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Art

倫敦最熱門展覽!沉浸於Tate Modern年度大展《草間彌生:無限鏡室》絕美反射世界中,迄今最大裝置作品現身

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曾說:「我們的地球只是宇宙中一百萬顆星星中的一個圓點。當我們用圓點抹去自然和我們的身體時,我們就成為環境的一部分。」

期待以久的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年度大展《草間彌生:無限鏡室》(Yayoi Kusama:Infinity Mirror Rooms),曾因新冠肺炎疫情升溫而暫緩推出,如今一開展所有預約售票全被訂光,現在出手最快也要到10月底才能入場觀看。究竟這檔《草間彌生:無限鏡室》有什麼精彩亮點作品?快跟著MOT TIMES來一睹為快吧!
由Tate Modern美術館館長Frances Morris與助理策展人Katy Wan一同策劃,此次展出作品包括草間彌生兩件大型沉浸式裝置作品,以及為了此次展覽特別創作的全新雕塑作品,與她早期實驗性表演錄像,和紐約時期的工作室影像、文獻等。讓人完整地洞悉她是如何從發想到實踐的鏡像作品創作過程。

草間彌生《無限鏡室 
Chandelier of Grief 2016/2018》 
Tate 
Presented by a private collector, New York 2019 
© YAYOI KUSAMA Courtesy Ota Fine Arts and Victoria Miro
 
藝術的體驗不僅在於尋找,還要能走入沉浸其中!
 
草間彌生1929年出生於日本,從小熱衷藝術的她,在家人的反對下,卻依舊為了夢想不斷朝藝術圈發展,後來她遠赴美國深造,1960年代在紐約時期因其廣泛的創作實踐而備受國際關注。在她整個藝術生涯中,曾創作過裝置、繪畫、雕塑、時裝設計和寫作等,媒材相當多元。對她來說,藝術的體驗不僅在於尋找,應該也能像她一樣,走進藝術並沉浸其中。

但草間一生都為精神疾病所苦,甚至出現嚴重幻覺,而這些幻覺所產生的形式,也是她創作的視覺基礎。因此1977年她住進了東京一家醫院,直至如今,她仍然住在那裡。她說,「我寫小說和詩歌,也在醫院畫畫。它們是我的救星。」

這是藝術之於她生命的最大意義,即使在極度迷惘之中依然有光;也一如草間所說的,「我將永不停止努力,創作出在我死後會發光的作品。」這就是她,全世界目光都未曾停止追逐的波點女王。

草間彌生《無限鏡室 - Filled with the Brilliance of Life 2011/2017 》
Tate 
Presented by the artist, Ota Fine Arts and Victoria Miro 2015, accessioned 2019 
© YAYOI KUSAMA

 
亮點1:走進旋轉水晶吊燈無邊無際的宇宙幻覺
 
爬梳草間的藝術生涯,至今她一共創作了約莫20間《無限鏡室》,而在此次展覽中亦將展出兩件作品。讓觀者透過身臨其境的感官體驗,一步步走入草間無盡反射的獨特視野當中。
 
草間彌生在1960年代中期首次在大型裝置《無限鏡室》(Phalli's Field 1965)和《窺視秀》(Peep Show – Endless Love Show 1966)中使用了鏡子。草間認為,觀者在她房間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或她如何以一種新的方式不斷體驗作品,是非常重要的。

而《無限鏡室》系列作品,則將她從小就產生的幻覺圖案、空間和光學體驗結合,造就一種創作上的互動性,不只吸引觀眾的目光,更打破了主體與客體間的界限。因此當觀者走入展間,首個迎來的《無限鏡室:悲傷水晶吊燈》(Infinity Mirrored Room –Chandelier of Grief),便以懸於天花板上的巴洛克式水晶吊燈,透過鏡面反射與不斷旋轉的折射,以及永無止境的閃爍光源,將人們包圍環伺,並製造出一種不穩定卻又令人著迷的華麗視覺效果。

草間彌生《無限鏡室 
Chandelier of Grief 2016/2018》 
Tate 
Presented by a private collector, New York 2019 
© YAYOI KUSAMA Courtesy Ota Fine Arts and Victoria Miro
草間彌生《無限鏡室 
Chandelier of Grief 2016/2018》 
Tate 
Presented by a private collector, New York 2019 
© YAYOI KUSAMA Courtesy Ota Fine Arts and Victoria Miro
 
