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僅 5 坪大小的咖啡館!汲取日本路邊神社意象,藏身於兩棟建築間的尖頂小屋「The Chapel」
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的一條街道上,兩棟尋常住宅的縫隙間,隱藏著一座僅約 5.4 坪大的咖啡館「The Chapel」。它汲取靈感自日本鄉村的路邊神社與茶屋,將極小的空間注入靈魂與意義。
在歐洲,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Bucharest)的一條街上,兩棟尋常住宅之間的縫隙中,藏身一座僅 5 坪大小的咖啡館「The Chapel」。這間由當地建築事務所 Vinklu 設計的空間,外觀以銳角的雙坡屋頂和通透的玻璃立面呈現,白天時這裡被光線所包覆,夜晚則化身為城市中的一盞小燈籠。
(Photo Credit:Vlad Patru)

靈感汲取自日本鄉村的路邊神社與茶屋
The Chapel 是為當地連鎖品牌 Boiler Coffee 打造的店鋪。Vinklu 的設計理念,是希望在被忽視的都市縫隙中創造一處「人與人連結與沉思的神聖空間」。靈感源自日本鄉村的路邊神社與茶屋,它們的共通型態往往是規模小巧、功能簡單但富有精神性。這些空間不大卻帶有意象的建築形態,啟發了設計團隊將簡單、陡峭的雙坡屋頂與透明玻璃結合,營造出一種回到建築最本質、最純粹樣態的當代詮釋。
一間簡單卻又不簡單的咖啡館
咖啡館的正面採用雙坡屋頂設計,搭配幾乎全玻璃的立面,白天引入自然光,讓內部空間明亮溫暖;到了夜晚,玻璃外牆在燈光映照下化作發光的燈籠,從街道遠遠望去便能吸引目光。背面則以簡潔的波紋金屬覆蓋,低調呼應都市縫隙的氣質,同時將視覺焦點保留給前方開放的空間感。
(Photo Credit:Vlad Patru)

內部空間運用木質飾面與斜頂天花板,注入溫潤而舒適的氛圍。開放式的咖啡工作站與長凳座位安排,讓有限的面積也能產生層次,提供靜謐的停留感受。咖啡館略微墊高於地面,室外座位延伸至騎樓與人行道,模糊了店舖與街道的界線,彷彿將此處也延伸為公共場所的一部分。


(Photo Credit:Vlad Patru)
透過材質、光線與家具巧妙結合,5 坪大小空間也能很有趣
為了減少施工對居民的干擾,主要結構在場外預製,再運至現場快速組裝。整體以鋼骨為骨架,架高於鋼製支腳之上,並與相鄰建物保持細縫,避免過度擁擠。外牆覆以波紋金屬,呈現都市感的堅實語彙;內部則以白蠟木飾板覆蓋牆面與斜頂天花,營造出如修道院般的靜謐氛圍,光線從天窗與玻璃立面柔和滲入,使小小空間仍可感受到明亮與開放。
5 坪大小雖是限制,同時也是激發想像的可能。內部規劃一側為開放式咖啡吧檯,搭配內建桌面與長凳座位,座位可供人們休憩,也可作為吧檯操作空間,家具設計多功能且靈活;後方配置的小型洗手間雖空間不大卻很完整,與吧檯、座位區形成一個小型生活單元。天花板的斜頂造型不僅增添空間層次感,也引導視線向上延伸,讓人感受到高度帶來的舒適感,不會有傳統小空間感到壓迫的問題出現。整體內部設計以材質、光線與家具的巧妙組合,讓這個僅 5 坪的咖啡館,擁有超越面積的使用體驗與沉浸感,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充分的設計與細膩思考。


(Photo Credit:Vlad Patru)
咖啡館正在參與塑造一種新的都市生活方式
許多都市正面臨土地緊縮、可利用空間日漸稀少的現實問題,這也讓愈來愈多咖啡館、書店或微型商業空間,開始嘗試在巷弄、街角,甚至建築之間的縫隙中找到生存之地,或許能看到這類顯著案例的即是日本。
如今,在狹小土地上長出的店鋪,往往已不再以「營利」作為主要目的,更是一個與城市居民互動的界面。當它延伸到人行道、公園,提供座椅,或在夜晚點亮街角時,它便在參與塑造一種新的都市生活方式,成為交流與停留的據點,也成為刻畫城市風景的重要一隅。
(Photo Credit:Vlad Patru)
(Photo Credit:Vlad Patr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