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建築 Architecture

2022台灣光環境獎決選名單公佈!波光市集、台南竹溪月見橋、南華微光等9件作品入圍

如何讓光停留、以光敘事、與土地產生共振?一如國際照明設計大師周鍊曾說的:「光不只是用來照明,更重要的是光與人之間的關係,讓光和環境和諧,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感受它帶來的溫暖與幸福。」

 

自2018年起首度登場至今,被譽為「台灣最美的光」之獎項「台灣光環境獎」,每年都在國際照明專家周鍊領軍的評審團下,徵選出年度代表性照明設計作品,今年「2022台灣光環境獎」的決選入圍名單,也熱騰騰出爐!

 

此次由「鳴日廚房」、「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波光市集」、「釀光杯影.再現第五酒廠」、「讓光游於藝」、「台南竹溪月見橋」、「臺南市歷史城區光環境」、「南華微光」共9件作品進入決選。今年不僅首次出現整合城市及街區多件建物的參賽作品,也首次出現如觀光列車、橋墩類型的公共設施,最終大獎頒獎典禮將於11月25日揭曉。
☞移動中的光影列車,「鳴日廚房」
建築、照明設計:柏成設計
 
鳴日廚房重新改造70年車齡的莒光號,空間上,運用不對稱的天花設計,在面山側延展自然元素,面海側放大窗框邊界,創造乘客與山海的連結。


(Photo Credit:李國民)

(Photo Credit:李國民)

在燈光色溫的調配上,則克服燈具規格與電力限制,摒除原車廂的冷白色溫,改以暖色燈佈置凸顯料理色澤,營造出宜人的空間感受。此外,由特殊材質打造、可任意揉塑的壁燈,則猶如藝術品創造出精緻靜謐的感官體驗。


(Photo Credit:李國民)
 
☞以光呈現木構造空間桁架結構之美,「台南竹溪月見橋」
建築設計:文滙設計、照明設計:十田設計
 
位於台南竹溪公園的月見橋,設計延續台南古都木構造的傳統,猶如新月型態的木構曲橋,連接水岸兩側的紋理與機能。燈光設計透過橋體下方的投射燈,呈現結構美感;安裝橋面的投射燈及扶手LED燈,打亮擴張網欄杆並安全照亮橋面。幽微的燈光設計,彷若倒映水面的一抹新月,增添竹溪景致。


(Photo Credit:羅慕昕

(Photo Credit:羅慕昕
 
☞ 融入古蹟建築點亮城市之光,「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
照明設計:沁弦築影照明設計、偶得設計、瓦豆製作
 
「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藉台灣燈會活動辦理之際,將新竹州廳、消防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影像博物館、護城河、新竹公園入口、菸酒公賣局、孔廟等9個地點重新進行夜間照明的改善,以永久性的燈光設置,結合城市歷史文化,融入步行街道系統及生態環境環繞的生活圈。


(Photo Credit:劉森湧) 
 
燈光設計考量古蹟建築立面特色,細緻地調整色溫、光強度、投射角度及明滅時間,與周遭都市光環境協調,並結合低尺度與無眩光照明,整合都市節點與連續綠帶的光環境,考量生態和諧,不只透過光賦予老舊建築新生命,同時也打造出一座日夜皆宜的「步行城市」。


(Photo Credit:劉森湧) 
(Photo Credit:劉森湧) 
 
☞ 呼應城市新舊交融紋理,「臺南市歷史城區光環境」
照明設計:肯緒照明設計、偶得設計
 
此計畫以位處古蹟、歷史遺跡最密集的中西區為核心,以臺南孔廟為中心,改善孔廟及周邊街廓,包含葉石濤文學館、聞道出版社、神社事務所多棟建物的光環境。


(Photo Credit:楊士宏)

以尊重地方在地性為前提,透過燈光重塑區域夜間表情的和諧與相容。例如:葉石濤文學館以可變色溫,讓古蹟隨日落夜色跟隨城市作息;孔廟及周邊的人行道,則透過重新整理,置入新的照明系統,點亮的樹木綠意與孔廟紅色牆面,交織出耳目一新的光景,增添視覺層次與深度。透過光的介入,重塑老城區的夜間表情,並與在地環境、景觀、文史及生活產生更多對話,展現出台南豐富的文化底蘊。

