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建築 Architecture

北美館休館,第五屆X-site《OO》不休館!「工務所」的多重可能

自去年十月休館以來少了許多訪客的台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最近因為X-site的開幕而不再寂寞了!北美館自2014年開始每年舉辦X-site徵件,今年第五屆以「工務所的行動研究(In Progress)」命題,最後由大林工作室(林佩蓉、塗家伶)的《OO》贏得評審青睞,在北美館外立起了兩座半透明的圓柱體建築。


《OO》外型為兩座圓柱體,圖中左為O1、右為O2。(Photo Credit:台北市立美術館)

從遠看,《OO》與北美館建築本體緊緊相鄰;近看更會發現靠近美術館的O1其實並不是完整的圓柱體,反而因為美術館的雨遮設計而被切去了一小塊。《OO》的外型設計反映了建築師對北美館作為「主體」的重視,考慮到北美館是由許多方盒子組成的矩形結構,《OO》以「圓」映襯北美館的「方」,緊密的距離也是為了與建築本體有更多互動,讓《OO》是圓、但又不僅只是兩個圓。


建築師刻意切去O1的一角,讓《OO》和美術館更靠近。(Photo Credit:台北市立美術館)


《OO》的「圓」和美術館的,外觀形成有趣的對比。(Photo Credit:台北市立美術館)

相較於前幾屆的X-site,《OO》看起來相對封閉,這是為了呼應北美館的閉館狀態,大林工作室希望打破開放性,在難得的閉館期間創造不同的體驗。雖然如此,實際走入其中卻並不會感覺封閉,因為《OO》並沒有屋頂、天光直接從上方傾瀉,而半透明的質地更將外界環境引入建築之中。


《OO》內部並不如外觀看起來的封閉,反而是向外開放的。(Photo Credit:台北市立美術館)

大林工作室表示,選擇建築材料時的考量是以反映周遭環境為目的,半透明FRP浪板、PC浪板和鷹架堆疊起來之後,透過它們看出去是怎樣的景色?《OO》將周遭的三維空間凝縮為平面,構築起《OO》的材料彷彿化為建築師的油彩、在畫布上層層堆疊出新的風景。
除了兩座建築體本身,《OO》最吸引目光的還有三座泡泡機——事實上,泡泡機其實是作品發想的起點。大林工作室在整體的考量上都相當扣合命題與北美館的休館狀態,這次整修的重要一部分是空調系統維修,為了讓空氣可視化,誕生的就是泡泡。




泡泡是《OO》發想的起點,將北美館空調系統整修的議題視覺化。(Photo Credit:台北市立美術館)

泡泡機是由擅長裝置的塗家伶提出構想,她認為每個人的生活都少不了各種機械,甚至可以說機械是一直陪伴著人的夥伴,因此希望透過泡泡機還有擬人化的名字來放大機械的存在。至於讓人好奇的名字「 Bob、Stuart、Kevin 」怎麼來的?竟然是取自近年大受歡迎的動畫角色「小小兵」(Minions )們的名字!


泡泡機不只會吹出泡泡,更會移動、發出聲音,吸引觀眾的注意力(Photo Credit:台北市立美術館)

三座泡泡機裝置不只是創造出泡泡的視覺效果,而是更完整的觀展體驗。回憶起在美術館觀看作品的時刻,是否也曾因為空調的聲音而分了心?泡泡機模擬美術館內的感官經驗,會在觀眾參觀時動來動去、發出聲音,讓大家不只是用看的,用聽的也能感受到它們難以忽視的存在。打開感官、自在地體會《OO》給自身帶來的感受,這就是大林工作室所希望的。

回顧今年的命題「工務所的行動研究(In Progress)」,《OO》在外觀以及材料的選擇上確實都令人有「工務所」的聯想,然而大林工作室更進一步將《OO》轉化為一場實驗,提問:以簡單甚至暫時性的材料(如鷹架)、傳統的作法為基礎,如何從中找到創新的可能?對大林工作室而言,建築的創意並不一定要從新科技或是結構中追尋。雖然蘊含了深刻的思考在其中,她們仍希望大家以輕鬆的態度去看待、去體驗《OO》——這也是為什麼作品會有《OO》這樣有趣的名字。《OO》到底怎麼唸?沒有標準答案!不如來玩了以後再決定你怎麼唸這個名字吧!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