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博攻略】焦點畫廊:KU GALLERY
去年(2011年)秋天,台北仁愛路的小巷弄出現了一棟溫暖的小白屋,木頭地板,大方桌,小小的吧台,隨時歡迎人們推開大門,喝杯茶,在美好的藝術作品中度過一個悠閒的下午。歡迎光臨,這裡是KU GALLERY。
攝影這門類在台灣收藏界發展並不快,但這幾年相關的討論也越來越多了,作為一個以「攝影」起家的藝廊,KU GALLERY登上了這樣的潮流,眼光非常獨到,但並不是想隨波逐流,他們更想做的事情,其實是引介更多具有當代性、且較不為大眾所熟知的藝術家,讓人們知道攝影、藝術有非常多的表現方式。因此雖KU GALLERY一開始選擇的藝術家多來自荷蘭、德國等地,但之後也將與台灣藝術家合作,比如王姿婷、陳亭君等,依秋說:「也希望能有更多現地製作的作品能在KU GALLERY發生。」
圖左:王姿婷│Camouflage (偽裝)2 │73 x 90 cm│2010
圖右:陳亭君│STUDIO NO. 3 (工作室第三號) │100 x 100 cm│2012
最有意思的是,本次是KU GALLERY首度參與台北藝術博覽會,除了在會內將再次展示3位攝影師(馬修‧伯納德-雷蒙、伊莎貝拉‧溫策爾、Ina Jang)的靜態作品外,也將在11月10日匯聚7位新銳藝術家,舉辦「推‧進」聯展貴賓之夜,展出新媒體、裝置等作品,上兩件作品也會在聯展中展出,11月24日將正式對外舉行開幕茶會,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注意相關訊息。
Q:本次帶來哪些作品?推薦哪些藝術家?為什麼?
A:主要就是我們之前辦過三檔個展的藝術家── 旅居瑞士的法國數位攝影師馬修‧伯納德-雷蒙(Mathieu Bernard-Reymond)、旅居荷蘭的德國藝術家伊莎貝拉‧溫策爾(Isabella Wenzel)與韓裔攝影師 Ina Jang。
有意思的是,這三位藝術家的表現手法都相當不同,雖然不是刻意的,但又若有似無地有一絲相同的氣味。比如都跟空間有關,或是藝術家親自在作品中「扮演」某些角色。「空間」、「時間」、「自我身分」是滿多藝術家處理的題材,但是很基本的,即便不是藝術家,我們在生活中也都會感知到相關的訊息,或者生活中發生的大小事情也會push我們去想這些事情,這樣的作品能讓你在觀賞收藏裝飾之餘,也能觸及生命,而不只是像IKEA漂漂亮亮的裝飾。我想這是重要的。
上圖左:Ina Jang│paperboy│30x40 in│2009
上圖右:ISABELLE WENZEL│BUILDING IMAGES SERIES — TABLE #1│150 x 110 cm│2010
下圖:Mathieu Bernard-Reymond│SANS TITRE N°27, FROM THE DISPARITIONS SERIES│75 x 60 cm│2002
Q:作品價格範圍?怎麼分期付款,或其他不會造成小資族負擔的方式收藏藝術品?
A:依據版數、大小的不同,從1000美金(約3萬台幣),到4000歐元(約15萬台幣)的都有。但我們每件作品的版數也不多。我們也可以分期付款,博覽會期間也有折扣,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跟我們討論。
Q:請推薦一至兩件作品(2000美金以下)給新手藏家入手。
A:馬修是我們這次重點推薦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定價都不便宜,至少都要2000美金起跳,聽過很多人說很喜歡他的作品,但礙於定價無法入手。這次我們會帶他的作品《編號74》(下圖)參加「First Art」,大約1000美金,非常划算!
Mathieu Bernard-Reymond│SANS TITRE N°74, FROM THE INTERVALLES SERIES│62x 50 cm │2003
Q:這次藝博會展場那麼大,要從何看起?
A:博覽會很大,要全部看完是不可能的,如果每個都想看,你一定什麼都會忘記。就我個人而言,會建議大家相信自己的感覺!看見吸引你的作品,就停下來多看一下,晃過去沒有特別吸引你的,也不用特別在意喇。
如果對當代藝術有興趣,可以特別注意一下新銳畫廊、新媒體藝術展區,或有一區是新銳藝術家以個人身分參展的,他們會用比較藝術家觀點的方式來對作品進行介紹,應該也會有很多新鮮的東西。(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