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上「簡約」就等於「美」?跟著東京「Simple Forms」展從原始型態找尋美學意識
19 世紀以降,歐洲人善於自探究幾何、機械力學、生物學、地質學等過程中,接觸並重新認知「簡約」的事物,致使影響了往後興起的工業設計和現代建築。而對於日本源遠流長的茶道、禪畫與傳統工藝來說,那種寧靜致遠、樸實無華的心靈藝術,自然也是激發了許多創作者的靈感來源。
所以繼去年在法國展出後,「Simple Forms」一展率先來到影響現代設計深遠重大的日本,藉由這些回歸原始的「簡約」外形與概念,帶領人們找回生活中最真實的美。現在就讓 MOT/TIMES 特派員一同帶領設計迷們探索「不簡單」的簡單美學吧!
所以繼去年在法國展出後,「Simple Forms」一展率先來到影響現代設計深遠重大的日本,藉由這些回歸原始的「簡約」外形與概念,帶領人們找回生活中最真實的美。現在就讓 MOT/TIMES 特派員一同帶領設計迷們探索「不簡單」的簡單美學吧!
「最簡單的、往往也是最困難的。」不說別的,就從日本的美學意識來看,最為受到推崇的「極簡」與「白」,恰恰是貼近這個道理的好例證。但,「簡單」真的就等於「美」嗎?
在東京六本木的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所展出之「Simple Forms: Contemplating Beauty」中,我們沒有找出正確的標準答案,卻在流動且具備生命力的線條中,發現這些成為我們所喜愛的建築、工業產品的設計概念,其實都於自最簡單而單純的本質。
去年度在法國龐畢度中心梅斯分館(Centre Pompidou-Metz)展出為期 6 個月的「Simple Shapes」,今年 4 月飄洋過海來到森美術館;特別的是,這回不僅是單純的海外巡演,在森美術館館長、也是知名藝術策展人南條史生(Fumio Nanjo)共同策劃之下,加入日本纖細極簡美學的視角,選入符合策展理念的日本創作,並充分運用森美術館的圓形空間,邀集日法現代藝術家特別全新創作。
而作品則從形體延伸為更廣泛的型態,改以「Simple Forms」為題,其中不乏攝影師杉本博司、陶藝家長次郎的黒樂茶碗、江戶時代畫家仙崖義梵的《円相圖》等,從靜態展示到裝置藝術、亦是從 19 世紀到現代,跨越東西方約 130 件的珍貴作品。這些涵蓋數學、考古學與生物學的豐富創作概念,帶領參觀者探索關於「美」的最基礎核心。
位在第一區「形而上學的風景」、杉本博司的作品《Lake Superior, Cascade River》。(Photo credit:Gallery Koyanagi)
在探索最本質面的美感概念下,Simple Forms 依序細分為:「形而上學的風景」、「孤高的庵」、「宇宙與月」、「力學原理的形體」、「幾何學的形體」、「自然的形體」、「生成的形體」、「動物與人類」、「形體之謎」等 9 個區域。
順著森美術館的圓形展覽動線規劃參觀,一些好比遠古時期出土的石器,以及結合使用習慣的力學與時代當下影響所形成的外觀……從未想過原來「關於美不美」這件事,不只可由色彩、風格與藝術元素來欣賞,亦能從科學性、歷史性和力學等各層面精細地歸納,發掘出屬於這 9 種類型的美感型態。
「樂燒」(一種日本傳統陶器)的創始者長次郎位在第二區「孤高的庵」的黒樂茶碗作品。(Photo credit:三井記念美術館)
靜態展示當中,散發著一股寧靜致遠的況味。例如在第二區「孤高的庵」,Xavier Veihan 2013 年的裝置創作《Rays (Tripostal)》,除了善用本展森美術館內的挑高空間外,改變不同的轉折角度來展現點、線、面的交錯,進而將三次元世界以二次元的表現手法,使複雜事物以必要、最小限度的記號再現,便是《Rays (Tripostal)》最讓人忍不住以各視角再多瞅幾次的魅力所在。
Xavier Veihan 的藝術裝置《Rays (Tripostal)》,圖為 2012 在西班牙莫夕亞(Murcia)舉辦個展時的視覺情境。在此次展中,《Rays (Tripostal)》也因應森美術館空間重新再造。(Photograph: Diane Arques)
第七區「生成的形體」裡,Anish Kapoor 作品《When I Am Pregnant》,在一面純白而廣闊的白色牆面上,完美地浮出一個半圓球體,乍看如同懷胎數月的媽媽肚子,卻也像是亟欲從胚胎中衝出的新生命。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不論近看、遠看或正看、側看,這個半圓球體都像極自然生成般,沒有一絲人工接合的破綻,圓潤的角度與平滑的曲線卻又使人不斷感受到強烈的生命力。
而除了靜態展示,Simple Forms 的互動裝置藝術更是令人屏氣凝神,讓參觀者不禁駐足至此良久,靜靜地感受裝置的動態美感,就連按快門的手指(本展全區為禁止攝影,僅在 3 項作品區開放有條件式拍攝)都忘了自己的工作了!
