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芬蘭 Cafe Aalto 海外唯一據點落腳東京!復刻經典設計,讓北歐美學融入日本生活風景
深受喜愛的芬蘭咖啡廳 Cafe Aalto,近期登陸東京車站旁的新丸之內大廈,迎來海外唯一分店。經典設計與北歐日常氛圍交融,芬蘭的悠緩生活感也悄然滲進東京繁華的都市風景中。
在在芬蘭赫爾辛基市中心 Pohjoisesplanadi 購物街與 Keskuskatu 街交會的轉角處,坐落著一座銅質立面、玻璃窗規矩排列的典雅建築。這裡是北歐規模最大的連鎖書店之一「學術書店」(Akateeminen Kirjakauppa)的旗艦店,也是芬蘭國寶級建築師 Alvar Aalto 在 1969 年完成的「書屋」(Kirjatalo),豐富的藏書與獨特的建築美學,使其成為赫爾辛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標之一。
而在二樓,開業近 40 年的咖啡廳「Cafe Aalto」靜靜地占據著一角,在眾多 Aalto 經典家具的烘托下,空間流露優雅而溫潤的氛圍,吸引無數讀者與旅人駐足流連。近期,這間深受歡迎的芬蘭咖啡廳跨海進駐東京車站旁的新丸之內大廈,開設目前海外唯一的分店,將北歐從容悠緩的氣息帶入日本繁華的都市生活中。
芬蘭攝影師 Jaana Maijala 於 2014 年拍攝的 Kirjapalatsi 大樓外觀。(Photo Credit:Jaana Maijala)
Cafe Aalto 近期於東京新丸之內大廈開設海外分店。(Photo Credit:Kimiko Kaburaki)


從京都到東京,Cafe Aalto 再度登陸日本
其實,這並非 Cafe Aalto 首次登陸日本。早在 2019 年,咖啡廳便於京都的旅館「MAJA HOTEL KYOTO」內開設首間海外分店,延續赫爾辛基本店的設計氛圍,吸引不少熱愛北歐文化的旅人。然而,隨著旅館在 2023 年歇業,京都店也宣告結束。時隔兩年,Cafe Aalto 再度挑戰亞洲市場,這次選擇落腳東京最核心的商業區域,展現出更成熟的市場策略。
Cafe Aalto 新丸之內大廈分店入口。(Photo Credit:Cafe Aalto)
店內的空間設計延續了本店的舒適氛圍。(Photo Credit:Kimiko Kaburaki)


走進新丸之內大廈分店,黃銅椅腳的黑色皮革椅、大理石與木質桌面、Aalto 經典的「Golden Bell」金鈴吊燈、Arne Jacobsen 的螞蟻椅,以及與 Aalto 開發的軸狀磁磚相呼應的藍色瓷磚牆一一映入眼簾,忠實再現了赫爾辛基本店的空間特徵,每個細節皆蘊含著北歐設計的質感與秩序。




若要說東京分店與赫爾辛基本店最大的差異,莫過於大片落地窗的設置。本店因為位處二樓夾層空間,被白色牆面環繞,在有限的自然光下,透過燈具營造出溫暖柔和的黃光氛圍;而東京分店則透過兩側落地玻璃窗,將皇居外苑的綠意引入室內,咖啡香氣與自然景致在明亮的空間裡交織,讓東京的都市節奏在此暫時放緩。這裡不僅是一間咖啡廳,更是一處呼應芬蘭精神、強調自然與人本連結的生活場域。



Cafe Aalto 的誕生,交織於鐵屋與書屋之間
創立至今尚未滿半世紀的 Cafe Aalto,其起源卻牽連著一段跨越時代的建築故事。這個故事,要從位於同條 Keskuskatu 街上的「鐵屋」(Rautatalo)辦公大樓說起。
1955 年落成的 Rautatalo,是 Aalto 為一間五金公司設計的辦公建築。其銅板外牆為芬蘭現代建築開啟了金屬立面的先例,而內部的核心則是三層樓高的中庭「大理石庭院」(Marmoripiha),白色大理石鋪地、洞石陽台式欄杆,以及一連串圓形天窗,共同營造出 Aalto 心中義大利廣場的意象;其他像是大門口的銅製門把、咖啡廳中結合金屬材料的桌椅燈具等細節,也都紛紛成為日後 Aalto 的標誌性設計。
被稱為「鐵屋」的 Rautatalo 辦公大樓,其與「書屋」Kirjatalo 中間夾了一棟紅磚立面建築,是芬蘭建築師 Eliel Saarinen 於 1920 年代初打造的商業設施,目前空間是 Artek 的門市。(Photo Credit:Alvar Aalto Foundation)
Rautatalo 的高挑中庭,是內部的亮點空間。(Photo Credit:Martti Kapanen, Alvar Aalto museo)