亮點2:一睹草間彌生迄今為止最大的裝置之一
 
另一件大型沉浸式裝置作品則是《無限鏡室──滿載生命燦爛》(Infinity Mirrored Room – Filled with the Brilliance of Life),這是草間迄今為止最大的裝置作品之一,也是她在2012年為Tate Modern回顧展所創作的作品。
 
走進這間房間,觀者將沿著鏡面瓷磚製成的人行道,行經一個淺水池,並因天花板懸掛著成百上千個不同顏色、不斷閃爍的圓形小型LED燈,與鏡牆與地面的雙重反射,感受到如同心跳或時鐘滴答聲般細小光點的脈動。不只是眼前無盡延伸,更讓人彷佛身處真實與虛幻的交界,並在體驗藝術的同時,也成為藝術的一部份。

草間彌生《無限鏡室 - Filled with the Brilliance of Life 2011/2017 》
Tate 
Presented by the artist, Ota Fine Arts and Victoria Miro 2015, accessioned 2019 
© YAYOI KUSAMA


草間彌生《無限鏡室 - Filled with the Brilliance of Life 2011/2017 》
Tate 
Presented by the artist, Ota Fine Arts and Victoria Miro 2015, accessioned 2019 
© YAYOI KUSAMA

 
亮點3:草間全新雕塑作品首次亮相
 
草間從小就經歷過幻覺。她回想起兒時的回憶,「我抬頭看著桌布上的紅色花朵,發現天花板,窗戶和柱子上都貼滿了相同的紅色花朵圖案。我看到了整個房間,整個身體,整個宇宙都覆蓋著紅色的花朵。」當下她覺得自己好像正在消失,因此鏡子、圓點和重複一直是她藝術作品的關鍵元素。
 
這次她為了此展特別製作了最新雕塑作品《通往天堂的階梯2021》(The Universe as Seen from the Stairway to Heaven 2021),讓人透過一扇窗的窺視,得以看見這座鏡像雕塑的內部空間,並透過不停反射的彩色圓圈,持續展現無盡延伸的視覺效果。這也充份展現了草間一生對於無限重覆的痴迷,以及透過鏡面創造無限空間的錯覺。 
 
亮點4:透過日本攝影師細江英公的鏡頭,看見草間的另一種面貌
 
在日本攝影師細江英公(Eikoh Hosoe)的7個肖像展區中,展示了他鏡頭下的草間。細江經常在日本拍攝實驗藝術家和編舞,並擅於捕捉人們的內心世界。為此,他使用了黑白之間的失真和戲劇性對比。在此區的某些圖像中,他還使用了兩次曝光,將兩個圖像彼此疊加,似乎也在呼應著草間彌生作品中的重複主題。
 
不只如此,細江英公還記錄了草間的表演《步行小品》(walking piece),當時他特別使用變形的魚眼鏡頭拍攝,強化作品中的孤立感,而影片中的草間則身著粉紅色和服,撐著陽傘,在空蕩蕩的紐約工業街道走來走去。現場亦透過幻燈片放映下的一系列圖像,讓人感受到一股孤獨的城市生活體驗。
 
亮點5:一窺草間1960年代紐約工作室!看見她的核心創作概念
 
在展場中,還有一區是透過影像,讓大眾一窺草間彌生在1960年代紐約工作室裡的工作實況。影片中她會使用家常用品,包括家具和鏡子甚至麵食,製作柔軟雕塑和拼貼畫,讓一些日常熟悉的事物變得奇怪或令人不安,類似超現實主義藝術家的表現形式。
 
此時期也是她鏡像裝置作品的萌芽階段,如今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人們排隊等候數小時只為入場感受她的鏡室,但最初草間開始創造它們時,卻是為了獲得認可甚至為了謀生而產生的念頭。

這是一段草間將表演、繪畫和鏡子裝置融為一體的旅程,也像是透過展覽,讓觀者撿拾她一路灑落的創作碎片,並漸漸拼湊出一幀專屬於她,獨一無二的樣子。
 
《草間彌生:無限鏡室》(Yayoi Kusama:Infinity Mirror Rooms)
日期:即日起~– 12 June 2022
地點: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