(Photo Credit:楊士宏)

(Photo Credit:楊士宏)
 
☞ 以客家藍染為靈感,「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
建築設計:張涵瑋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前期概念設計為楊宗維建築師事務所、李金威、OWMF Architecture)、照明設計:一隱照明設計、景觀設計:達觀規劃設計
 
為紀念1895年乙未戰爭台灣族群團結抗日、客家先烈保衛台灣的精神,位於桃園的「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主體建築為簡潔不落柱之跨橋「乙未之環」,以圓為元素隱喻族群合作,環形跨橋串連二綠地,而半月型的無邊際鏡面水池象徵桃園的埤塘之美。


(Photo Credit:丰宇影像趙宇晨)
 
燈光設計則從客家文化中的藍染出發,設計出漸層式的靛藍色光帶,光帶每半小時便會緩慢轉動一次,轉動中光帶的深藍、靛藍會漸漸銜接成玻璃扶手的3000K光色。而7公尺高的清水模紀念之牆,則以象徵戰爭時槍孔痕跡在靜謐的夜裡透出微光,訴說土地的故事。


(Photo Credit:丰宇影像趙宇晨)
 
☞  回應港區地景的濱海之光,「波光市集」
建築設計:嶼山工房、曾泊銘建築師事務所\照明設計:沁弦築影照明設計
 
位於新竹南寮漁港的波光市集,以海浪理念進行建築設計,將波浪狀屋頂融入海港,以水平延展的大型頂棚及擋風牆體做整合,形成可抵禦海濱夏季酷熱、冬季東北季風強襲的嚴苛氣候條件,以及回應港區地景的濱海建築。

(Photo Credit:丰宇影像趙宇晨)
 
建築照明設計上,光環境佈局著眼於光源設置點與建築語彙對應的關係,透過由下打亮頂棚、重點勾勒牆體拱型輪廓的手法,以色溫回應木材質與水泥質感,並以4000K營造主建築優雅俐落並帶著輕盈感的混凝土天花,3000K對應垂直向度與空間使用者尺度較為接近的木質柱面體,展現由內而外透亮的光體與其剪影。

(Photo Credit:丰宇影像趙宇晨)

(Photo Credit:丰宇影像趙宇晨)
 
☞ 大武山脈陵線的詩意想像,「南華微光」
建築設計:一起設計、丁尺建築師事務所\照明設計:瓦豆製作
 
「南華微光」原為一所農村小學,廢校後進而轉型為服務社區與高齡者的地景公園,同時也是屏東農業數位科技化的教育創新與創業基地。建築設計以當地常見的環境脈絡轉化成為幾何地景,透過連續漸變的擋土牆,翻摺出大武山脈陵線的想像;微光與水霧順著稜線光暈蔓延,雲霧中訴說地方的集體記憶。


(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 從減光出發,「釀光杯影.再現第五酒廠」
建築設計:莊學能建築師事務所\照明設計:偶得設計
 
「釀光杯影.再現第五酒廠」是文化部文資局推動的文化資產園區,原為台灣菸酒公賣局第五酒廠,又稱台中舊酒廠。設計單位從減光出發,移除已失能與不合適的燈具,在照明上著重於表現空間元素,點亮歷史建築的立面,型塑夜間空間表情;在置入新照明系統的同時,也保留了不同時期設置的燈桿並加以利用。透過燈光,讓民眾夜晚在園區散步時,感受到獨有的歷史氛圍與文化底蘊。


(Photo Credit:楊士宏)

(Photo Credit:楊士宏)
(Photo Credit:楊士宏)
 
☞ 「讓光游於藝」創造全新夜遊體驗
照明設計:袁宗南照明設計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的建築深具傳統閩南式特色,因此在照明設計上主要透過重新整理、改善園區燈光照明,創造整體園區的夜遊體驗,同時兼顧安全及氛圍。夜間光環境亦可看作是日間的延伸,延續原有建築語彙之美,展現景觀及建築的對話與美感。


(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