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Art

江賢二台東雙展限期開放!走進「江賢二藝術園區」清水模建築中,自然與內在融合的精神世界

兩年前,江賢二先生在北美館舉辦了一次大型回顧展,當時他想,這也許是人生最後一次展覽了,從年少封窗徜徉尋覓內心的光,到為台東太平洋豐潤的色彩開窗創作,那一次梳理了 55 年來所有陰鬱、糾結、喜悅與自得。兩年後的今日,想不到自己又再走向更寬廣的嘗試!

 

隨著位於台東金樽的「江賢二藝術園區」於 2019 年開始動工,江賢二與公益平台基金會合作,將原本的工作室基地擴大並改造成美術館、藝術家駐村工作室以及個人畫室,工程中所拆卸的浪板、鏽蝕的鋼筋、水泥殘片,以及清水模板模,在他眼中都散發著美感與韻味,結合近兩年面對疫情、戰爭的生命經驗,創造出引人深思之作。

 

這些新作因此匯集成《江賢二2022個展》,結合過去未曾或鮮少曝光的作品,呈現於臺東美術館;籌備中的金樽「江賢二藝術園區」也因應展期部分開放至 11 月 27 日,讓人們拜訪台東的光影色澤,感受江賢二凝練生命的詮釋。本篇將分享兩展區的精彩作品,以及江賢二與公益平台創辦人嚴長壽先生的親自解析。
分享台東大自然之美的啟發!「江賢二藝術園區」展出畢生作品、邀林友寒設計建築
 
「江老師從年輕到現在,他住的房子永遠都是小小的,可是畫室一定要夠大,他的胸懷也是非常寬廣的」嚴長壽說,初識江賢二時就對於其藝術的執著印象深刻,而更讓人驚訝的是他的謙遜、溫和,這使他們成為一輩子的至交,也促成後來「公益平台」協助江老師建構藝術園區,期待成為台東藝術能量匯聚地標的願景。


藝術家江賢二與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合作,將位在台東金樽的畫室改造為「江賢二藝術園區」,因應東美館個展限期開放中。(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Photograph by John Tao
建築以清水模規劃簡練寧靜的空間氛圍。(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Photograph by 高信宗
 
「江賢二藝術園區」源於 80 年代江賢二在紐約長島東漢普敦個人畫室工作時,便經常想著可以邀請人們來參觀、一同感受美的想法,作為多數時間專注於內觀的藝術家,能對外在世界所做的貢獻。因此,從改建工作室、收購周圍土地到規劃,他都是透過販售作品與自行籌措的方式進行,不假他人之力,未來所有作品與園區經營也都將交給「公益平台」營運,起心動念完全來自希望將台東所帶給他的生命悸動,傳達給來到這片土地的人。


江賢二藝術園區戶外裝置(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園區設計上由林友寒建築師、清水建築工坊、黃文榮建築師合作進行,目前已完成江老師個人工作空間,原本的個人畫室則被改造為「第二展覽室」(現正展出作品位置),未來還將有以耐候鋼與清水模設計的「美術館」建築,以及位在山邊、將海景盡收眼底的「駐村工作室」。清幽的建築景觀椅於山間,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在時序中流溢變幻的色彩,江賢二持續在此創作,2024 年完工後更將每年定期提供創作者進駐,充滿藝術能量。


江賢二藝術園區全區模型(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藝術家江賢二於個人戶外畫室(Photo Credit:Peiling Lin)
 
從園區作品看嚴長壽眼中的江賢二——探尋內心、追求精神性的生命藝術家
 
生命從不知道自己可以抵達何方,而藝術家就是那不斷叩問的人。
 
「江賢二藝術園區」蒐藏了他早年旅居國外的《巴黎聖母院》系列、創作,1997 年回到台灣受廟宇、街道感動的《百年廟》系列、《蓮花的聯想》系列,2007 年後定居台東金樽的《比西里岸之夢》系列、《金樽》系列、《乘著歌聲的翅膀》,以及近期持續創作的新作,匯聚藝術家一生各個時期的生命能量。

館中展出藝術家江賢二各時期作品。(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Photograph by 高信宗
 
- 早年的藝術里程碑《巴黎聖母院》
 
江賢二先生 15 歲便立定志向,年輕的他曾經面對社會對男性家庭責任的苛求、名利誘惑、與藝術主流相悖的境地,以及更為痛苦——尋找卻無法認同自己的階段。他前半生過得顛沛,師大藝術系畢業後,1967 年前往巴黎追夢卻發現他所崇拜的藝術家賈克梅第(Alberto Giacometti, 1901-1966)已逝世,且恰好遇上學運,經濟停擺,只好轉赴紐約。

