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工業 Industrial
7大設計燈飾品牌推薦:從Artek、Moooi到Flos,用一盞好光照亮生活風格 7大設計燈飾品牌推薦:從Artek、Moooi到Flos,用一盞好光照亮生活風格

7大設計燈飾品牌推薦:從Artek、Moooi到Flos,用一盞好光照亮生活風格

從英國、丹麥到義大利,我們精選 7 個值得推薦的設計燈飾品牌,橫跨工藝經典與當代表現,以結構語彙與材質實驗,展現各地設計文化對光的詮釋。
在多元風格交融的當代空間裡,提供照明功能的燈飾,也是風格延伸、氣氛營造不可或缺的單品,承載日常生活的節奏感。從工業經典、雕塑語彙到北歐簡約,設計燈具持續拓展我們對「光」的感知與想像。

本次精選七個備受推崇的國際設計燈飾品牌,橫跨英國經典 Anglepoise、荷蘭前衛 Moooi、芬蘭現代主義代表 Artek,以及義大利三大燈飾巨擘 Foscarini、Flos、Artemide,與以詩意光影聞名的丹麥品牌 Louis Poulsen,從造型、材質到設計思維,一覽設計燈具如何成為空間裡最具情感張力的存在。
 
Anglepoise Original 1227。(Photo Credit:Anglepoise)
 

Anglepoise:在精準與靈動之間,成就經典英式設計


在設計語彙日漸多元的當代,有些作品因結構精準與形式純粹,跨越時代仍屹立不搖,來自英國的百年品牌 Anglepoise,便是這樣一個橫跨工業設計與日常美學的重要存在。1932 年,汽車工程師 George Carwardine 與 Herbert Terry 父子共同開發出首盞彈簧平衡結構燈,成就了 Anglepoise 最初的技術核心,即能如人體手臂般靈活運動,卻又能精準停駐於特定角度的燈具結構。
 
Anglepoise Original 1227 由 George Carwardine 與 Herbert Terry 父子共同開發。(Photo Credit:Anglepoise)

這套獨創設計,改變了照明方式,並重新定義人們與光的關係。代表作 Original 1227 檯燈,推出至今逾 90 年,仍被視為工業設計經典,廣泛收藏於倫敦設計博物館、V&A 博物館與大英圖書館,也曾啟發 Pixar 動畫片頭中那盞富有個性的跳躍小燈。
 
Anglepoise Original 1227。(Photo Credit:Anglepoise)

多年來,Anglepoise 始終忠於 Carwardine 的原始設計理念,並與如 Kenneth Grange 爵士等英國設計名家持續合作,推出適合當代需求的新作,讓品牌精神得以延續與演進。無論是家庭書桌還是創意工作室,Anglepoise 不僅創造符合需求的光線,也傳遞經歷久彌新的生活態度。

在工藝、功能與永續並重的今天,Anglepoise 的存在提醒我們,一項設計的價值,來自其長時間服務於生活的能力,它不追逐潮流,卻始終走在設計語言的前線。
 
放大尺寸的 Anglepoise Original 1227 Giant。(Photo Credit:Anglepoise)
 

Moooi:以想像力與幽默,解放設計的日常疆界


Moooi 成立於 2001 年,由荷蘭設計師 Marcel Wanders 與企業家 Casper Vissers 共同創辦,品牌名中多出的那個「O」,象徵著他們對美感與獨特性的極致追求。從創立之初,Moooi 就不以傳統家具品牌自居,在藝術性與實用性之間打開全新的可能。
 
Knitty Lounge Chair。(Photo Credit:Moooi)

其作品經常遊走於實用與表演之間,從織物編結成椅的 Knitty Lounge Chair、閃爍如星圖的 Raimond Lamp,到帶有幽默詩意的 Horse Lamp 與 Pig Table,Moooi 的家具總像是空間中,自帶靈魂與戲劇性的角色,強調原創性與風格,在工藝與概念之間尋找自由、反叛與精緻的平衡。

