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即將開幕!五大關鍵帶你認識這位建築師
日本建築師平田晃久(Akihisa HIRATA)在台灣的首次個展即將登場!「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由忠泰美術館主辦,將於 3 月 16 日正式開幕。
研究所畢業後就進入伊東豊雄事務所的平田晃久,曾獲伊東讚譽為「日本最有能量的新銳建築師」,2012 年在伊東的帶領下,與乾久美子和藤本壯介合作參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並獲得當屆金獅獎;他在 2005 年自立開業後也屢獲多項建築獎肯定,現在已是日本中生代建築師重要代表之一。
展覽開始前先讓我們一起做點功課,用五個關鍵快速了解平田晃久的建築!
關鍵一:建築是「生態系」?一切起源於追著昆蟲跑的童年
喜愛自然的平田晃久,創造出充滿綠意的「Tree-ness House」。(Photo Credit:Vincent Hecht)
從這次展覽的命名「人間自然」就可窺見一些端倪,「自然」不僅是平田晃久的建築靈感來源,自然所呈現的豐富生態系,也是他理想中的建築樣貌。
「蝴蝶穿梭纏繞於群花縫隙間,這樣的空間是否有可能化為建築?」這個有趣的疑問又是怎麼來的呢?他曾在接受訪問時回憶起在大阪堺市的童年生活,當時他對捕蟲特別執著,甚至說捕蟲帶來的興奮程度「感覺上和競圖很像」,從這裡就能看出平田晃久對大自然的著迷從未變過。
到了必須決定升學目標的高中時期,熱愛昆蟲的他雖然也考慮過以生物領域為目標,但最後還是在迷惘中以直覺選擇了建築專業——現在回頭看,真是感謝他當時準確的直覺呢!
關鍵二:伊東豊雄事務所時期,這兩件名作他也有份!
有了「自然」的概念為基礎,接著來從實際的建築理解平田晃久吧。他在 1997 年進入伊東豊雄的事務所,大家所熟悉的「TOD’S 表參道大樓」、甚至是台中歌劇院,他都有深入的參與。
左圖:比利時布魯日是 2002 年的「歐洲文化之都」,為此委託伊東豊雄事務所設計了這個短期展館,參與這次展館設計的經驗對平田晃久有很大的啟發。(Photo Credit:Nacasa & Partners Inc.)右圖:位於東京的 TOD’S 表參道大樓。(Photography by Edmund Sumner)
在「TOD’S 表參道大樓」誕生之前,平田晃久在事務所內負責比利時布魯日的一個短期展館(Brugge Pavilion)。在布魯日的案子中,他感受到「合理性與自由是可以在建築中同時存在的」,這樣的想法延續到「TOD’S 表參道大樓」的設計討論中,激發出「以樹木為形態」的靈感,最後成功實現了。
那麼,台中歌劇院呢?許多建築迷可能都知道,伊東豊雄為台中歌劇院提出的方案和他參與「根特市文化廣場」(Ghent Cultural Forum)的競圖十分相似,在這個競圖最初的討論階段,平田晃久提出了許多發想,豐沛的想像力與執行力讓伊東直言「像平田先生這樣的,會讓我在開會時期待下次不知道又要端出什麼……我再一次覺得平田先生的存在真的非常巨大」,可說是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台中歌劇院的外觀。據說最初的發想參照是海洋中的外肛動物(苔癬動物),也反映了平田晃久對自然的愛好。(Photography by Lucas K Doolan)
關鍵三:萊布尼茲的空間觀跟建築有什麼關係?
平田晃久在伊東豊雄的事務所待了八年左右,這段時間的經驗雖難以一言道盡,或許可以從抽象的「空間觀」角度來思考他們之間的師徒關係。
在一次與同期建築師吉村靖孝的對談中,平田晃久提到他對萊布尼茲空間觀的共鳴;而相對來說,當時的伊東豊雄則代表了牛頓式的古典空間觀,也就是「絕對空間是不變不動的,在其中有物體的運動」,以建築的作法來說就是「先決定出領域」。
原型來自「根特市文化廣場」競圖的台中歌劇院,內部是平田晃久想像中「洞窟般的空間」。(Photo Credit:MOT TIMES)
他也曾直接與伊東豊雄有過這方面的討論。例如當初「根特市文化廣場」是以洞窟為發想、讓地板消失,伊東雖然能理解這樣的想法,卻認為「所謂的地板應該還是水平的」,也說自己是受到了老師菊竹清訓的影響。菊竹清訓的名言:「柱子賦予場所空間,而地板規定出空間」可說是平田晃久所謂「牛頓式空間觀」在建築的最好註腳。
那麼平田晃久所嚮往的萊布尼茲空間觀又是怎樣的?「簡單地說,把空間視為容器的想法是不行的……空間充其量只是作為現象所呈現的東西,僅僅只是關係性而已。」這種關係性展現了超越現代性的開放,呼應了當代藝術與思潮,若以「現代—界於現代與當代間的過渡—當代」的時代脈絡來思考,就更能理解「菊竹清訓—伊東豊雄—平田晃久」之間的傳承關係,以及背後蘊含的「牛頓與萊布尼斯的不同空間觀」。
關鍵四:神秘的皺褶!
