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為了所愛付出多少?
半個世紀前,畫家席德進曾在巴黎北郊梵谷墓前熱淚盈眶,
他與梵谷擁有同樣的靈魂,渴望為藝術犧牲燃燒、至死不渝。
 
生於四川的席德進,1948 年隻身來到充滿土地生命力的熱帶島嶼台灣,隨後又在對抗權威、反動精神的 1960 年代旅行美國與歐洲。最後,他如高更追尋大溪地,選擇回到台灣紮根,留下無數真摯動人的作品。無論身處何處,席德進毫無保留的打開自己,用身體田調與感受,甚至不拘於世俗眼光,在畫作中真誠繪出自己的同性情感與情慾。
 
1970年代,他親筆寫下「歷史就是我們自己!」
 
今年適逢席德進逝世 40 週年,「池上穀倉藝術館」策辦展覽《歷史就是我們自己─席德進》,由谷公館負責人谷浩宇擔任策展人,耗時一年時間整理文獻、報章、藝術家私人日記,並向國立台灣美術館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借出國家級館藏,本次畫作時間軸橫越 1948 年至 1979 年,展出 32 件鮮少或從未露面的水彩、水墨、油畫、速寫。

少有畫家能如席德進一般,永遠對世界變動抱持著敏感度,每個時期都流露清晰的時代個性,可謂台灣首位真正以「藝術家」為職,燦爛燃燒的時代人物。此次我們跟著策展人谷浩宇,一同由展中作品望見席德進傳奇的一生。

2021年適逢席德進逝世 40 週年,池上穀倉藝術館於 9/10-12/12 策辦展覽《歷史就是我們自己─席德進》。(Photo Credit:台灣好基金會) 

抓住時代跳動的脈搏!20世紀生生不息的藝術家——席德進
 
策展人谷浩:「若用一個字形容席德進,我想就是生生不息的『生』。」
 
他的生命恆像一顆年輕跳動的心,方走入「池上穀倉藝術館」便可見牆面年表搭配著珍貴照片,細細紀錄席德進不斷流動,總將自己推出慣性的生命軌跡。1948 年遠離家鄉來到嘉義,任教職的同時也經常出外寫生,筆觸在鄉間風景中越發具有生氣,當時他決心要作一位職業藝術家,於是 1952 年毅然決定再次出走到台北,1962 年又應美國國務院之邀,赴美考察藝術,隔年前往歐洲定居巴黎。一如蔣勳所說:「青春是多麼激動強烈的慾望,要出走,要改變,要讓自己的生命邂逅不可知的夢想」(註)1966 年回到台灣後,席德進更是在豐沛的能量下,由鄉村到城市,飽滿的創作,同時也跨足表演藝術、電影、戲劇領域。

席德進 1923 年生於四川,1981 年因胰臟癌逝世於台北,59 歲的生命裡有一半的時間紮根於台灣,經常走訪鄉村,以攝影或畫筆珍貴的紀錄下當時的老屋、寺廟與農村樣貌,鄉鎮在地的街景以及土地上的庶民日常,與台灣土地深深連結,留下許多重要的作品。觀眾可藉由年表與畫作交互參照,認識這位獨樹一幟的畫家。(Photo Credit:MOT TIMES)

年表牆上老照片紀錄。(Photo Credit:MOT TIMES)
 
「若你看席德進的日記,他從紐約到巴黎,一年多不到的時間,就前往各國城市去看美術館,旅行中認識不一樣的人,那種生命能量的追尋,每一次邂逅都是一個故事。如果他沒有跟上世界的腳步,再回到台灣畫的風景,可能沒有見解、溫度,或顯得老氣,看不出 1970 年代的特質。」谷浩說。


策展人谷浩(Photo Credit:台灣好基金會) 
 
這位華人美術史上的代表人物,不執拗於特定意識形態,1960年代開始便結合東方與西方繪畫的特長,在油畫上思考世界現代藝術發展潮流,在水墨上開創屬於台灣自然環境特有的筆法表現,開創出獨樹一幟的風格。畫作不僅僅基質於素描功底技巧或對色彩情感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我們總能他對於創作的開放態度,看見一個人物、一片景色的本質精神。