Moooi 有別於以系列性與系統化為導向的傳統家具品牌,而是以策展方式經營其整體設計語言。每一件作品皆帶有敘事性與視覺張力,既可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具備藝術品的收藏價值。團隊長期與全球各地的設計師、攝影師與藝術創作者合作,藉由多元文化背景與創作口氣,形塑出無法被複製的品牌風格。
 
Moooi 經典設計燈具 Horse Lamp,由 Front Design 打造真馬比例造型,結合藝術雕塑與照明功能。。(Photo Credit:Moooi)

2025 年米蘭設計週,Moooi 以「A Life Extraordinary」為題,透過三個展覽場域展現品牌精神:米蘭首間旗艦店呈現全新家具與燈飾;Salone del Mobile 展位推出包括 Haybale Lounge Chair 在內的多項新品;戶外則與 ABK Group 合作展出陶瓷裝置,將地面與牆面化為可感知的敘事空間。品牌更舉辦設計師講座,深化觀眾參與。Moooi 持續以沉浸式策展拓展設計與生活的邊界,成為設計週中最具記憶點的品牌之一。

不服膺潮流趨勢的 Moooi 如同有機生長的載體,對創意真誠以待,讓品牌成為當代設計文化中難以忽視的名字。
 
2025 年米蘭設計週,Moooi 以「A Life Extraordinary」為題,透過三個展覽場域展現品牌精神。(Photo Credit:Moooi)
 

Artek:90 年設計之路不斷進化


1935 年,Alvar Aalto 與妻子 Aino Aalto、藝術史學家 Nils-Gustav Hahl 及收藏家 Maire Gullichsen 於赫爾辛基共同創立 Artek,品牌名稱融合「Art」與「Technology」,體現他們推動現代設計與生活文化的理想。

Artek 的核心特色,在於它從來不將家具視為孤立的物件,而是注入人與空間的互動關係。這點,從創辦人 Alvar Aalto 的設計哲學中便可窺見一二。他以建築師的觀點思考家具,結合有機曲線與人因尺度,將自然環境的寧靜感融入空間日常,創造出符合人體與情感需求的設計語言。
 
Stool 60。(Photo Credit:Artek)

Stool 60、Paimio Chair 等作品,皆以溫潤木質與極簡造型傳遞時間的耐受度,至今仍在全球熱銷與被收藏。這些作品背後,是 Aalto 對材料與工藝不懈實驗的成果,例如他歷時 20 年鑽研曲木技術,讓木材展現出前所未見的流動感與結構彈性。

相較於以風格為主的設計品牌,Artek 不強調表面裝飾,反而強調設計背後的倫理與精神,體現出當時北歐設計中功能至上、溫暖克制特質下,少有的詩性與哲思。品牌自創立以來,即與 Alvar Aalto 基金會緊密合作,延續他對工業設計、人性尺度與文化使命的探索。
 
Paimio Chair。(Photo Credit:Artek)
 
Stool 60。(Photo Credit:Artek)

燈具方面,1937 年,芬蘭設計大師 Alvar 與 Aino Aalto 夫妻為赫爾辛基 Savoy Restaurant 親自規劃空間,設計出經典的吊燈 A330S Golden Bell。燈罩以流線鐘型的黃銅打造,透過邊緣小孔灑下溫暖光影,優雅詮釋「美是功能與形式的平衡」的理念,至今仍是芬蘭設計愛好者的朝聖之作。
 
A330S Golden Bell。(Photo Credit:Artek)

此外,Alvar Aalto 於 1959 年設計的 Floor Light A810,簡潔優雅的燈罩結構巧妙調和直射與漫射光,打造出柔和而溫暖的視覺效果,展現 Aalto 對光影層次的細膩掌握,不僅富功能性,更宛如空間中的雕塑藝術品。
 
Floor Light A810。(Photo Credit:Artek)

