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面設計大玩超級變變變!葉忠宜設計,馬戲專門誌《Do Circus》轉生勇氣風味能量飲?
馬戲專門誌《Do Circus》持續翻玩雜誌的偽裝術,春季號「Just Go Extreme!—— 極限運動 ft. 馬戲」找來葉忠宜合作,以設計徹底偽裝,將雜誌變身為一包勇氣風味的能量飲!
《Do Circus》馬戲專門誌的每一刊,都是一場設計與印刷的極限挑戰,挑戰如何找到與主題相對應的裝幀形式,也挑戰印刷工藝如何完成設計師的天馬行空。夏季號「No Pain No Gain:打斷筋骨顛倒勇」,設計師聶永真以「OK蹦藥盒」象徵馬戲演員身體創傷與癒合;冬季號「馬戲夠酷(兒)嗎——Are We Humans or Are We Queer?」,設計師劉悅德以「酷兒變裝包」將變裝視為隱喻,探索身份、性別與馬戲之間的關係;《Do Circus》春季號「Just Go Extreme!—— 極限運動 ft. 馬戲」找來設計師葉忠宜合作,將雜誌轉化為一包能量補給飲——鋁箔包裝、封口吸嘴、開封即毀,就像極限運動員補充體力的提神劑,也是馬戲表演者在騰空翻滾深呼吸的一口氣。
《Do Circus》Vol.14 夏季號「No Pain No Gain:打斷筋骨顛倒勇」,設計師聶永真以「OK蹦藥盒」象徵馬戲演員身體創傷與癒合。(圖片提供:《Do Circus》)
《Do Circus》Vol.15 冬季號「馬戲夠酷(兒)嗎——Are We Humans or Are We Queer?」,設計師劉悅德以「酷兒變裝包」將變裝視為隱喻,探索身份、性別與馬戲之間的關係。(圖片提供:《Do Circus》)
《Do Circus》Vol.16 春季號:「Just Go Extreme!—— 極限運動 ft. 馬戲」,設計師葉忠宜將雜誌轉化為一包能量補給飲,就像極限運動員補充體力的提神劑。(圖片提供:《Do Circus》;Photography:Kris Kang)
對於極限運動的門外漢來說,那些挑戰高空、急速滑翔、徒手攀岩的人,似乎是不怕死的一群。他們無視風險,只為了刺激,彷彿沉迷於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甚至對「玩命」這件事上癮。然而,真是如此嗎?事實上,極限運動的核心從來不是「不怕死」,而是「想要活著」——更強烈、更清晰地感受活著的每一秒。當心臟劇烈跳動,當肌肉記憶精準回應當下,當身體與環境完美契合,他們所追求的,並非死亡邊緣的快感,而是生命最純粹的存在。
和極限運動員一樣,馬戲表演者,無論是高空走繩、空中飛人、雜耍體技、特技單車、死亡之輪,同樣向我們展示著人類的無窮潛能。他們不是超凡脫俗的英雄,而是透過大量訓練之後的身體與心理感知,來完成每一次的演出。極限運動與馬戲的交會,除了因為它們都涉及高風險動作,也是因為它們共同展現了一種對「活著」的獨特詮釋——透過身體去理解世界,透過挑戰去認識自我。因此說穿了,所有的馬戲都是一場極限運動。
《Do Circus》Vol.16 春季號(圖片提供:《Do Circus》;Photography:Kris Kang)
設計師葉忠宜畢業於日本京都造形藝術大學研究所,長期受日本視覺文化與設計美學的影響。2023年入選設計界最權威的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的他,經典作品包括:2018年的國慶主視覺「台灣共好」、2020 年台灣設計展「Check in 新竹-人來風」以及入圍德國萊比錫「2024年世界最美麗的書」的《清潤凝香:若深甌》。在設計工作之外,他也是華人圈第一本字體設計雜誌《 Typography 字誌》發行人以及「重本書店 weight books」 創辦人,長期推動台灣視覺設計的發展。
重本書店位於台北伊通街區,專注平面設計與字體排印學,亦有設計相關選書。照片中為重本書店2025年1月舉辦之首檔選書企劃展「室賀清德:編輯與實踐」現場資料照片。(Photo Crdit:重本書店)
葉忠宜認為設計不需要「討喜」,而是如何讓作品變得「難以定義但無法忽視」。因此,他總是在挑戰大眾對於美醜的定義,拒絕順從或取悅,將品味轉化為難以名狀、陌生但風格獨特的圖像審美,引發觀者於美學慣性的重新思考。他形容設計工作像是到一個遊樂場玩樂,當然要自己玩得開心才有趣。他自認為,喜歡做ㄎㄧ尢,尤其是ㄎㄧ尢得有道理的設計,而這次《Do Circus》的裝幀設計,就是一次超級ㄎㄧ尢的任務,讓他玩心大發。
