家居用品。
 
後 Piero Fornasetti 將其藝術、雕刻作品,也延伸至瓷磚、杯盤餐具、絲巾等飾品與家居擺飾。在他的作品中最鮮明的標誌,即是一張有著神秘氣質的女性臉龐(如下圖單椅),這張臉,其實源於一位歌劇女伶的臉孔,Piero Fornasetti 瘋狂迷戀著這張臉,因此以她為原型設計出一系列不同面貌、不同形式的作品。Piero Fornasetti 的作品在歐洲十分普遍,所以這張臉其實常能在歐洲的月曆、時尚飾品、展覽上看到,下次去歐洲,或許你也會不經意在街角的櫥窗瞥見唷!






Piero Fornasetti 天馬行空、色彩大膽強烈的作品,辨識度極高。Fornasetti 這間小店,也是設計迷來米蘭不可錯過的探訪據點。(Photograph by MOT/TIMES)

逛完了會外展,接著我們就要啟程到會內展,看這次的設計大廠端出什麼新鮮貨!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