1948 年席德進於杭州藝專畢業,作品《翁祖亮像》留下當年的同學,也是當時他深愛的男人翁祖亮。未果的情愫與愛慾,投射於肖像中人物愁而纏綿的神情,與左方原照相對比,刻劃出自身情感與人物精神。受到當年於藝專任教的留法畫家畫風影響,臉部筆觸仍帶有文藝復興的古典筆觸。(Photo Credit:MOT TIMES)
〈站立少年〉,1956,油彩、畫布,72.7x53.2cm。此作與席德進過往作品不同,受到馬諦斯野獸派影響,畫中所繪台灣的台灣少年,可見使用鮮明的紅、橙、紫、藍等等用色。(Photo Credit:國立臺灣美術館收藏、財團法人席德進基金會授權)
谷浩宇說:「當年大量藝術家都出國遊歷,但很多人沒有帶著年輕的心、抓到時代跳動的脈搏,但席德進看到了,他用非常開放的心面對世界的潮流。」圖中央 1963年《自畫像》為席德進赴美國於格林威治村的創作,在當年他寄回台灣的文章中曾提及,美國滿大街都是「NO」的標語,聚集各種激進反主流思潮。他在自畫像中繪下鏡中自己黃色皮膚與僅著內褲的身軀,背後則有紅色大大的「NO」,欲流露知道自己所要、自己是誰的自白,拼貼感畫面也呈現出美國當年最盛行的普普藝術氛圍。(Photo Credit:MOT TIMES)
 
史博館 9 件典藏,留下席德進歐遊多國的風景與人物寫生
 
席德進除了最廣為人知的油畫與彩墨作品,1950 年代透過美國新聞處提供的國際刊物,他認識到法國藝術家畢費(Bernard Buffet),深深被其剛硬的線條表現所吸引。在小展間所展出的畫作,涵蓋由史博館典藏 1955-1964 年間的人物畫像素描,及遊歷歐洲時的風景水彩寫生與速寫。

此區炭筆畫作《飼養者》、《少女像》、《青年頭像》為席德進筆下的台灣人物風景。受畢費影響,線條質地剛硬而富有表現性。(Photo Credit:MOT TIMES)

 1966 年席德進將速寫作品搜集成冊,自費出版《席德進素描集》。(Photo Credit:MOT TIMES)
 
這段時期,他到西班牙觀賞佛朗明哥舞,走過著名的巴黎鐵塔與倫敦塔橋,這些全都呈現於紙上。畫中可見藝術家在杭州藝專所訓練的寫實素描功力,同時開始出現恰似畢費的線條力度,「這讓席德進從 50 年代的傳統藝術,進到具有時代表現性的風格,但不同的是,他的畫總是有對於人的溫度,不似畢費的線條很冷、很果決。」谷浩宇說。隨後席德進於 1966 年回台後,將這些作品搜集成冊,自費出版《席德進素描集》,並於史博館舉辦個展。

〈巴黎鐵塔〉,1963,水彩、紙本,64.0x48.0cm。在遊歷歐洲的過程中,席德進以水彩及速寫記錄下當地的見聞,本作更曾登上〈國語日報〉「到巴黎去玩兒」封面。(Photo Credit:國立臺灣美術館收藏、財團法人席德進基金會授權)

〈歐洲風景〉,1963,水彩、紙本,38.0x54.0cm。(Photo Credit:國立臺灣美術館收藏、財團法人席德進基金會授權)
 
1970 年代台灣美術史上少見的主題!融會東西方特色的油畫、彩墨,繪出台灣都會與鄉村樣貌
 
1966 年回到台灣後,帶著普普、歐普、硬邊藝術的養分,席德進回望土地,創作出一系列紀錄台灣 1960-70 真實樣貌的油畫創作,谷浩宇解釋「對他來說,生命是沒有區隔的,而這些模特兒就是他們自己」,無論達官顯貴或默默無聞的小人物,都曾出現於他的畫作,並且深刻地把人物深層的人格特質、背後的故事都刻畫了出來。尤其「我們過去思考到台灣鄉土美術史的人物與風景,很多還是偏向鄉村主題,席德進卻是非常早就進入都會題材裡頭」,來台北謀生的男孩《青年像》、都會裡的《抽菸女子》,都是非常前衛、時代性的標竿。