延伸閱讀|從Stool 60到2nd Cycle:認識Artek 90年經典設計的永恆魅力與永續實踐
 

Louis Poulsen:丹麥百年設計,以雋永光線照亮空間本質


創立於 1874 年的 Louis Poulsen,秉持「形隨光而生」(form follows function—and follows light)的理念,是丹麥現代設計史上不可忽視的光之詩人。
 
Louis Poulsen Panthella。(Photo Credit:Louis Poulsen)

Louis Poulsen 最廣為人知的,是與丹麥設計大師 Poul Henningsen 合作推出的 PH 系列燈具。這套以多層反射為核心的結構,別開生面地描繪照明的模樣,也奠定無眩光設計的經典範例。此後,AJ 系列、Panthella、Enigma 等作品陸續問世,無論是來自 Arne Jacobsen 的建築語彙,還是 Verner Panton 的感性曲線,都展現出品牌跨越世代的創造力。
 
Louis Poulsen AJ、Louis Poulsen Enigma。(Photo Credit:Louis Poulsen)
 
許多 Louis Poulsen 的燈具最初為特定建築專案量身打造,在實踐中磨合出功能與美感兼備的光線設計,最終轉化為歷久不衰的經典之作。品牌亦持續與建築師、燈光設計師密切合作,將光視為延伸空間敘事的語言,讓每一盞燈都能映照出場所精神與使用者情緒。
 
Louis Poulsen PH 5 Retake。(Photo Credit:Louis Poulsen)

不追逐潮流、不汰換設計,是 Louis Poulsen 始終如一的價值觀,如重視產品全生命週期,選用可代代相傳的高品質材質,將永續理念落實於日常美學。2024 年更推出 150 週年紀念書《First House of Light》,完整梳理品牌如何在百年光影中,書寫屬於丹麥設計的時間感與價值感。
 
《First House of Light》。(Photo Credit:Louis Poulsen)
 

Foscarini:從義大利出發,以自由與工藝為名的設計創意


創立於 1981 年的 Foscarini,是義大利當代燈飾設計的重要指標。它的作品總能在機能與藝術之間找到張力,從燈具本身拓展至生活態度的表達。品牌獨到之處,在於強調自由研究、表達和開發,並選擇與擁有卓越技能的工匠合作,以實現其設計,特別的是 1985 年起便開始與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合作,這種模式讓 Foscarini 擁有豐富而鮮明的設計語彙,同時維持具有一致性的品牌美學,呈現兼容並蓄卻精準的設計視野。
 
Mite、Allegretto Assai。(Photo Credit:Foscarini)

從玻璃、碳纖維到 Kevlar 等非典型材質,Foscarini 一向擅長透過實驗性技術與材料延展燈飾的可能性。Marc Sadler 的 Mite 系列以複合纖維創造極輕盈的結構,榮獲義大利設計界的 Compasso d’Oro 大獎;Patricia Urquiola 與 Eliana Gerotto 設計的 Caboche,則透過多層透明球體營造出光的寶石質感。

多年來,Foscarini 發行設計刊物《RIFLESSI》,推動攝影與空間觀察計畫《Inventario》,企圖透過不同創作者視角重新思考光與物件的關係。品牌總裁 Carlo Urbinati 曾言,正因 Foscarini 本身不設工廠與固定製程,他們才得以保有真正的創作自由,並在設計史上留下具實驗性與前瞻性的一頁。
 
Mite、Sun、Allegretto Assai。(Photo Credit:Foscarini)

儘管與國際設計師合作,Foscarini 依然堅持在義大利進行生產與品質控管,確保每一件作品都兼具工藝水準與文化脈絡;他們選擇與當地工匠合作,將設計理念轉化為高品質產品,在量產與藝術品之間維持微妙平衡。

 

