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公尺懸挑,鋼結構的大膽想像!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JJP共揭【煉計畫】,百煉鋼化身創新「戲台」
#【煉計畫】匯聚建築、結構、施工方,傳承與創新的鋼構新視野
「煉」代表淬煉、鍛燒,意謂不斷向上提升、去蕪存菁以臻至精純之境。【煉計畫】承繼了財團法人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致力以推動文化藝術產業及追求永續文化環境的信念及使命,希冀藉由【煉計畫】將鋼鐵的意義從藝術層面再延伸至建築領域。
基金會董事長侯王怡文表示:「基金會所規畫、執行的【東和鋼鐵國際藝術家駐廠計畫】行之有年,向來受到藝文界看重。而【煉計畫】是經歷疫情三年後的新構想,未來將採輪替方式,一年邀請藝術家參與,一年邀請建築團隊發想,運用創意賦予鋼鐵新的能量與想像。」
鋼鐵作為一種常見的工業材料,早已融入日常生活的各種應用,舉凡建築、交通工具、機械設備等,無一不與鋼鐵相關。然而,鋼鐵的優越強度和剛性,易使人忽略其同時擁有高度的可塑性與創造力。基金會發現,鋼鐵構造的應用對目前建築環境來說,還有非常大的發掘空間,因此發起【煉計畫】,希望邀請建築、結構、施工一起發現鋼構造的無限可能,以技術傳承,以設計創新,從而發揚鋼鐵的永續性、效率性及普及性,也為年輕建築師提供接觸鋼結構的機會,拓展創新的思維與視野。
# 首屆【煉計畫】作品以台灣傳統「戲台」為發想,向天、地、人借力
JJP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受邀參與首屆【煉計畫】,以台灣傳統「戲台」為發想,跳脫建築作為實用藝術的侷限,以挑戰鋼結構的極限為創作目標,結合建築、結構、施工三方之力,為【煉計畫】揭開序曲。
在設計發想過程中,建築師展現創造力,盡情探索鋼材的可塑性與鋼構造的多元運用,最終將概念收斂在「戲台」。取台灣傳統廟會慶典中,戲台表演所帶來的凝聚意象,既連結了人與人、人與地方、人與神明,亦起到精神面和物質面的交流作用。而「戲台」從設計至搭建,猶如廟會般的慶典徐徐開展,逐步凝聚起計畫參與者、觀者與鋼鐵的交集。JJP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回應:「我們想像此戲台可以有的各種戲劇性時刻,而意想不到的、近乎不可能的,讓觀看的人好奇心大爆發,是我們最想要達成的。」
# 18公尺懸挑結構!懸挑張力、鋼索拉力,還有風力、震力變幻都是考驗
一個銜著一個,五組在結構支點上不斷伸往虛空的鋼構體,遠觀如天梯,設計從形制起即打破戲台予人的刻板印象,在東和鋼鐵的苗栗廠區,上演一齣以鋼鐵為主演、力的運用為劇本的好戲,通過虛體框架的鏡面鎖件,反射出人、環境、天意,化空間中一切有形、無形物質為煉造戲台的助力,包括來自四面八方不可測知之力,如懸挑的張力、鋼索的拉力、變幻的風力、人踏地時的震力等,種種不一而同的作用力所帶來的搖動,為「戲台」延展出多重面貌,每分每秒都呈現獨一無二的藝術行為。
主設計師馬法耶補充:「我們在過程中,不斷與結構方和施工方找尋設計、力學、施作的平衡點,如何能用最小的結構構件、最有限的接頭來達成18公尺的懸挑,最終透過重量的分配與斜拉桿的設計,將近乎不可能的結構化為可能。這些寶貴經驗讓我們見識到鋼的使用彈性和承受能力,也越發驅動我們對鋼結構進行狂想。」
另一個在現場的吸睛亮點,是與「戲台」構成反向拉力、由數十件大小型態不一的I型廢鋼所組合而成的垂直裝置,彷如重錘,從視覺上和結構力學上對「戲台」起到平衡穩固的作用。在首屆【煉計畫】中參與幕後指導的蘇重威建築師表示:「JJP與東和鋼鐵長期合作嚴肅的建築專案,而【煉計畫】是相對不嚴肅的計畫,讓建築師有機會跳脫建築的嚴格功能限制,從各種能看和被看的角度,以及能用與被用的形式,呈現鋼的特性,激發創意和想像。」
東和鋼鐵在【煉計畫】進行期間,提供各式鋼鐵材料構件、吊裝機具、結構諮詢及施工團隊等資源,讓建築設計師得以親身參與鋼構件的設計與組合,卸除對鋼鐵材料的距離感,在不同領域專家的協助下,開展建築結構的可能性。同時,基金會也會將【煉計畫】中所有設計的鋼鐵構件及模型,以影像、文字及圖稿的形式建檔於基金會的線上資料庫中,並開放給相關領域業者、設計師或研究學者參考使用,這些寶貴資源將成為激發更多創新思維與推動更多跨界合作的基石。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JJP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