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Art

聚焦生活,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11月開跑

藝術從來就不遠離生活,在人手一機的今日,把照片上傳臉書分享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何不來看看國內外攝影大師們眼底的世界到底和你哪裡不一樣?
 
將於11月開幕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共有150個來自全球各地的藝廊參展,是歷年規模最大的一次,當中的一大亮點是,多位在當代藝術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攝影師作品紛紛抵台,如以拍畸零人知名,且戲劇化的人生經歷曾被搬上大螢幕(由正翻的妮可基嫚與帥到掉渣的小勞勃道尼主演的《皮相獵影》)的Diane Arbus。
 

或是平靜、冰冷,擅長凝固時間的哲學攝影師杉本博司;

來自俄羅斯的藝術團體AES+F,擅長以寫實方式呈現超現實場景,藝術史中不能缺席的重要作品《特立馬喬的盛宴》(The Feast of Trimalchio)也將現身藝博會。


回到本年度的策展核心「Made by Art」,回歸藝術本質的討論,讓多位當代極富創意與表現力的藝術家,透過日常感知的再定位,讓觀眾發現生活周圍即使是簡單的小物,也可以充滿著藝術感。比如申美璟的肥皂系列創作,另類地開啟了對當代藝術使用權的思考。

或是普普藝術的開宗祖師時尚怪奇人物安迪沃荷,天外飛來一筆地把螞蟻放在自製的「管線」中,讓螞蟻在不同的沙畫中穿梭,形成自然的行走路徑痕跡,不禁讓人會心一笑。(想知道更多生活中的創意,請點MOT/TIMES的日前無巧不成書搶先策劃的生活變變變
 

當然,除了以上的明星級藝術家外,台灣讀者所熟知的草間彌生(日)、艾未未(中)、安藤忠雄(日)、小野洋子(日)等人當然不會缺席。此外,為了突顯台灣的島國特色,本年度首次規劃「山風與海浪──台灣南島系統藝術家的當代表現」亦值得密切關注。
 
策展人李俊賢苦笑指出,把這些原住民藝術家集合起來真是個苦差事,畢竟他們住山上的住山上,住海邊的住海邊,此外,他們的作品也多半反應生活環境,如何把這些作品帶到展場也將是個挑戰。但作為藝博會19年來首次推出的特展,以台灣原生藝術風貌作為關注焦點,把眼光拉回,對這些在台灣這片土地上努力耕耘的藝術家們也不啻是一個極大的鼓勵,讓觀眾在一面倒的國際藝術家名人中,聽見這些山與海的孩子們的聲音。
  
 
左上:阿美族的達鳳‧旮赫地擅長以木頭進行創作。
右上:阿美族的張梅娘以樹皮纖維進行創作,作品呈現的肌理與紋路非常特別。
左下:泰雅族的尤瑪‧達露除了創作外,也積極從事保存古老編織技藝的工作。
右下:太魯閣族的伊得思‧盧信畢業於北藝大,作品多反思自我與族群議題。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