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車停進水面下?阿姆斯特丹 2 座水下自行車停車場,融入牡蠣意象、友善生態設計
以自行車為主要代步工具的荷蘭,每個人幾乎最少都有一輛,對他們來說自行車就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沒有一輛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荷蘭人。在自行車文化如此盛行的地方,土地有限,停車位自然就成了一大問題,光是在首都阿姆斯特丹,自行車就有約90萬輛以上,路上亂停的現象可不少,所以荷蘭政府一直以來都持續地規劃各地的自行車停車場空間,像是2019年啟用的三層烏得勒支中央火車站(Utrecht Centraal)自行車停車場,就提供了12萬多的車位。
而今年初,阿姆斯特丹就陸續啟用了2座位於中央車站附近、建在水下的自行車停車場,總共提供了1.1萬個自行車停車位,不僅舒緩車位荒的問題,延伸出的公共空間也替城市帶來活化的作用。
而今年初,阿姆斯特丹就陸續啟用了2座位於中央車站附近、建在水下的自行車停車場,總共提供了1.1萬個自行車停車位,不僅舒緩車位荒的問題,延伸出的公共空間也替城市帶來活化的作用。
以自行車王國聞名的荷蘭,自行車的相關規劃和政策發展都相當完善,完全獨立的自行車車道保障了騎士們的交通安全,但車位的需求卻一直跟不上。首都阿姆斯特丹年初就相繼啟用2座停車場「Stationsplein」與「IJboulevard」,希望能減少路上亂停的現象,有搭火車需求的人們停好車也能直接轉乘,讓空間的使用更加效率化。
阿姆斯特丹啟用水下自行車停車場。(Photo Credit:Aiste Rakauskaite)
以「牡蠣」意象打造荷蘭首都最大水下自行車停車場
阿姆斯特丹正在進行一項名為「De Entree」的城市改造專案,旨在打造一個全新的市中心入口,專案將全面更新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前的區域,除了提升城市的水域空間,也增加行人和自行車族的使用空間、降低汽車的用量,創造更安全的用路環境,而Stationsplein水下停車場的設置就是專案的其中一部分。
(Photo Credit:Aiste Rakauskaite)
(Photo Credit:Aiste Rakauskaite)
由鹿特丹建築事務所wUrck操刀的「Stationsplein」自行車停車場,位置坐落IJ河支流河口水域Open Haven Front地下9公尺、海平面下4.8公尺,在2018年之前,原址是市中心主要幹道Prins Hendrikkade上的公車轉運站。Stationsplein於2019年開始建造,經過築壩、抽水、建造鋪設,再把水灌回去等繁複的工程,於今年1月落成並啟用,透過這座擁有7000個停車位的現代化停車場,牽著自行車的民眾搭電扶梯下樓停好車,就能直達中央火車站轉乘或上樓到市中心,相當便利。
設計模擬圖。(Photo Credit:wUrck)
(Photo Credit:Aiste Rakauskaite)
(Photo Credit: Aiste Rakauskaite)
沿著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主入口前的碼頭邊牆,就能從六座自動電扶或樓梯抵達水下的停車空間。wURCK以「牡蠣」的意象設計停車場的內部與外部空間:銜接戶外公共空間的主入口牆面以以混凝土為基底、玄武岩與天然石材妝點,深色堅硬的材料彷彿牡蠣粗糙的外殼;而潔白明亮的停車場空間,就像牡蠣殼光華潔淨的內裡;自動閘門入口旁的服務中心則被曲面玻璃帷幕包圍著,設計團隊表示是呼應牡蠣裡的珍珠。
(Photo Credit: Aiste Rakauskaite)
(Photo Credit: Aiste Rakauskaite)
從戶外入口進入停車場內部路徑上的通道右側,設置了140公尺長、像是一條地平線的玻璃牆,能欣賞到設計工作室Multitude與阿姆斯特丹博物館合作的航海主題繪畫和照片,以及阿姆斯特丹從開城初始到21世紀的城市地圖,以此強調這座城市與水之間的聯繫。
(Photo Credit: Aiste Rakauskaite)
(Photo Credit: Aiste Rakauskaite)
Stationsplein也適當地使用玻璃材帷幕,引入日光自然使地下空間明亮。進入停車空間則能見到兩排像是白色蘑菇的柱子支撐整體空間,以及模擬穹頂天窗(Oculus)、像是在水下透光的燈具,這些擁有流動曲線的牆壁、柱體和玻璃牆等元素都是對水的致敬,設計團隊也想藉此空間喚起民眾對於阿姆斯特丹這座城市是「與水共生」的自覺。
(Photo Credit: Aiste Rakauskaite)
停車場另一處出口。(Photo Credit: Aiste Rakauskaite)
自行車停車場平面圖(Photo Credit: wUrck)
融入自然與人文關懷,第2座水下停車場讓城市空間更加活化
(Photo Credit: Ossip van Duivenbode)
(Photo Credit: Ossip van Duivenbode)
除了Stationsplein,另一座由荷蘭建築與城市規劃設計事務所VenhoevenCS設計的「IJboulevard」也於2月啟用。為了自行車族與行人,設計團隊在姆斯特丹中央車站旁繁忙的交通樞紐,建立了這座提供約4000個自行車車位的水下停車場,而路面上則創造了一個約6000平方公尺的新公共空間,人們可以在此聚會、活動,或是休憩欣賞IJ河景。
(Photo Credit: Ossip van Duivenbode)
(Photo Credit: Ossip van Duivenbode)
(Photo Credit: Ossip van Duivenbode)
IJboulevard的入口處採用了與戶外空間相同的深色石材,以連接內部空間;而透明玻璃牆的設計也使停車場空間能獲得自然日光與開闊的視野,明亮開放的空間提供人們足夠的安全感。停車場內部則以流暢的線條和充滿細節的圓形結構為特色,木質牆壁和溫和的燈光設計打造出沈穩舒適的空間。
(Photo Credit: Ossip van Duivenbode)
(Photo Credit: Ossip van Duivenbode)
停車場的設計模擬圖。(Photo Credit:VenhoevenCS)
為了改善當地河流的整體環境,IJboulevard使用可持續性材料建造,設計上也融合了低耗能和促進生物多樣性的考量,像是在水底以生物小屋、木材、椰子殼和多孔混凝土等元素打造水生植物的生長空間,模擬自然棲息地的設計展現包容大自然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