在許多訪談中,平田晃久反覆提到的「皺褶」又是什麼概念?這也是源自他童年的經驗,當時所居住的雖是新興住宅區,但老的聚落也還散布於周遭,新舊聚落的匯集就形成了他所謂的「皺褶」。
2004 年獲得「SD Review 朝倉賞」的住宅提案「house H」,就是平田晃久以「高麗菜葉的皺褶」出發、創造出關係性的嘗試,他讓空間出現各種折疊,2017 年的作品「Tree-ness House」中也有類似的作法。
左圖:2004 年的住宅提案「house H」讓原先可以一眼看穿的空間變曲折,藉此創造出「皺褶」。執行 TOD’S 表參道大樓一案時,社長「一瞬間就可看透的空間是賣不出東西的」這句話給了平田晃久靈感,讓他開始創造「無法一眼看穿的空間」,可說是「皺褶」的建築形體。(Photo Credit: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右圖:「Tree-ness House」內部同樣也是無法讓人一眼看穿的設計。(Photo Credit:Vincent Hecht)
關鍵五:開放包容的建築
而平田晃久對建築所抱持的開放包容理念,在 2017 年的「太田市美術館‧圖書館」這件公共建設案中特別明顯,他在設計初步階段,便邀請市民和營運單位進行多次討論,讓建築不只是建築師個人的作品。
太田市美術館‧圖書館的設計過程邀請市民參與討論。(Photo Credit:Daici Ano)
2012 年時,他在伊東豊雄的邀請下參與 311 災後重建計畫「みんなの家」(home for all)。當時他和乾久美子、藤本壯介兩位建築師合作,正當有點碰到瓶頸時,一位當地居民提議「比起臨時住宅,建造大家的聚會場所更能凝聚大家的向心力」,這樣具有格局的觀點讓他認為這位居民「更像一位偉大的建築師」,相信這個經驗也影響了他日後對建築的思考。
透過這五大關鍵了解平田晃久之後,是不是對即將開幕的展覽更期待了呢?忠泰美術館的「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將展示他 12 件近年的代表作品,從 3 月 16 日起持續展至 6 月 23 日,建築迷們千萬別錯過!
平田晃久建築師本人也將在展覽開幕期間來到現場,相關活動訊息請見忠泰美術館官網。(Photo Credit:Luca Gabino)
本文參考書目:《平田晃久+吉村靖孝》,日經建築(Nikkei Architecture)著,謝宗哲譯,五南出版,2017。
研究所畢業後就進入伊東豊雄事務所的平田晃久,曾獲伊東讚譽為「日本最有能量的新銳建築師」,2012 年在伊東的帶領下,與乾久美子和藤本壯介合作參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並獲得當屆金獅獎;他在 2005 年自立開業後也屢獲多項建築獎肯定,現在已是日本中生代建築師重要代表之一。
展覽開始前先讓我們一起做點功課,用五個關鍵快速了解平田晃久的建築!
關鍵一:建築是「生態系」?一切起源於追著昆蟲跑的童年
喜愛自然的平田晃久,創造出充滿綠意的「Tree-ness House」。(Photo Credit:Vincent Hecht)
從這次展覽的命名「人間自然」就可窺見一些端倪,「自然」不僅是平田晃久的建築靈感來源,自然所呈現的豐富生態系,也是他理想中的建築樣貌。
「蝴蝶穿梭纏繞於群花縫隙間,這樣的空間是否有可能化為建築?」這個有趣的疑問又是怎麼來的呢?他曾在接受訪問時回憶起在大阪堺市的童年生活,當時他對捕蟲特別執著,甚至說捕蟲帶來的興奮程度「感覺上和競圖很像」,從這裡就能看出平田晃久對大自然的著迷從未變過。
到了必須決定升學目標的高中時期,熱愛昆蟲的他雖然也考慮過以生物領域為目標,但最後還是在迷惘中以直覺選擇了建築專業——現在回頭看,真是感謝他當時準確的直覺呢!
關鍵二:伊東豊雄事務所時期,這兩件名作他也有份!
