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飛與降落,桃園機場捷運以藝術串連土地與天空
與台灣飛行距離不到兩多小時的香港,早已成為台灣人週末的小度假選擇,當飛機降落,步入香港國際機場,總是被其壯觀的設計深深吸引;而由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設計的展翅欲飛西班牙 Sondika 機場,更是讓人一眼就聯想起西班牙最偉大的建築師高地(Antoni Gaudi)。我們常說,機場是一個國家的門面,是作為外來客對一個國家的第一印象,那麼,身為台灣與外界交流最重要的桃園國際機場,迷人嗎?與台灣的形象相符合嗎?有些言詞較激進的人曾說:「真想把桃園機場炸掉。」用以形容對於桃園機場外貌的反感,當然,重建機場絕對有其難度,因此,除了用台灣特有的親切溫暖人情味迎接這些初來乍到的旅人外,或許也可以透過美麗有趣的藝術創作來增添外地旅人對台灣的好感度。
因此,台灣桃園國際機場聯外捷運系統公共藝術系列「交‧感知區」便邀請到 9 組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參與此創作計畫,分別是印度藝術家蘇尼爾‧高帝(Sunil Gawde)、美國丹尼爾‧羅森(Daniel Rozin)、德國佛羅里安‧克拉爾(Florian Claar)、日本創作團體 Paramodel,及台灣藝術家林俊廷、陶亞倫、賴珮瑜、任大賢與豪華朗機工,這些藝術家透過時間、連結、運輸、飛行等概念,製作形式多樣且能與民眾進行互動的藝術作品,用以妝點預計於明年年中啟用的台灣桃園機場捷運站。
而作品《氣門九號律動》將設置於 A18 桃園高鐵捷運站的德國藝術家佛羅里安‧克拉爾,昨日受胡氏藝術之邀來台,舉辦一場「速度的美感」座談會,與民眾分享此作《氣門九號律動》的創作理念及其過去諸多經典創作案例。佛羅里安是活躍於日本的藝術家,長期關注於光線與物體的律動性,擅於透過大型金屬雕塑表現氣流的流動性與動感,作品深具未來與科技感,其最知名的作品是置於日本金澤21世紀美術館的《Klangfeld No.3 –Für Alina-》與日本東京中城的作品《Fragment No.5 –caverna lunaris》。而這次機場捷運藝術作品《氣門九號律動》,佛羅里安從機場作為土地與天空的轉換關係開始思考,並透過空氣動力學、航空技術等的研究,傳達旅行(旅者)在身體與心理狀態上的感受轉變,並以他熟練的鋁材質技術呈現作品的流動感,讓觀者在與作品的互動時,得以感受到與空間環境的關係,以及飛行與速度的意象。
《氣門九號律動》並非佛羅里安在台灣的第一件創作。漫步在台北新生南路上,除了欣賞大安森林公園的綠意外,也將看到佛羅里安的大型雕塑《律動7號》佇立在大安行政中心大樓前;而在花蓮平地森林園區裡,則可以看到佛羅里安已發展多年的船艙系列《陸上行舟》作品(下圖),從這幾件作品都可以深刻體會到佛羅里安透過創作對於周遭環境的思考,作為公共藝術的作品,不能突兀地介入原本存有的空間,而是該讓藝術作品更加強調與延伸環境特色,並使兩者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