然而,他認同時下紐約藝術圈盛行的極簡主義,卻始終覺得過於生冷,感受不到人的溫度,嚴長壽先生分享,「江老師在紐約的 30 年經歷非常寂寞的過程,他不賣作品,因為不滿意就不願意賣,經過層層否定、不斷重做。」直到 1982 年重返巴黎,在拉丁區的戲院上租了一間小閣樓,創作出《巴黎聖母院》,找到得以揮灑色彩乾淨的透明感,人生已經來到 40 歲才終於認同自己「這輩子有資格當畫家」。


《巴黎聖母院》系列(Photo Credit:Peiling Lin)
1982《巴黎聖母院》(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Photograph by 高信宗
1982《巴黎聖母院》(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

今日的怡然自得並不容易,嚴長壽先生形容,現在的江賢二就如同 Robert Frost 的經典詩作〈The Road Not Taken〉,「生命要走那麼長的歷程,要不斷歷練、否定、叩問,才能找到新的方向,現在的他很隨心所欲。」
 
紐約期間,一路有江賢二如今仍甜蜜稱為「女朋友」的妻子范香蘭支持,以獨立經營的服飾店支持經濟,江賢二則負責幫忙店舖搬貨、運送等事務,得以專注傾心繪畫。她一直是支持江賢二創作最大的力量,當年毅然在紐約持續的鼓勵,甚至租下 200 坪大倉庫創作,兩年間僅完成兩件以古典音樂家荀白克「昇華之夜」為靈感的《淨化之夜》系列作品,「所以你就知道,一個藝術家一直在掙扎,他用內心去探索創作,是非常精神性的。」嚴長壽說。


江賢二與《比西里岸之夢》(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
 
- 冥想空間
 
館中特別規劃了一個幽暗、光線由中央灑落的「冥想空間」,與去年北美館回顧展概念相似,江賢二數十年如一日,每天都晨起創作,而在大尺幅作品創作之間他便會以小型畫作調劑,彷彿他的私人日記。嚴長壽說,細細品味畫面,「你常常會看到一個孤獨的身影在裡面,作為藝術家就像修行人,要忍受那孤獨的歲月,而且沒有人可以幫助你,因為只有你可以尋找靈感,也可說是一個苦行的過程。」

(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Photograph by John Tao
 
- 回到台灣的靈感昇華:《百年廟》與《比西里岸之夢》系列
 
已開放的建築空間中,一座特意設計斜面開窗引入自然光,一座則設置了大片落地玻璃,如同江賢二來到台東後的心境。1998年返台後逐漸發展成熟的《百年廟》系列,轉化自己離鄉 30 年重新回看台灣廟宇的神性、街道的美,作品令人驚艷,藝術卻不止於此。他始終認為若是重複自己的作品,便沒有必要做藝術家,心繫於環境脈動和生命的探尋,當因緣際會與妻子來到台東,所見景色讓「封窗」描繪內心精神性的光,走向「開窗」迎接所有到來生命的色彩。


《百年廟》系列之一(Photo Credit:Peiling Lin)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創辦人嚴長壽先生(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嚴長壽回憶,2010年公益平台邀請朱宗慶打擊樂團到台東比西里岸部落的孩子們習鼓,當時也邀江賢二來拜訪,小朋友充滿夢想與希望的感覺讓他創作出了第一件《比西里岸之夢》,仿若繁花綻放般爛漫,此後在台東不斷延伸系列作品,在美術館中可見到《比西里岸之夢》和近期全新創作的《金樽》系列,與明亮的天光相輝映。

上方為《比西里岸之夢》(Photo Credit:Peiling Lin)

近期全新創作《金樽》系列(Photo Credit:Peiling Lin)

近期以清水模黑板模為畫布的《金樽》系列創作(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Photograph by 高信宗

將建築廢料化作藝術媒材!台東美術館展出《江賢二2022個展》
 
畫室遷拆、修建園區時的廢棄建材,則成為了江賢二手中創作媒材,累積反應著此時心境的作品,同樣作為藝術家、擔任本次策展人的紀嘉華說,「江賢二日日巡視穿梭,拾起棄材後找張椅子或凝視沉思,或轉而面向海洋。他讚嘆於浪板上日照的曬痕、畫室裡顏料容器的美麗鏽斑。在過去的生命裡,他的畫布承載著精煉與深思的痕跡;此時,他揀選時間與環境留下的磨痕。相異的質地,相同的轉化。


《江賢二2022個展》策展人紀嘉華與江賢二合影。(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
 
展覽首先領著人們進入一個昏暗安靜如劇場的空間,江賢二說到「大家也許會覺得,我在台東的這兩三年做的作品很鬱卒,因為我和每個人都一樣,籠罩在 Covid-19 與戰爭破壞之下,你說,我怎麼可能畫出很漂亮的花?」

台東美術館《江賢二2022個展》入口處《藍色幻想曲》是江賢二再利用調和油罐之作。(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Photograph by 高信宗
 