Flos:在光的設計裡,拓寬生活想像的光譜


Flos 如同一場自 1960 年代開啟的設計實驗,將義大利現代主義精神注入燈飾語彙,切換多變視角觀看燈的存在。由 Achille 與 Pier Giacomo Castiglioni、Tobia 與 Afra Scarpa 等設計大師奠基品牌底蘊,從如雕塑般的 Arco 弧形落地燈,到以 Cocoon 技術轉譯設計的 Taraxacum、Fantasma,每盞燈都是 Flos 對燈該如何融入生活空間、用什麼材質、營造什麼氛圍,所做的嘗試與解答。
 
Flos Arco 立燈。(Photo Credit:Flos)

Flos 的經典之處,不在於一味復刻,而是持續對「光」的文化位置提出前瞻性的想像。從 1990 年代與 Philippe Starck 合作的塑膠燈 Miss Sissi 一炮而紅,到近年與 Michael Anastassiades 共創如詩般的 String Light 系列,Flos 始終站在技術與美學的交界處,讓照明成為思想的延伸。即使面對 LED 世代的轉向,Flos 亦早早佈局建築、戶外、藝術跨界等照明領域,推動光源與空間的深層對話。
 
Miss Sissi。(Photo Credit:Flos)
Michael Anastassiades String Light。(Photo Credit:Flos)

品牌獨特性也體現在「設計文化」的面向。Flos 不僅與設計師共創產品,亦深耕品牌敘事、視覺傳達與出版內容,例如從 Jean-Baptiste Mondino 操刀的廣告攝影,到面向大眾的《Flos Stories》及針對 B2B 與設計師社群的《Flos Experiences》雜誌,甚至在疫情期間發展出 Digital Conversations 等線上對談機制,邀請設計師如 Michael Anastassiades、Formafantasma 等,積極拓展設計與大眾的連結方式。
 
《Flos Experiences》。(Photo Credit:Flos)

此外,Flos 亦是少數將永續性轉化為美學策略的品牌之一。從選材、製程到包裝皆呼應環保理念,如 Patricia Urquiola 設計、使用回收材料製成的 Almendra ,而 Arco 六十週年紀念版則改以無鉛水晶重新詮釋經典,體現品牌如何在保有設計精神的同時,回應時代與地球的需求。
 
Patricia Urquiola Almendra。(Photo Credit:Flos)
 

Artemide:把光變成語言,讓科技與情感同頻共振


創立於 1960 年米蘭的 Artemide,是一個不斷追問「光的本質為何」的品牌。以「The Human Light」為設計哲學,從 Sergio Mazza 設計的 Alfa 開始,到 Vico Magistretti 的 Eclisse、三宅一生的摺紙結構 IN-EI 系列,再到 Herzog & de Meuron 操刀的 Pipe 及由 BIG 設計的 Alphabet of Light 系列,每件作品都傳遞品牌與建築、藝術與科技並進的思考。
 
Artemide Alfa 桌燈。(Photo Credit:Artemide)

Artemide 如同一座光的實驗室,擁有自家研發中心與光學、材料、互動控制等跨領域專利系統。多年來與全球頂尖建築師與設計學院密切合作,持續提出符合未來需求的照明方案。其燈具被 MoMA、龐畢度中心等國際機構典藏,同時也在辦公空間、居所與城市中留下廣泛足跡。
 
Artemide Eclisse 桌燈。(Photo Credit:Artemide)

進入 21 世紀,Artemide 亦積極拓展光的技術疆界,從早期投入 LED 系統研發,到開發 LI-FI 光傳輸與具抗菌效能的 INTEGRALIS 專利系列,並以 Artemide App 精準調節光色與氛圍,讓光真正成為生活的感知工具。2021 年,品牌更於總部設立常設展覽空間,邀請 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操刀,讓光在當代表述中持續進化,拓寬更多想像。
 
曾為 Artemide 設計燈具的 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也為品牌操刀總部展覽空間。(Photo Credit:Artemide)


● Anglepoise|官網北歐櫥窗 
● Moooi|官網北歐櫥窗 
● Artek|
官網北歐櫥窗
● Louis Poulsen|官網
● Foscarini|官網
● Flos|官網 
● Artemide|官網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