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Art
一嶼 ISland《持續的瞬間》三人展:陶瓷、玻璃、舊物再製的跨媒介對話,與「時間的四個預言」限定選物 一嶼 ISland《持續的瞬間》三人展:陶瓷、玻璃、舊物再製的跨媒介對話,與「時間的四個預言」限定選物

一嶼 ISland《持續的瞬間》三人展:陶瓷、玻璃、舊物再製的跨媒介對話,與「時間的四個預言」限定選物

台北青田街選物與展覽空間「一嶼 ISland」推出新展《持續的瞬間》,邀集三位台灣藝術創作者──DDD Ceramics、陳建志、禹物再製所,以陶、玻璃、舊物為媒介,展開一場跨越感官與思維的時間對話。
位於青田街的選物與展覽空間「一嶼 ISland」推出新展覽《持續的瞬間》(展期至8月24日),邀集三位來自台灣的藝術創作者——陶瓷藝術家 DDD ceramics、吹製玻璃工藝師陳建志、以及舊物再製團體禹物再製所,以陶、玻璃、舊物為媒介,展開一場跨越感官與思維的時間對話。
 
(Photo Credit:一嶼 ISland)

展覽以「時間」為出發,延伸至記憶、靈魂與感官的探索。三位創作者透過裝置與物件,拆解時間的線性邏輯,呈現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片刻與節奏:或是凝視的停駐、或是舊物的斑駁痕跡,亦或是光影與水的瞬間波動,邀請觀者在觀看中與時間產生共振。
 
「一嶼 ISland」新展覽《持續的瞬間》邀集三位來自台灣的藝術創作者創作。(Photo Credit:一嶼 ISland)
 

三位創作人跨材質對談時間的深度與維度


陶瓷藝術家 DDD ceramics,其名既是藝術家的創作代號,也是器物本身的意象延伸。主修哲學的她,早期以文字為主要創作語言,曾駐村於金瓜石,並於2016年旅居印尼期間接觸陶作,開啟與土的深層連結。陶土的包容與形塑特質,成為她表達內在與世界對話的媒介。此次作品將哲學思辨融入創作,回應時間如何成為個體與世界之間的拔河。
 
DDD ceramics 以哲學為底蘊,透過陶作回應時間與個體的拔河。(Photo Credit:一嶼 ISland)
(Photo Credit:一嶼 ISland)

其裝置作品《存在與時間——千日千夜/此時此刻》以無刻度的鐘面象徵抵抗社會時間規訓,擁抱內在節奏的永恆與遲滯。強調時間不應被機械化切割,而是一種可凝視與停駐的存在感,讓觀者暫時跳脫日常節奏,感受不被吞沒的此時此刻。
 
《存在與時間——千日千夜/此時此刻》以無刻度鐘面對抗時間的機械規訓,喚起對當下的感知。(Photo Credit:一嶼 ISland)

陳建志有著大學商品設計系背景,創作植基於生活周遭的觀察,從工廠文化、鄉土歷史到濕地、廟宇等場域。以記憶為線索,探索事物的雙面性與文化衝突的揉合。
 
(Photo Credit:一嶼 ISland)

此次展出《水鏡》系列,以玻璃與水的互動為核心,在不鏽鋼水缸中建構流動的光影節奏。水的循環時而如鏡、時而如煙,映照時間與記憶的詩意層疊,作品靜默卻不失情感,呼應普魯斯特筆下「被時間召喚」的瞬間,引導觀者在感官與回憶之間流轉。
 
陳建志《水鏡》系列,運用玻璃與水的互動,展現光影的流動與記憶的層層堆疊,讓觀者在感官與回憶之間流轉。(Photo Credit:一嶼 ISland)

舊物再製藝術家 禹物再製所,由藝術家戴禹財與蔡佩莉共同創立,長年投入漂流木與舊物改造創作,以環保意識與異材質組構,實踐大自然多樣性與包容性的理念。其作品融合不鏽鋼網、黃銅與木材,在光影與造型中構築獨特的敘事語言。
 
禹物再製所以《靈魂的覺醒》系列,結合不鏽鋼網、黃銅與木材,探問靈魂與內在的真實,作品成為反思與覺察的容器。(Photo Credit:一嶼 ISland)
(Photo Credit:一嶼 ISland)

此次展出以《靈魂的覺醒》為題,透過改造不銹鋼網、黃銅與木材,創造出兼具光感與質感的燭台與光影裝置。作品在災難預告與精神動盪的背景下,探問靈魂的去向。
 
(Photo Credit:一嶼 ISland)
 

「時間的四個預言」展覽期間限定企劃


為延伸展覽主題,一嶼 ISland 特別策劃「時間的四個預言」展期限定選物企劃,精選四種選物回應時間的多重維度——包含凝視宇宙靜謐的《意識之窗》、承載願望與重生的《女神燭》、映照選擇與實踐的《手錶》,以及反映記憶與自我的《湖中鏡》。這些選物如時光遺址般置入展場,引領觀者穿梭於未竟的片刻與意識深層,成為時間感知的延伸體驗。
 
(Photo Credit:一嶼 ISland)

展覽期間限定活動則有:7月25日無時間日企劃--「星門將啟:共鳴黃種子之年的前哨沙龍」;8月9日時空與更新.療癒市集「這日,我們不以事件為焦點,而以「空」為起點。」以及8月9日當日限定〈寫信給未來的自己〉,相關活動資訊可於一嶼 ISland 當期展覽專頁查詢。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