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工業 Industrial

重現米蘭國際家具展盛況!「台灣當代椅」設計展登場

想要一睹Nendo、Konstantin Grcic、巴西設計師 Campana 兄弟檔與台灣竹藝師合作的家具嗎?想搶先看到由設計師曾熙凱與陳函谿所設計,一舉摘下米蘭家具展「Design Report Award」最大賞的《波光 Ripple》燈具嗎?如今,大家都可以在南投的「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設計館」近距離欣賞到;不僅如此,今年在「米蘭三年展中心」(La Triennale di Milano)的核心展區「Impluvium」展出、深受國際媒體與買家關注的「台灣當代椅」主題展,也都將原汁原味在工藝設計館完整重現!

當台灣傳統工藝遇上當代工業設計

2010 年,由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台灣創意設計中心攜手催生的工藝品牌「Yii」,首度躍上米蘭三年展中心的舞台,當時請來了荷蘭建築師 Bas van Tol 設計展場,黑色竹林環繞白色展區,賦予竹子全新意象,更為展出的工藝品大大加分(如右圖,Photo Credit:Lorien Beijaert);今年同樣由 Bas van Tol 擔綱展場設計師,為了呈現出「當代設計」之美,特別讓每張椅子有如伸展台上的model 般,針對各自的特性,調整最適切的光源角度。

「台灣當代椅」在米蘭三年展中心的展場實景。(Photo Credit:Total Tool)

此外,為了師法自然、同時成功演繹台灣傳統工藝結合當代設計的全新價值「台灣當代椅」,這次以綠能設計(Eco Arts)為主題,廣邀 17 位設計師與工藝師共同參與創作,包括「Kevin Design」設計師周育潤、「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創辦人徐景亭、「CUCKOO」創意總監駱毓芬、南投竹山工藝師陳高明、玉石雕刻工藝家陳培澤等人,經過無數次的討論、修正與工藝的突破,最後完成了15 件以「竹子」為素材或理念的原創椅凳。值得關注的是,其中像是《飄》、《蓬蓬裙椅》、《竹系‧築繫》、《三代同堂》以及《日常與銘刻》,則是在曾任飛利浦、藍寶堅尼等企業設計顧問的 Giulio Ceppi指導下,共同研發出的最新作品,再加上 Nendo、Konstantin Grcic、巴西設計師 Campana 兄弟檔近期與台灣竹藝師共同研發的椅子,這次也都可以在工藝設計館一樓欣賞得到。

 

由新銳設計師范承宗和工藝師陳高明攜手完成的《飄》,採用強韌的台灣孟宗竹材,9 顆球體作為基底,經由師傅巧手,將竹片繁複交錯排列組合,讓這張竹椅宛如雲朵般輕盈。

以六角編法編成的「竹夫人」是早期台灣人在夏天蓆間用來消暑的圓柱型竹籠,設計師駱玉芬與竹編藝術家蘇素任發揮女性纖細特質,將竹夫人變成猶如蓬蓬裙般優雅的椅腳,再利用色彩繽紛的綿、麻製成椅墊,讓這一系列的《蓬蓬裙椅》頓時瀰漫時尚風。

設計師蔡易成與雕刻工藝師陳茂輝打造的《三代同堂》,則從中國傳統的家戶型態為出發,以類似俄羅斯娃娃的形式,將6 張分別代表「老、中、青」三種尺寸的鼓凳,靈活地組合或分離,不僅讓家中男女老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椅凳,同時也符合現代人的空間需求。

新生代設計師郭喆宸和玉石雕刻師陳培澤協立創作的《日常與銘刻》,結合硬砂岩、台灣櫸木與不鏽鋼等三種異材質,將不斷流逝的生活點滴,以石雕的行事凝結且永久紀念,可說是日常家具與石器雕刻藝術的完美結合。(Photo Credits: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閃耀米蘭衛星展的台灣之「光」
 
地下一樓是另一大展覽主軸,以今年在米蘭衛星展備受國際矚目的兩組台灣新銳設計團隊作品為焦點。結識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的曾熙凱和陳函谿,今年才剛組成「詩研設計事務所」(Poetic Lab),以一只鐘型口吹玻璃製成的燈具《波光 Ripple》(如下圖),首度參加米蘭衛星展,沒想到,不僅贏得「Salone Satellite Award」第三名,更成為米蘭家具展「Design Report Award」最大賞的得主,順勢躍上國際設計舞台。而這件作品也搬到了工藝設計館地下一樓,藉由玻璃表面形狀和厚薄不均所產生的光影折射,營造出猶如從海底或池畔反射出的粼粼波光,詩意般的光景也為炙熱酷暑帶來涼意。

(Photo Credits:Poetic Lab)

由台科大頂尖設計中心在 2011 年成立的「台灣創意母體」(The Commatrix),也帶來了今年在米蘭衛星展的作品。台灣創意母體的年輕學子致力於「平面、產品、動畫、互動、展示設計」等 5D 未來跨界設計,雖然成軍不久,卻已經在2012 年的德國「reddot 設計獎」大放異彩,從 3672 件設計中脫穎而出,一舉拿下最高榮譽「紅點之星」(Luminary)。

這次在工藝設計館展出的12 組作品中,有不少件得到國際大獎的肯定,好比說由李珮雯創作的平面設計《Cloudist/雲雲眾生》,使用雲的形狀進行各種描繪組合,表現出名人的特徵,並藉此影射該名人的人格和行為特質,以暗喻在雲端虛擬世界中偽裝的人性,這項創作也在2012 年時得到美國「IDA 國際設計大獎」(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第一名;另外,由黃依雯設計的《S Bag/鞘殼包》也入選了今年的「 iF 概念獎」(iF concept award),她以掉落廢棄的檳榔葉鞘取代木材,製成質輕卻堅固纖維外殼,並且採用檳榔和檳榔花分別做為拉鍊和包包裝飾,成為男女皆適宜的時尚電腦提包,也讓台灣檳榔文化開始革新進化。

由李珮雯設計的《Cloudist/雲雲眾生》,你看出來畫中的三位名人分別是誰了嗎?(Photo Credit:李珮雯、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台灣創意母體)

黃依雯將台灣檳榔文化進行時尚革命,設計出輕薄好背又好看的《S Bag/鞘殼包》。(Photo Credit:李珮雯、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台灣創意母體) 

看了這麼多精采內容,一定很想立馬衝去南投看展吧?不過,編輯仍然貼心提醒,由於展館不大,大概一個上午即可逛完,因此建議在前往台灣工藝中心之前,最好還是準備好完善的南投一日行,如此一來更有收穫滿滿的充實感唷!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