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建築 Architecture
2025東京建築祭升級回歸!打開40+建築、逾百場導覽和活動,揭開東京城市魅力 2025東京建築祭升級回歸!打開40+建築、逾百場導覽和活動,揭開東京城市魅力

2025東京建築祭升級回歸!打開40+建築、逾百場導覽和活動,揭開東京城市魅力

迎來第二屆的「東京建築祭」將於5/17~5/25登場!今年活動範圍與內容全面升級,不僅開放更多難得一見的建築空間,也規劃更豐富的導覽與周邊企劃,帶領大眾以嶄新視角走進東京的建築日常。
東京建築祭於去年(2024)五月舉辦首屆,旨在透過特別導覽開放平時不對外開放的建築,讓公眾得以親身感受城市與建築的多元魅力。首屆活動吸引超過6.5萬人參與,反應熱烈。今年第二屆將於5月17日至25日再度登場,主辦方同時發起眾籌計畫,盼能募集更多資源,持續擴大開放建築的範圍,並提升整體的參與體驗。
 
 
(Photo Credit:東京建築祭)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Photo Credit:東京建築祭)

本屆活動在規模上大幅擴展,展區從去年的東京車站周邊,延伸至上野與品川,涵蓋本鄉、神田、九段及港區等地,讓市民與旅人能從不同地理視角探索東京的建築紋理。特展與導覽活動的數量也將增加至2至3倍,共計超過90個建築空間參與。為應對預計達9.5萬人次的參觀需求,活動方也將投入更多人力資源,確保導覽與參訪流程更加順暢。
 
舊岩崎宅邸庭園(Photo Credit:東京建築祭)
港區立鄉土歷史館(Photo Credit:東京建築祭)
岡田ビル(Photo Credit:東京建築祭)
 
其中,今年特別開放的空間共有43處,較去年的30件更顯多元,涵蓋博物館、校園、美術館等類型,同時推出85場由專業建築師、研究者帶領的導覽行程,以及21項延伸活動,從不同面向引領大眾重新認識東京。許多建築平時僅限會員使用或不對外開放,包含1920年建造的「日本工業俱樂部」;由師承美國建築大師萊特的遠藤新設計、位於「自由學園明日館」內的講堂;英國建築師Josiah Conder打造的「綱町三井俱樂部」——其代表作包括明治時代的西化象徵「鹿鳴館」;以及日本國家重要文化財產、被稱為橫濱三塔之一「傑克塔」的「橫濱市開港紀念會館」等歷史建築。
 
日本工業俱樂部(Photo Credit:東京建築祭)
自由學園明日館(Photo Credit:東京建築祭)
綱町三井俱樂部(Photo Credit:東京建築祭)
 
除了經典作品外,今年也新增多處首次對外開放的建築,亮點包括:建於1910年、曾作為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工藝館的「近衛師團司令部廳舍」;慶應義塾大學三田校區內的「三田公共演講廳」(僅限5月24日開放);未對外開放過,現校舍建於1929年的銀座「泰明小學」;以及坐落上野櫻木的建築師事務所「MARU。architecture」東京辦公室等空間,呈現截然不同的當代建築語彙。
 
近衛師團司令部廳舍(Photo Credit:東京建築祭)
三田公共演講廳(Photo Credit:東京建築祭)
銀座的泰明小學(Photo Credit:東京建築祭)
MARU。architecture建築事務所的東京據點。(Photo Credit:MARU。architecture)
 
活動期間的焦點之一,還有5月20日登場的開幕活動,將由建築大師伊東豐雄親自出席。從小在長野鄉間成長的他,10歲時隨父母首次造訪東京,這座城市的樣貌與能量為他日後的建築想像開啟了全新的視野。對伊東豐雄而言,東京的魅力正在於:「即使經歷過無數次的開發重建,依然保有庶民生活的親切感。走出繁華的商店街或高樓林立的街區,只需拐入一條小巷,便會置身於兩排雙層木屋之中,那樣的場景讓人感到安心。」他認為,東京之所以迷人,正是因為它能讓新舊時代的風貌自然共存,在城市肌理中保留住人的日常與歷史的記憶。
 
(Photo Credit:東京建築祭)
 
東京建築祭不只是打開與觀看建築,更是一場重新認識城市的契機,是對東京記憶與日常風景的集體回望。從經典到日常、從街區到巷弄,透過不同時代的建築語言,人們得以更深刻地理解這座城市的層次與可能。
 
2025東京建築祭
展期|2025年5月17日-5月25日
地區|日本橋/京橋、大手町/丸之內/有樂町、銀座/築地;新地區:上野/本鄉、神田/九段、港區
*特別開放和展示的空間無須申請、可免費參觀;導覽和部分活動需收費並以抽籤方式申請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