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Art

台灣燈會森林中的絕美里山燈區「嶼生俱來」!集結6組藝術家,以台灣山林打造地景美學

今年台灣燈會還有一處在森林裡的台中后里里山燈區 「嶼生俱來」必看!
已經買好車票,這個週末要去台中看台灣燈會了嗎?除了林舜龍老師操刀的主燈《森之樹》必看之外,今年台灣燈會還有一處在森林裡的台中后里里山燈區 「嶼生俱來」,由策展人蘇民集結六組藝術家創作,用自身生命經驗閱讀自山脈到樹林的台灣脈絡,以原生木系材料在台灣與日本等策展團隊跨世代與居民的協作下,回應台灣自然生態材料的實驗可能,同時結合農業再生提出新台灣燈會另一種地景美學。現在就趕快來看看這六組藝術家的精彩作品吧!

《觀山入林》
X王銘顯 



(Photo Credit:策展人蘇民)

觀山後入林,是大肚山下與中央山脈間的台中,自原民時代再熟悉不過的地景互動。觀山入林,即是轉化人與景的這般互動為作品隱喻。為了讓作品呈現真實自然,使用了台灣中部山區的孟宗竹,作為結構骨材,創造出熟悉的林道體驗;在陰鬱的竹林樹梢,行者仰望一線天光。人與景,彼此曾經的吸引、交遊,即是里山精神愉悅的一面。

《源流—筌屋IV后里》X范承宗



(Photo Credit:策展人蘇民)

以台灣傳統捕魚工具「魚筌」為題,邀集上百位台中在地居民,參與工作坊課程學習魚筌編織工藝,協力製作出數百個單元體,並在上頭掛上寫著心願的竹牌。人們手把手,圍成圈,團聚在一起,將源於島嶼卻逐漸消逝的珍貴手藝,再一次寫進我們的記憶中和身體裡。

《纍纍樹光》X林建華 



(Photo Credit:策展人蘇民)

呼應里山禾樂燈區主題「育光田,得光果」之景象。以柳杉卡榫實木主結構,結合傳統民居的抬梁式構架與現代卡扣式五金接合,並利用薄片柳杉製作光果燈組,薄片可透光,以原木的自然紋理傳遞里山之美,在黑卵石的水盤倒影中化為數倍層層疊疊、溫暖人心的光田碩果。 基於對環境友善的思考,當燈會展期結束,可以百分之百完全拆裝與回收,還諸大地休養生息。


《森光霧果》X偶然設計 曾令理



(Photo Credit:策展人蘇民)

霧氣依附著樹幹灑落,與樹林交織成宛如深山中的情境,視線模糊或清晰,迷霧中被光線引領著進入森林探險,群樹下發現了由曲木構成的發光體,蜿蜒交疊的木條像是一顆空心的松果,結構紋理與樹梢的線條相襯,是人造與自然的呢喃對話。

《里田浮光》X賴人碩建築師事務所/繼光工務所 游沅儒、吳建志



(Photo Credit:策展人蘇民)

夜行西台灣,偶然瞥見農民搭建木竿、掛上萬盞燈火映照樹木良田,勾勒人與自然的和諧共榮,便以此發想,思考台灣的里山故事。 自然風貌的樹林、人為加工的木竿,形成「自然木頭」與「人造木頭」之間的差異與相容。木桿嵌入微小但溫暖的光,象徵農作物緩緩生長,從不同的角度觀看感受四季推移、作物消長。

光,在這裡成為「人」與「自然」開始連結的介面,映照彼此,共榮共存。

《樹的告白•石的應答》X杉原信幸 / 謝昆霖


(Photo Credit:策展人蘇民)

樹不說話,但有著溫潤的情感,透過層層的磨削,淺淺照耀上光芒,讓人看見它生命的脈絡,感受—樹的告白。


採集在地石材,打造顆顆來自大自然中的光容器,堆疊於所構築出的面,在石縫間露出豐富表情的光,與樹之間以光影對話,感受—石的應答。 

依據傳統信仰,以風水空間概念分成四個方位來製作石光物件。四座石光物件將與四種樹植連結,樹的光影會照映在圓頂,與石頭的光相互應答,象徵由樹與石相應的古代文化。


台灣燈會里山燈區藝術家作品位置圖。(Photo Credit:策展人蘇民)

 2020台灣燈會在台中-「嶼生俱來」 
日期:2020.02.08~02.23 
時間:17:30~21:00 
地點:后里森林園區里山燈區


編輯/李玲玲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