清水模建築僅能使用一次的黑模板成為一幀幀畫布,木模上是混合水泥與砂石的顏料,部分的顏料因模板光滑而脫落,相較於紐約時期的作品,厚實的肌理更加強烈的表現沉重感受,搭配懸空吊掛,牆面整片畫作堆砌出某種不確定性的狀態。

左為《火與冰》,右為運用清水模板模為畫布的系列作品。(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Photograph by 高信宗
(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Photograph by John Tao
 
兩幅大型作品,《Covid-19》運用酒精罐、工程拆下的鐵絲以及鋪於畫室地面防止顏料沾染的布面創作,能夠感覺到如同荊棘般纏繞的鬱悶,卻也可看見畫面中以紅色十字架隱喻希望;《火與冰》原名為「為烏克蘭而做」,廢棄的混凝土塊與鋼筋形象如同戰爭蹂躝,江賢二引用詩人 Robert Frost 在 1920 年一戰後 《Fire and Ice》詩句(註1),詮釋戰火的毀滅性,以及人們如火般的慾望、如冰般的冷漠,但同時也在廢墟中點了一盞光、在浪板上掛上明亮的畫、投影「和諧、愛、希望、慈悲」等溫暖的字詞。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不安躁動的時代,然而他的藝術仍然在漆黑之中點著希望,「對藝術家來講,我不是去表達一齣悲劇,而是反映人對悲劇的看法,將之轉化為藝術。」江賢二這麼說。

(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Photograph by John Tao
呼應疫情與世界紛亂的《Covid-19》(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Photograph by 高信宗
 
展間中還有件特別之作,江賢二從十多年前就有蒐集紙團的習慣,三年前開始逐步創作《海的聲音》,是他有史以來最大尺幅的作品,裡頭如同海一樣,深邃包容著不同的藍和色彩,並且搭配台灣詩人陳育虹(她是江賢二的好友、嚴長壽的妻子)作品〈其實,海〉,幽微傳遞靜心感覺的純粹。
 
冥想空間邀請人們靜心感受藝術家江賢二的內在世界。(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Photograph by John Tao
對於《海的聲音》,江賢二說「我十幾年來每天一早起床就是看到海、看到太平洋,變化每天顏色不同,這些顏色已經擺在我心裡很久了,所以我沒有刻意要做《海的聲音》,是慢慢做出來,結果變成了海,因為海的顏色擺在我心裡很久了。」(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Photograph by John Tao
過渡至下一個展間前,中庭展出江賢二以孫子命名的〈Henry〉,敘說祖孫兩人在金樽度過的時光,薄鋼板繽紛鮮豔的色彩點綴在鋼筋骨幹上,彷如遊具般充滿童心。(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
(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Photograph by 高信宗
(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Photograph by 高信宗
 
展中也精選 20 餘件未曾正式發表過的創作,並播映藝術家與音樂家盧佳慧、服裝設計師周裕穎、金車噶瑪蘭威士忌、台聚集團研發中心空間設計的跨界合作紀錄影片,並在最後以關鍵字:藝術啟蒙、童年、古典音樂、女朋友(妻子范香蘭)、個性、臺東(自然的啟發)、抽象畫、藝術家的一天、給年輕藝術家的話,搭配取代年表,搭配泰雅族漫畫家韋蘺若明繪製漫畫情境,讓大家以更私人、親切的方式勾勒江賢二的印象。

展中精選藝術家 20 餘件未曾正式發表過的創作。(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Photograph by 高信宗
(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Photograph by 高信宗
(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Photograph by 高信宗
(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Photograph by 高信宗
展覽尾聲搭配漫畫點出 9 個認識江賢二的關鍵字。(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Photograph by 高信宗
 
Robert Frost〈The Road Not Taken〉寫道「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江賢二曾在《從巴黎左岸到台東比西里岸》說,如果他沒回台灣,就不會出現後續的作品,即使於巴黎創作更多「巴黎聖母院」系列,也不會是如此況味。在金樽與東美館作品中,江賢二一生總是誠實面對自己,堅持不妥協的藝術,無論曾途經何路,歲月與真誠都讓我們看見今日胸懷坦然、真正的藝術家。


藝術家江賢二(Photo Credit:江賢二藝術文化基金會、Photograph by 王敏

■ 江賢二藝術園區
地址:台東縣東河鄉台11線73號
網站:
www.paulchiang.org/art-center
※即日起限期開放至2022年11月27日

■ 江賢二2022個展
地點:臺東美術館(臺東市浙江路350號)
展期:即日起至2022年11月27日(週二至週日 9:00-12:00、13:30-17:00;週一休館)
定時導覽:週三 10:30、週末 10:30、15:00
團體導覽預約:20人以上,於導覽時間前兩個禮拜電洽申請(TEL:089-341148)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