封口的吸嘴與外包裝的銀色鋁箔袋,每一個細節都融合了葉忠宜對平面設計語言的掌握以及幽默感的拿捏。(圖片提供:《Do Circus》;Photography:Kris Kang)
設計靈感來自小時候大家耳熟能詳的日本電視綜藝節目《超級變變變》,這個節目以低技術、高創意的「偽裝術」著稱的節目,精神包括「創意」、「手工」、「巧思」,以及讓令人會心一笑的幽默瞬間。「偽裝術」成為一個關鍵字,葉忠宜把雜誌偽裝成一包提神飲料,讓日常生活熟悉的物件,出奇不意地成為雜誌的載體,令人驚喜不已。封口的吸嘴與外包裝的銀色鋁箔袋,模仿「Energy In」的英日文混雜的文案以及撞色編排,每一個細節都融合了他對平面設計語言的掌握以及幽默感的拿捏。而密封的一次性包裝,要讀者親手撕開,才能體驗冒險,更是神來一筆地回應極限運動的本質——沒有退路,只有向前、全力以赴。
封口吸嘴的製作,在少量生產的限制下,沒有現成加工機具可用,每一個成品都仰賴人工,以土法煉鋼的方式,進行黏合、封裝,期間更是歷經數次打掉重練。(圖片提供:《Do Circus》;Photography:Kris Kang)
內頁A、B兩小冊,前者乘載「極限運動與馬戲」的深度專題,後者引介國內外馬戲動態,版面設定一動一靜,一張揚一內斂,打造出彼此呼應又互補的閱讀感受。兩冊由紅、藍二色的縫線裝訂,隱喻極限運動中,橫越山谷、大樓的繩索。貫穿頁面的,是一位走鋼索的小人。他在鋼索上展演不同的動態,時而平衡,時而失重,時而倒立、時而翻滾,將紙張當成極限運動的舞台。葉忠宜巧妙在文字之外,以圖像和線條拉出另一個敘事軸線,平面的閱讀經驗瞬間成為充滿動感的視覺經驗,文字因而立體了起來。
葉忠宜在文字之外,以圖像和線條拉出另一個敘事軸線,將平面的閱讀經驗立體化。(圖片提供:《Do Circus》;Photography:Kris Kang)
內頁A、B兩小冊,版面設定一動一靜,一張揚一內斂,打造出彼此呼應又互補的閱讀感受。(圖片提供:《Do Circus》;Photography:Kris Kang)
在印刷上,將這個不可能的瘋狂想法變成可能,更是設計落實到印刷的極限挑戰。以材質而言,跳脫了紙張的舒適圈,改以具光澤與韌性的鋁箔包材為雜誌包裝。這樣的材質,極難讓圖像穩定附著,為了達成平整且精準的印刷效果,印刷廠歷經多輪調色與實驗,才讓油墨與材質之間的完美條件。更大的挑戰來自封口吸嘴的製作,在少量生產的限制下,沒有現成加工機具可用,每一個成品都仰賴人工,以土法煉鋼的方式,進行黏合、封裝,期間更是歷經數次打掉重練。因此,本期專題不僅傳達出馬戲藝術追求極限的精神,更體現了台灣印刷工藝不妥協的技術實力與職人精神。
《Do Circus》Vol.16 春季號完整開箱照。(圖片提供:《Do Circus》;Photography:Kris Kang)
《Do Circus》Vol.16 春季號 「Just Go Extreme! —— 極限運動 ft. 馬戲」
目錄
▎A _ take an adventure
⦿ 玩命關頭 馬戲的死亡迷惑
⦿ 跨越邊界,跳脫舒適圈 極限運動如何成為當代馬戲新語言
⦿ 附:什麼是極限運動?
⦿ 用身體在城市地標打卡 整個世界都是我的舞台
⦿ 超越淨化、直視殘酷的感官撼動 挑戰人類極限的當代舞台藝術家
⦿ 戰勝恐懼、實現自我 哈希德·烏蘭登《無涯之軀》
⦿ 以開放感知適應環境變異 法國編舞家哈希德·烏蘭登專訪
▎B _ broadening horizons
⦿ 議題、身體與技藝,無所不有 全球最大馬戲盛事 BIAC
⦿ 讓馬戲成為接觸廣泛群眾的藝術形式 Archaos國家馬戲中心聯合總監西蒙・卡拉拉
⦿ 建立系統,向未來繼續堆疊 雙人特技創作者孫正學、夏鈴
⦿ 觀眾來看馬戲,不是來看故事的!羅伯・勒帕吉X馬戲工廠《砰!》
⦿ 編舞家林懷民最接近孩子的時刻 FOCASA馬戲團 《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
⦿ 寫給臺灣馬戲的公開信(三)冒險時,請繫好安全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份售價$249元,限量發售 / @do circus主頁購買,或重本書店預購。



