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1933年全島最摩登車站!「嘉義火車站」微改造計畫,以環形燈帶烘托建築大廳挑空、高窗之美
還記得 2021 年嘉義舉辦台灣設計展前,就已經開始進行「微改造」的「嘉義火車站」嗎?第一階段先將車站內外過往較為繁複的物件拆卸,指標系統有了局部的整理與更新,初步的讓古蹟建築回復古樸及美麗的本質。
以「Back to the Future」為題,由蔡嘉豪建築師帶領的本埠團隊以及博瀚設計、品悅設計,在展期結束後持續改造,重新梳理售票大廳、候車大廳及第一月台,一起來看看設計如何為老車站重現往日摩登風華!
以「Back to the Future」為題,由蔡嘉豪建築師帶領的本埠團隊以及博瀚設計、品悅設計,在展期結束後持續改造,重新梳理售票大廳、候車大廳及第一月台,一起來看看設計如何為老車站重現往日摩登風華!
「嘉義火車站」在 1933 年曾被譽為全島第一摩登的鋼筋混凝土造火車站,是個精巧且具有獨特風格的古蹟建築。車站大廳有著挑高環樑與高窗透光的氣度,建築兩側翼中的候車大廳,透過空間的開口處,在城市與月台內火車之間,依著窗景巧妙的以空間安排旅客等待離別的心情轉換。
(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售票大廳:燈帶環繞凸顯古蹟建築氣質
設計團隊進行大廳改造時,以設計手法簡化、優化民眾服務,同時也非常重視古蹟空間特質。原先過度壅塞的視覺資訊移除後,以「環形燈帶系統」為主體的設計,不僅在功能上可成為未來機電增加的管道空間,也便利日後站方的維修保養。
改造前的車站大廳(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此外,整合自動售票與空調系統等車站設施,以及售票和服務櫃台,由使用者角度做整體一致性的思考,讓服務設施更加整體完善與便民。
(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舊稱「三等待合室」的候車廳,串連出入站閘口及大廳,是出入月台的重要樞紐,並提供候車休息、商業空間及廣告等服務。
原始靠窗的服務機能設施略顯凌亂,因此在保留門窗、牆面、地磚等歷史空間基本特質的原則下,安排現有服務性設施整合於側廳中央,將兩側窗樘打開,透過候車大廳可以望向城市的大廣場與月台,成為火車站迷人的風情。
改造前的候車大廳(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改造前的候車大廳(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此處也加入全新的台鐵便當門市、旅客服務中心,期望可以在保有古蹟特質的同時,考量並強化整合現有的使用需求,以低度互映的設計方式與老建築、城市及月台對話。
(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月台:減法及優化,提升旅人候車品質
擁有台鐵、林鐵、進出閘口的「第一月台」是個系統繁忙的區域,然而過往桁架懸掛著大小與顏色不一的指標系統,許多訊息配置位置重複,加上座椅、告示及指標在視覺上的不統一,紛亂的閱讀性讓月台上下車及等候的旅客容易迷失,空間也易顯繁亂。
此外,等候區及入站閘口區,過往也受低度使用的電話亭、臨時佈告、張貼物等設施佔用,遮蔽了古蹟的建築立面與月台間的關係。
改造前月台(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改造前月台指標未經統整(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改造前月台(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改造前月台指標未經統整(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設計除了烘托月台古蹟之美,也需綜合月台現地使用性、資訊需求等因素,因此團隊為空間進行簡化色彩,並考量月台與車輛間的安全性下重新編排座椅,加強月台前後與候車廳、軌道的空間關係,同時透過統一的指標系統規範,以及給予標示物的設計及設置位置的建議,期望提高空間的使用性。
(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Photo Credit:臺灣鐵路管理局)
■ 嘉義火車站微改造計畫 Back to the Future
地點|嘉義火車站
指導|交通部
主辦|台灣鐵路局
協辦|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本埠 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 B+P Architects 、博瀚設計、品悅設計
攝影|牧童攝影Shephotoerd / 自由狐攝影 翁偉中
照片提供|臺灣鐵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