在 1960、70 年代,大理石庭院曾是赫爾辛基的重要社交據點,人們在此舉辦活動、舞會,咖啡廳也是其中的一部分。然而隨著城市變遷,大理石庭院的人潮在 1980 年代逐漸散去,咖啡廳歇業、家具被拍賣,空間甚至一度面臨拆除危機。
大理石庭院承載著當地的歷史記憶,是人們重要的生活場域,之前作為咖啡廳的區域目前為餐廳 Dylan Marmoripiha 的空間,至今仍保留許多 Aalto 原本的設計細節。(Photo Credit:Alvar Aalto Foundation)

所幸,芬蘭零售商 Stockmann 買下其中一批家具並捐贈給 Alvar Aalto 基金會。後來,當 Stockmann 於 Aalto 設計的「書屋」(Kirjatalo)內籌備咖啡廳時,基金會便授權使用這些珍貴的原創家具,Elissa Aalto 更授權空間冠以 Aalto 之名,「Cafe Aalto」於是誕生,Aalto 的設計精神也得以在日常場域中實踐、延續。
Kirjatalo 建築於 1969 年落成,作為 Akateeminen Kirjakauppa 旗艦店的門市空間。(Photo Credit:Alvar Aalto Foundation)
位於 Akateeminen Kirjakauppa 二樓的「Cafe Aalto」店貌。(Photo Credit:CAFE AALTO)


宛如姊妹之作的 Kirjatalo 與 Rautatalo,從外觀到內部設計都存在呼應:兩者皆採用銅質外立面,中央大廳與大理石庭院都以自然光灑落作為空間亮點。Aalto 在材料運用上亦展現巧思:Rautatalo 以大理石鋪地、洞石作牆;Kirjatalo 則反其道而行,以洞石為地板、大理石為牆面,藉由反差創造細膩的光影變化。
Kirjatalo 外觀也以銅材打造立面。(Photo Credit:Alvar Aalto Foundation)


學術書店內部空間,中央大廳以稜柱形天窗為設計亮點。(Photo Credit:Alvar Aalto Foundation)




兩棟建築相似的設計語彙,彰顯出 Aalto 作為建築師的成熟視野,他不僅考慮單一建築的完整性,更將整個街區的協調納入考量,透過一致的材料與語言,營造出具有整體感的都市環境。
北歐經典設計與日本簡約生活美學的交會
回到東京,新丸之內大廈四樓因近期迎來更新,眾多特色店舖進駐,其中由青山藝術中心「SPIRAL」營運的複合式店鋪「Spiral Garden」,集結了畫廊、商店與咖啡廳功能,營造出都市裡一處融合藝術與生活的「文化花園」。Cafe Aalto 便作為其中的咖啡廳進駐,不僅完整復刻赫爾辛基本店的設計細節,更透過飲食與展覽,深化人們對北歐生活風格的想像。
Cafe Aalto 新丸之內大廈店位於 Spiral Garden 內。(Photo Credit:Kimiko Kaburaki)

除了 Aalto 的設計家具,餐具部分則選用 Aino Aalto 為 Iittala 設計的「水波紋系列」玻璃杯,以及 Kaj Franck 的「Teema 系列」餐具,讓日常飲食也能承載經典設計。菜單則供應肉桂捲、藍莓塔與鮭魚湯等芬蘭經典料理,將文化轉譯為可被味蕾感知的體驗。
(Photo Credit:Kimiko Kaburaki)
(Photo Credit:Kimiko Kaburaki)


值得一提的是,咖啡廳亦規劃畫廊功能,現正舉辦畫家門田千秋的個展作為開幕展,並預計每三到六個月更換展出內容,使 Cafe Aalto 成為藝術與生活交會的場域。從赫爾辛基的書香場域,到東京的藝術花園,Alvar Aalto 的設計語彙跨越國界,透過 Cafe Aalto 串連跨地域的文化脈絡,讓人們在咖啡香氣與設計細節中,重新思考美學於日常中實踐的生活可能。
CAFE AALTO 新丸ビル
地址|東京都千代田区丸の内1-5-1 新丸ビル 4F Spiral Garden 店内
營業時間|一至六 11:00~21:00/週日及國定假日 11:00~20:00
公休日|不定期(同新丸之內大廈休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