所有的馬戲,都是一場極限運動
對於極限運動的門外漢來說,那些挑戰高空、急速滑翔、徒手攀岩的人,似乎是不怕死的一群。他們無視風險,只為了刺激,彷彿沉迷於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甚至對「玩命」這件事上癮。然而,真是如此嗎?事實上,極限運動的核心從來不是「不怕死」,而是「想要活著」——更強烈、更清晰地感受活著的每一秒。當心臟劇烈跳動,當肌肉記憶精準回應當下,當身體與環境完美契合,他們所追求的,並非死亡邊緣的快感,而是生命最純粹的存在。
和極限運動員一樣,馬戲表演者,無論是高空走繩、空中飛人、雜耍體技、特技單車、死亡之輪,同樣向我們展示著人類的無窮潛能。他們不是超凡脫俗的英雄,而是透過大量訓練之後的身體與心理感知,來完成每一次的演出。極限運動與馬戲的交會,除了因為它們都涉及高風險動作,也是因為它們共同展現了一種對「活著」的獨特詮釋——透過身體去理解世界,透過挑戰去認識自我。因此說穿了,所有的馬戲都是一場極限運動。

設計不需取悅,而是如何難以忽略
設計師葉忠宜畢業於日本京都造形藝術大學研究所,長期受日本視覺文化與設計美學的影響。2023年入選設計界最權威的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的他,經典作品包括:2018年的國慶主視覺「台灣共好」、2020 年台灣設計展「Check in 新竹-人來風」以及入圍德國萊比錫「2024年世界最美麗的書」的《清潤凝香:若深甌》。在設計工作之外,他也是華人圈第一本字體設計雜誌《 Typography 字誌》發行人以及「重本書店 weight books」 創辦人,長期推動台灣視覺設計的發展。

葉忠宜認為設計不需要「討喜」,而是如何讓作品變得「難以定義但無法忽視」。因此,他總是在挑戰大眾對於美醜的定義,拒絕順從或取悅,將品味轉化為難以名狀、陌生但風格獨特的圖像審美,引發觀者於美學慣性的重新思考。他形容設計工作像是到一個遊樂場玩樂,當然要自己玩得開心才有趣。他自認為,喜歡做ㄎㄧ尢,尤其是ㄎㄧ尢得有道理的設計,而這次《Do Circus》的裝幀設計,就是一次超級ㄎㄧ尢的任務,讓他玩心大發。

