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Art

桑貝的巴黎與他方

每個人彎腰地將頭前傾,眼神專注於面對前方的畫面,嘴角揚起,並發出會心的笑聲,畫面外與畫面裡的世界,相互映照,互為表裡地連成一氣。我們此時在巴黎塞納河邊市政府的展覽廳,被桑貝 (Jean-Jacques Sempé) 的幽默世界所著迷。在黑白或彩色的漫畫世界裡,有時伴隨對白的文字魔力,人們的目光與內心,進入畫面中人物們,那充滿詼諧諷刺的人生百態。

最近於巴黎展出的「桑貝的巴黎與他方」(Sempé, un peu de Paris et d'ailleurs) 展,無論在作品數量、創作年代和展出形式上,都帶給觀者驚豔之感;讓人彷彿乘坐時光機,回到桑貝創作的起點。
在今天,不論是法國或其他國家,包括台灣,桑貝都有一定的聲望與地位。在60多年的創作生涯裡,他從一個沒有自信、以來自英文Drew諧音Dro的筆名,作為創作者的開端,在諸多貴人的慧眼識英雄與大力的鼓勵下,包括與他合作Le Petit Nicolas的文字作者René Goscinny,也是諷刺漫畫家的Chaval與Bosc,還有著名周刊L’EXPRESS (法國著名政經周刊雜誌) 總編輯FrançoiseGiroud給他的肯定,經歷多年的磨練,找到自信,改以自己的姓氏Sempé作為創作生命的印記,並逐年的發光發熱,站上國際舞台,長年被New Yorker雜誌邀請,為該著名雜誌繪封面圖至今。

最近在巴黎展出的「桑貝的巴黎與他方」展,從2011年10月21日開始,原本預計展到2012年2月11日,由於廣受好評,該展延長到2012年3月31日結束,入場免費。受限於展覽場地規模,桑貝的作品並沒有全部展出,以書名做為主題策畫與展場動線規劃,加上最早期的一些作品,與幫New Yorker雜誌繪製封面圖與出版品對照,展出作品數量依然驚人。
 
展場分為五個區塊,包括:起點,1950-1960年代的原作區;歷年出版品牆面區,以1970年代後的出版品名稱規劃的原作區;以及與紐約時代雜誌歷年合作作品集結區。起點以桑貝的小尼古拉一圖與其生活理念的大型展示,作為展覽的開端;一旁伴隨其出版品,將桑貝風格做了十分明確的定調,作品展示的兩個區塊,作品逐年排列;同時伴以桑貝的創作想法,生活的思考與對提攜者的感念,讓觀展者更親近桑貝的內在世界。最後則是與New Yorker雜誌合作的作品集結,透過印刷品與原作的對照,從印刷前後的異同,我們可以從中看見桑貝自身的想法,也可以觀察到New Yorker雜誌對他的作品的觀點與詮釋,相當有趣。 
  
桑貝筆下的人物看來是那麼的可愛詼諧,回顧其童年生活,相反地,其實充斥悲傷與不幸的陰影。他來自一個極度貧困的家庭,父母不斷激烈的爭吵、為了躲債的四處搬家、母親不顧眾人眼光當街失控的模樣,讓他對自己的童年生活充滿恥辱的印象,加上早年因為了賺取微薄的生活費失學,他對自己的過往一度不願提起。天性樂觀與繼續活下去的勇氣,讓他不斷的將自己內在的陰暗面,轉化為幽默的影像人生,正如桑貝說過的:「人有兩面,難以撫平的那一面與愉快的另一面,既然一面難以撫平,不如拿出愉快那一面面對人生!」他透過漫畫人物的幽默對話與姿態,帶給人們歡樂,也讓自己於無形中走出傷痛,更正向地面對他的人生。
 
從他超過30本作品的書名,我們不難發現桑貝與其合作者之間的樂觀與幽默,更看見其努力探索人生意義深度與廣度。在Le Petit Nicolas中,有著法國人在追尋自我,也有人生態度的雲淡風輕與因應靈活的性格,其中更不乏諷刺的妙涵;透過這位夢想成為偉大舞蹈家、卻帶著眼鏡的小女孩Catherine Certitude,桑貝直接將人們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拔河中,不間斷地尋找真正自我的真實生活寫照與意涵—尤其她的姓氏Certitude的涵義,完全表達出來。桑貝也在Raoul Taburin身上,把環法單車競賽與小人物,精妙地化為故事背景,將人與人之間的情誼與適當的尊重,做了出人意表的有趣鋪陳。
 
以巴黎為主題的創作中,桑貝將一般人眼中,生活中的一些細微到甚至毫無輕重的小事,以輕盈柔和的筆觸與帶著溫馨幽默的嘲諷、看似放大卻又以雲淡風輕的優雅姿態,一一呈現出來。人們對生活的滿意與不滿意、好運或倒楣的事情、彼此之間的磨合與適應,在Rien n’est simple (沒有簡單這回事)、De bon matin (大清早)、Des hauts et des bas (高低起伏之間)、Comme par hazard (總是巧合般) 等圖文口袋小書中,桑貝都做了精確又富有詩意的表現;他也嘗試透過Par avion (乘著飛機遨翔去) ,這本來自他紐約生活工作期間的觀察,將紐約人的生活風貌、「他方」的意向與意象,從內在延伸到紐約,做了深具意義的描繪。
 
桑貝處理畫面的技巧很值得讚許。他那黑白圖畫構圖、近似電影場景的透視手法,在平面中做了多角度的安排,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以圓狀的架構,將人物的表情與姿態做最有趣的呈現;並以新浪潮電影的語言,架構他那有如電影場景的構圖,其中核心人物的姿態與表情,有著對周圍人事物帶點輕蔑的味道,周圍人事物對其所帶著驚異或輕忽的氛圍,桑貝將法國人個人的、個人與他人之間交錯的、或甚至看似不相干其實饒有默契的喜怒哀樂,畫龍點睛地交相映照,諷刺但充滿幽默的趣味,讓人會心不已。最讓人驚喜的是,從桑貝的圖像中,我們彷彿乘坐時光機,沒有距離般地,回到1950、60年代,一起沉浸在那帶著絲絲艱辛,卻又看似沒有憂愁味道的巴黎人的世界中。
 
尤其是那圓狀架構的滋潤,讓桑貝的圖像視覺效果顯得十分靈活,舒適且容易獲得共鳴。儘管他的圖畫大多只以鉛筆、或羽毛筆沾黑色墨水做出黑白調子,有時才有少許的彩色墨水躍然其上,但他都以電影透視手法,勾勒出的每個人物豐富的姿態與每個場景的生動的表情,活靈活現地將法國人的生活內容,包括桑貝對他人與對自己的反思與嘲弄,淋漓盡致地揮灑無遺;他也將1950年代至今的法國文化,豐盛地保留下來,讓年輕的一代有機會體驗法國的過去,對照現在,並樂趣無窮地從中挖掘其中的異同。桑貝超過60年的累積,今天已成為法國生活文化最精湛的詮釋者,最具代表性的圖文作家,「桑貝的巴黎與他方」,著實精彩。 

編輯/龍傑娣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