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按下快門,普立茲攝影新聞獎
《哭泣的蘇丹》 Kevin Carter 1994 Pulitzer Prize
一個虛弱瘦骨嶙峋的小女孩,而後面是一隻伺機而動的禿鷹,對於上面這幅作品,大家應該不感陌生,這是由南非攝影師Kevin Carter所拍下的畫面《哭泣的蘇丹》,並在2004年獲得普立茲新聞攝影獎的肯定,但在獲獎的同時,這幅作品引起輿論撻伐,為什麼不抱起女孩?難道拍照比救人重要?雖然照片背後的故事是,Kevin Carter拍下照片後,馬上趕走禿鷹,並將身上的麵包與水給了女孩,而他選擇拍下這張照片的原因,是希望將蘇丹的現實環境透過影像傳達給全世界知曉,但是社會大眾仍是繼續抨擊他的作為,因而在得獎3個月後,Kevin Carter自殺身亡,當時他僅33歲。
同為普立茲新聞攝影獎得主的卡洛琳‧柯爾(Carolyn Cole),昨日(17號)應「普立茲新聞攝影獎70年大展」之邀來台,在開展記者會上,亦有人向卡洛琳提出「按下快門」與「救人」的兩難問題,卡洛琳這樣回答,「我確實也遇過多次這樣的難題,當下我會視周圍情況做決定,若身邊無人能伸出援手,我當然必須救人,但我也不會忘記自己身為攝影記者的職責所在,必須問問自己的心,立即下判斷。」
此為卡洛琳‧柯爾2004年獲得普立茲新聞攝影獎的作品《蒙羅維亞圍城》(Monrovia Under Siege),那時正值非洲賴比瑞亞內戰時期,卡洛琳說,那一天她走進「美國之聲」難民營,正看到那女孩坐在屋內,卻準備再次逃離叛軍,面對新的磨難,「我不僅被光線的美麗,同時也被她眼中的恐懼所震撼」。(2004 Pulitzer Prize Carolyn Cole @Los Angeles Times)
素有「新聞攝影界的奧斯卡」之稱的美國普立茲新聞獎,成立至今已70年,從2000年開始展開全球巡迴展,而今十分難得地來到台灣,並從今日起「瞬間的永恆——普立茲新聞攝影獎70年大展」將在華山文創園區展出,共有151幅得獎作品,將70年來世界上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透過影像呈現大眾眼前。
但不可諱言,這是一個十分沉重的展覽,911事件雙子星大廈爆炸瞬間、硫磺島戰役、盧安達內戰、美國校園屠殺案、越戰時期受波及在路上哀嚎的女孩,幅幅作品彷彿串連起近70年來人類殺戮的悲劇史,當然,其中或有幾幅輕鬆歡愉的作品,如奧運奪冠瞬間、葉爾辛台上跳舞畫面,但這些題材在展場中如冰山一角,難以袪除看到強烈殘酷畫面在內心產生的悲痛冰冷感。
左圖:投稿普立茲獎的作品並不要求一定是由報社攝影記者所拍下的畫面,如此幅作品是911事件發生時,由一名自由接案攝影師所拍下雙子星大樓爆炸照片。(2002 Pulitzer Prize Steve Ludlum @Steve Ludlum)
右圖:1999年4月20日,原本寧靜的校園,竟傳出聲聲槍響,還有令人恐懼發毛的尖叫聲,這場發生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校園屠殺案件,至今仍讓人心有餘悸,而拍下這場屠殺的攝影記者小喬治.柯契涅(George Kochaniec Jr.)回憶當時的情景:「我從淚水看到這一切,而那一幕永遠揮之不去。」(2000 Pulitzer Prize George Kochaniec Jr. @Rocky Mountain News)
左圖:出生於阿富汗的攝影記者馬素德.侯賽尼(Massoud Hossaini),對於其生活的環境有著切身之痛,「這是阿富汗生活的真實面。這是一場真實的戰爭,一場沒有道理可言的戰爭,非常痛苦,非常暴力。人們看到這張照片,就會瞭解我們的處境。誰是這場戰爭的受害者?兒童、婦女、平民。」當他拍下這張照片時,他也因為炸彈波及傷及左手,但他仍緊抓著相機,拍下這名尖叫驚恐的女孩。(2012 Pulitzer Prize Massoud Hossaini @Agence France-Presse)
右圖:2008年海地風災過後,這塊原本已很貧困的土地,更像人間地獄,倖存者在廢墟中困難、掙扎地尋求一絲生存的可能,而前往此地拍攝的攝影記者派屈克‧法洛(Patrick Farrell)雖已有心理準備,但當看到現實狀況時,「我不知道我怎麼能夠按下快門」。(2009 Pulitzer Prize Patrick Farrell @The Miami Herald)
普立茲新聞攝影獎設立的基本宗旨是為顯現社會現實,為世界提供證據,從新聞守門人的角度出發,讓即使隔了半個地球的人們,也可以透過影像看見生命的脆弱、戰爭的殘酷,提供觀看世界不同的觀點;反觀台灣現在新聞自由、規範、道德,已漸漸失守淪陷的當下,這些為了呈現世界真實面貌而深入險境拍下珍貴畫面的攝影記者們,將鏡頭當成他們的武器,其精神令人感佩。另外在此預告一下,MOT/TIMES將在下週推出「普立茲新聞攝影獎70年大展」影像報導,會有更多普立茲新聞攝影作品的介紹,若有讀者無法於近日前往展場觀看,敬請期待下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