(左至右)1970年代油畫作《吳昊畫像》、《男胸像》、《抽菸女子》、《上裸少年》、《菲律濱漁夫》。 1960-70 社會由農村逐漸轉向都會型態,《抽菸女子》呈現當年女性的髮型、神情、服飾,「這種時髦感,其實不太在當時的台灣美術史上出現,但席德進非常敏銳,她穿著黑色緊身衣、迷你裙,手上刁著一根菸,你看不出來她開心與否,但她就是她自己,如同『歷史就是我們自己』」谷浩宇分析。(Photo Credit:MOT TIMES)

〈男胸像〉,1970年代,油彩、畫布,61.0x48.0cm。(Photo Credit:國立臺灣美術館收藏、財團法人席德進基金會授權)

左|〈上裸少年〉,1975,油彩、畫布,97.5x65.0cm。
右|〈青年像〉,1966,油彩、畫布,97.0x76.0cm。(Photo Credit:國立臺灣美術館收藏、財團法人席德進基金會授權)
 
而與 1970 年代油畫作品遙相對望,同時期席德進也融會東方的水墨與西方的水彩技法,創作許多獨特彩墨作品。蔣勳老師於展中回憶分享,清晰記得「當他畫台灣風景的時候,常常用英國水彩紙、法國的水彩顏料,並不是真正的水墨,我覺得這是席德進非常開創性的東西。」
 
他用世界的眼光回望台灣鄉土,質樸的風景在他筆下渲染出《孤屋》、《風景》、《廟》、《荒原》裡,台灣鄉間帶著水氣、濕潤的觸感。
 

(Photo Credit:MOT TIMES)

〈廟〉,1979,彩墨、紙本,65.0x65.8cm。(Photo Credit:國立臺灣美術館收藏、財團法人席德進基金會授權)

〈風景〉,1974,水彩、紙本,56.2x75.8cm(Photo Credit:國立臺灣美術館收藏、財團法人席德進基金會授權)

〈荒原〉,1979,彩墨、紙本,125.0x69.5cm(Photo Credit:國立臺灣美術館收藏、財團法人席德進基金會授權)
 
歷時一年梳理,席德進珍貴私人相片、報導都藏於此!認識傳奇畫家的多樣面向
 
策展團隊為了此展,展開近一年的研究,訪談文資專家李乾朗,《雄獅美術》發行人李賢文,攝影家阮義忠、林柏樑、郭英聲、張照堂、謝春德,以及十多位私人藏家,過程中蒐集到的席德進日記與不少藝文副刊報導、私人照片等等史料文獻,策展人亦從中精選部分紀錄複製呈現。


(Photo Credit:MOT TIMES)
 
「席德進年輕時,喜歡紀德、王爾德、羅曼羅蘭、托爾斯泰,但他也不只是停在19世紀紫羅蘭般的時代裡頭,他在 50 年代的日記寫下許多詩句,60 年代還創作未發表的小說,70 年代大量的分享藝術的見解,探討東方、西方的美學是什麼?油畫、水墨是什麼?回歸到更存粹的藝評中,這些都是席德進用 59 歲不長的一生,非常飽滿的實現。」谷浩宇說,透過這些紀錄,觀者或許也能從不同的面向更加認識這位傳奇人物。



(Photo Credit:MOT TIMES)
 
台灣好基金會除了邀集國美館、史博館典藏,策畫本場〈歷史就是我們自己──席德進〉特展;下一檔〈傳奇──席德進〉私藏展,則廣為收集民間藏家的優秀作品,包含1951年的席德進自畫像,以及 1966 年席德進主動為作家華嚴繪製的肖像(據說這件作品進入華嚴家中後,從未公開亮相)。在席德進逝世的 40 週年,向他傳奇的一生,以及那探索與醞釀的時代致敬。


(由左至右)童子賢、蔣勳、柯文昌、梁永斐、谷浩宇。(Photo Credit:台灣好基金會) 

■ 席德進逝世40週年展覽
歷史就是我們自己──席德進特展

展期:2021/09/10~2021/12/12
傳奇──席德進私藏展
展期:2021/12/24~2022/04/03
地點:池上穀倉藝術館

註:引用自《INK》蔣勳二〇〇字深追席德進

編輯/林沛伶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