玩心大發「超級變變變」,翻玩雜誌的偽裝術
設計靈感來自小時候大家耳熟能詳的日本電視綜藝節目《超級變變變》,這個節目以低技術、高創意的「偽裝術」著稱的節目,精神包括「創意」、「手工」、「巧思」,以及讓令人會心一笑的幽默瞬間。「偽裝術」成為一個關鍵字,葉忠宜把雜誌偽裝成一包提神飲料,讓日常生活熟悉的物件,出奇不意地成為雜誌的載體,令人驚喜不已。封口的吸嘴與外包裝的銀色鋁箔袋,模仿「Energy In」的英日文混雜的文案以及撞色編排,每一個細節都融合了他對平面設計語言的掌握以及幽默感的拿捏。而密封的一次性包裝,要讀者親手撕開,才能體驗冒險,更是神來一筆地回應極限運動的本質——沒有退路,只有向前、全力以赴。

內頁A、B兩小冊,前者乘載「極限運動與馬戲」的深度專題,後者引介國內外馬戲動態,版面設定一動一靜,一張揚一內斂,打造出彼此呼應又互補的閱讀感受。兩冊由紅、藍二色的縫線裝訂,隱喻極限運動中,橫越山谷、大樓的繩索。貫穿頁面的,是一位走鋼索的小人。他在鋼索上展演不同的動態,時而平衡,時而失重,時而倒立、時而翻滾,將紙張當成極限運動的舞台。葉忠宜巧妙在文字之外,以圖像和線條拉出另一個敘事軸線,平面的閱讀經驗瞬間成為充滿動感的視覺經驗,文字因而立體了起來。


從不可能到可能,設計到印刷的極限挑戰
在印刷上,將這個不可能的瘋狂想法變成可能,更是設計落實到印刷的極限挑戰。以材質而言,跳脫了紙張的舒適圈,改以具光澤與韌性的鋁箔包材為雜誌包裝。這樣的材質,極難讓圖像穩定附著,為了達成平整且精準的印刷效果,印刷廠歷經多輪調色與實驗,才讓油墨與材質之間的完美條件。更大的挑戰來自封口吸嘴的製作,在少量生產的限制下,沒有現成加工機具可用,每一個成品都仰賴人工,以土法煉鋼的方式,進行黏合、封裝,期間更是歷經數次打掉重練。因此,本期專題不僅傳達出馬戲藝術追求極限的精神,更體現了台灣印刷工藝不妥協的技術實力與職人精神。

《Do Circus》Vol.16 春季號 「Just Go Extreme! —— 極限運動 ft. 馬戲」
目錄
▎A _ take an adventure
⦿ 玩命關頭 馬戲的死亡迷惑
⦿ 跨越邊界,跳脫舒適圈 極限運動如何成為當代馬戲新語言
⦿ 附:什麼是極限運動?
⦿ 用身體在城市地標打卡 整個世界都是我的舞台
⦿ 超越淨化、直視殘酷的感官撼動 挑戰人類極限的當代舞台藝術家
⦿ 戰勝恐懼、實現自我 哈希德·烏蘭登《無涯之軀》
⦿ 以開放感知適應環境變異 法國編舞家哈希德·烏蘭登專訪
▎B _ broadening horizons
⦿ 議題、身體與技藝,無所不有 全球最大馬戲盛事 BIAC
⦿ 讓馬戲成為接觸廣泛群眾的藝術形式 Archaos國家馬戲中心聯合總監西蒙・卡拉拉
⦿ 建立系統,向未來繼續堆疊 雙人特技創作者孫正學、夏鈴
⦿ 觀眾來看馬戲,不是來看故事的!羅伯・勒帕吉X馬戲工廠《砰!》
⦿ 編舞家林懷民最接近孩子的時刻 FOCASA馬戲團 《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
⦿ 寫給臺灣馬戲的公開信(三)冒險時,請繫好安全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份售價$249元,限量發售 / @do circus主頁購買,或重本書店預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