有了「自然」的概念為基礎,接著來從實際的建築理解平田晃久吧。他在 1997 年進入伊東豊雄的事務所,大家所熟悉的「TOD’S 表參道大樓」、甚至是台中歌劇院,他都有深入的參與。
左圖:比利時布魯日是 2002 年的「歐洲文化之都」,為此委託伊東豊雄事務所設計了這個短期展館,參與這次展館設計的經驗對平田晃久有很大的啟發。(Photo Credit:Nacasa & Partners Inc.)右圖:位於東京的 TOD’S 表參道大樓。(Photography by Edmund Sumner)
在「TOD’S 表參道大樓」誕生之前,平田晃久在事務所內負責比利時布魯日的一個短期展館(Brugge Pavilion)。在布魯日的案子中,他感受到「合理性與自由是可以在建築中同時存在的」,這樣的想法延續到「TOD’S 表參道大樓」的設計討論中,激發出「以樹木為形態」的靈感,最後成功實現了。
那麼,台中歌劇院呢?許多建築迷可能都知道,伊東豊雄為台中歌劇院提出的方案和他參與「根特市文化廣場」(Ghent Cultural Forum)的競圖十分相似,在這個競圖最初的討論階段,平田晃久提出了許多發想,豐沛的想像力與執行力讓伊東直言「像平田先生這樣的,會讓我在開會時期待下次不知道又要端出什麼……我再一次覺得平田先生的存在真的非常巨大」,可說是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台中歌劇院的外觀。據說最初的發想參照是海洋中的外肛動物(苔癬動物),也反映了平田晃久對自然的愛好。(Photography by Lucas K Doolan)
關鍵三:萊布尼茲的空間觀跟建築有什麼關係?
平田晃久在伊東豊雄的事務所待了八年左右,這段時間的經驗雖難以一言道盡,或許可以從抽象的「空間觀」角度來思考他們之間的師徒關係。
在一次與同期建築師吉村靖孝的對談中,平田晃久提到他對萊布尼茲空間觀的共鳴;而相對來說,當時的伊東豊雄則代表了牛頓式的古典空間觀,也就是「絕對空間是不變不動的,在其中有物體的運動」,以建築的作法來說就是「先決定出領域」。
原型來自「根特市文化廣場」競圖的台中歌劇院,內部是平田晃久想像中「洞窟般的空間」。(Photo Credit:MOT TIMES)
他也曾直接與伊東豊雄有過這方面的討論。例如當初「根特市文化廣場」是以洞窟為發想、讓地板消失,伊東雖然能理解這樣的想法,卻認為「所謂的地板應該還是水平的」,也說自己是受到了老師菊竹清訓的影響。菊竹清訓的名言:「柱子賦予場所空間,而地板規定出空間」可說是平田晃久所謂「牛頓式空間觀」在建築的最好註腳。
那麼平田晃久所嚮往的萊布尼茲空間觀又是怎樣的?「簡單地說,把空間視為容器的想法是不行的……空間充其量只是作為現象所呈現的東西,僅僅只是關係性而已。」這種關係性展現了超越現代性的開放,呼應了當代藝術與思潮,若以「現代—界於現代與當代間的過渡—當代」的時代脈絡來思考,就更能理解「菊竹清訓—伊東豊雄—平田晃久」之間的傳承關係,以及背後蘊含的「牛頓與萊布尼斯的不同空間觀」。
關鍵四:神秘的皺褶!
在許多訪談中,平田晃久反覆提到的「皺褶」又是什麼概念?這也是源自他童年的經驗,當時所居住的雖是新興住宅區,但老的聚落也還散布於周遭,新舊聚落的匯集就形成了他所謂的「皺褶」。
2004 年獲得「SD Review 朝倉賞」的住宅提案「house H」,就是平田晃久以「高麗菜葉的皺褶」出發、創造出關係性的嘗試,他讓空間出現各種折疊,2017 年的作品「Tree-ness House」中也有類似的作法。
左圖:2004 年的住宅提案「house H」讓原先可以一眼看穿的空間變曲折,藉此創造出「皺褶」。執行 TOD’S 表參道大樓一案時,社長「一瞬間就可看透的空間是賣不出東西的」這句話給了平田晃久靈感,讓他開始創造「無法一眼看穿的空間」,可說是「皺褶」的建築形體。(Photo Credit: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右圖:「Tree-ness House」內部同樣也是無法讓人一眼看穿的設計。(Photo Credit:Vincent Hecht)
關鍵五:開放包容的建築
而平田晃久對建築所抱持的開放包容理念,在 2017 年的「太田市美術館‧圖書館」這件公共建設案中特別明顯,他在設計初步階段,便邀請市民和營運單位進行多次討論,讓建築不只是建築師個人的作品。
太田市美術館‧圖書館的設計過程邀請市民參與討論。(Photo Credit:Daici Ano)
2012 年時,他在伊東豊雄的邀請下參與 311 災後重建計畫「みんなの家」(home for all)。當時他和乾久美子、藤本壯介兩位建築師合作,正當有點碰到瓶頸時,一位當地居民提議「比起臨時住宅,建造大家的聚會場所更能凝聚大家的向心力」,這樣具有格局的觀點讓他認為這位居民「更像一位偉大的建築師」,相信這個經驗也影響了他日後對建築的思考。
透過這五大關鍵了解平田晃久之後,是不是對即將開幕的展覽更期待了呢?忠泰美術館的「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將展示他 12 件近年的代表作品,從 3 月 16 日起持續展至 6 月 23 日,建築迷們千萬別錯過!
平田晃久建築師本人也將在展覽開幕期間來到現場,相關活動訊息請見忠泰美術館官網。(Photo Credit:Luca Gabino)
本文參考書目:《平田晃久+吉村靖孝》,日經建築(Nikkei Architecture)著,謝宗哲譯,五南出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