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耳朵,在未來聽見過去的聲音
「作曲家書寫了未來,以便留下未來不會留下的印記」一展,主要展出王虹凱於去年(2011年)參展威尼斯雙年展的作品《咱的做工進行曲》,此延續在盧森堡工廠錄製的作品《Music While You Work》概念,在盧森堡錄製作品時常遇到語言溝通的困境,因而引發王虹凱回到熟悉的土地創作的動力,也讓她開始思考與聆聽者的關係;《咱的做工進行曲》是王虹凱回到台灣、回到與她生長環境密切相關的雲林虎尾糖廠,錄製糖廠製糖過程的作品, 王虹凱邀請到 5 組虎尾糖廠的退休員工與其配偶, 與他們一同回到糖廠,回顧他們所經歷過的糖廠生活,除了請他們錄下其工作環境的聲音,如輸送帶運轉、壓榨甘蔗、鍋爐滾沸、小火車運行的各種機械聲響外,更請這些員工介紹另一面貌的製糖廠,如吞雲吐霧的抽煙角落、曾經戀愛約會的花園,還有每日與妻子牽手走過鐵道路段等。王虹凱雖然長期旅居國外,這次回到故鄉雲林,試圖從「家」的角度發展《 咱的做工進行曲》,透過與糖廠員工集體創作,建構了台灣社會典型的勞工生活,也以聲音記錄描繪出台灣在地歷史。
另外,在展覽開幕當天現場舉辦了一場音樂會,此為王虹凱「破碎的管弦樂團 」台北現場版執行計畫,王虹凱試圖將古典音樂破碎化,讓觀眾無法預期下一秒進入耳朵的會是什麼樂器聲音,讓聲音的發生與融合變得不再理所當然,用以思考集體聆聽的意義。
王虹凱自言她現在的創作模式很像是位作曲家,試圖找到生活中、生命中各種聲音元素,並嘗試與不同領域的人合作,一同為未來寫下經驗的樂曲,也許歷史早已發生,也許今日已有許多產業漸漸沒落消逝,但是透過聲音的紀錄,依舊可以為未來留下些許看不見印記卻聆聽得到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