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版手工老紙裁出台灣獨有蕨類文化,Wuba Yang「紙蕨」個展樹火紀念紙博物館登場!
僅有650萬年歷史的台灣,是擁有數千萬年歷史的蕨類庇護所,以紙為裁所幻化的蕨類讓人重新感受到自然之美。(Photo Credit: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作品《24紙蕨24 Species of Ferns》。(Photo Credit: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現場也能拿起剪刀,動手做出自己喜歡的蕨類植物。(Photo Credit: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如何讓古色古香的園林也能湧現一股當代藝術迷幻感?一向擅長數位互動藝術的日本teamLab,這次特別攜手日本三大名園之一的偕樂園,在一年一度的「水戶梅花節」(即日起~3.31)期間,舉辦「teamLab偕樂園光之祭典」,不只將庭園內3,000株梅花樹改造成一個巨大的互動藝術空間,更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前提下,透過科技演算的設計手法,賦予傳統另一種被觀看的樣貌。
最近在台北信義區,出現了一棟獨特的白色建築,沒有門牌,且在建築本體外的空間,竟還出現梯田農作,並以綠色作物作為牆籬,大門大開,似乎是邀請著每個路過、不禁被吸引的民眾,向內走去。
這棟白色建築在購物中心、商業大樓林立的信義區區段,自成一格,不明的用途特別引人注目;原來,這是「種子計劃——藝術建築生活展」的展覽場所,這塊土地未來(一年後)將作為商業之用,但在被開發前的空檔期間,「種子計劃」團隊於此規劃了3檔展覽,讓藝術進駐這個閒置空間,拉近藝術與社區的距離,並期許這樣的展覽方式與概念能夠持續下去,成為一座在城市裡移動的美術館。
小說《追憶似水年華》主角吃下一口沾上紅茶的瑪德蓮蛋糕後,溫熱茶液與蛋糕屑觸碰口腔,勾起兒時記憶,這一片刻被心理學家命名為普魯斯特效應、普魯斯特時刻(Proust moment),意指有些記憶必須通過媒介刺激感官、觸發情懷或過往經驗。
《瑪德蓮時刻—記憶與情感的技術》策展人鄭慧華以此延伸,將主人翁嘴裡的瑪德蓮作為象徵,取其流行超過一世紀的跨時空共鳴之意義為展覽命名,系列第二檔展覽邀請來自黎巴嫩、比利時、香港與台灣的 5 位藝術家依循這個概念合作,各自運用日常物件與其發出的聲響,探詢人類集體意識、情感與當代大量媒介物的感性經驗。展覽於 7 月 4 日至 10 月 29 日於台中陸府植深館登場,需提早預約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