其中位在第四區「力學原理的形體」,藝術家大巻伸嗣(Shinji Ohmaki)那彷彿空氣力學實驗的《Liminal Air Space - Time》,佐以東京都心為背景畫面,既單純又複雜地表現出空氣的流動。
大巻伸嗣的創作《Liminal Air Space - Time》,將輕薄布料隨著送風機的吹起,讓人可用感官體驗無形空氣的流動感。(Photograph:Show.D)
直接從一分鐘影片感受空氣輕飄飄的美妙吧。(Vedio credit:Casa BRUTUS)
擅長實驗性創作的前衛藝術家 Anthony McCall,位於第五區「幾何學的形體」中之作品《Line Describing a Cone》,展現了他常用的光束雕塑之元素。(Photograph:Show.D)
在第三區「宇宙與月」中,Olafur Eliasson 的《Round Rainbow》以一只透明圓環,在光的照射下順逆旋轉,光與影的交錯中自然形成各角度圓弧的彩虹,或快或慢,有如月亮陰晴圓缺的定律般,錯過一次完美的圓形彩虹,請再靜待數十秒後的下一次吧。(Photograph:Show.D)
無數關於月亮的神話與傳說,讓創作者以月亮演繹出對宇宙世界的宏大與崇敬,並由這些自然現象進而去想像、衍生出各式各樣的美學形體。這也是 Simple Forms 用以「簡約美好」的事物,想傳達出「簡單」帶給創意美學的涵義。
同樣位在第三區、江戶時代畫家仙崖義梵的《円相圖》。(Courtesy:福岡市美術館)
Simple Forms 的概念經常被引述為建築、工業設計及藝術創作的起源,經過轉述、引伸之後有時卻變得不這麼簡單,甚至接近飄渺的哲學冥想。其實,放空自己,不添加額外思考或企圖找尋答案的「簡單」心情,會更能激發出自我對於 Simple Forms 最忠實的體現,那或許是最自然而且純粹的美感經驗。
Simple Forms 展覽雖於森美術館告一段落,不過仍會在日本其它地區繼續巡迴展出,未來或許也將有機會繼續走訪各國,讓喜愛簡約美學的設計迷一感簡單的美好,就讓我們一同期待吧!
在東京六本木的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所展出之「Simple Forms: Contemplating Beauty」中,我們沒有找出正確的標準答案,卻在流動且具備生命力的線條中,發現這些成為我們所喜愛的建築、工業產品的設計概念,其實都於自最簡單而單純的本質。
去年度在法國龐畢度中心梅斯分館(Centre Pompidou-Metz)展出為期 6 個月的「Simple Shapes」,今年 4 月飄洋過海來到森美術館;特別的是,這回不僅是單純的海外巡演,在森美術館館長、也是知名藝術策展人南條史生(Fumio Nanjo)共同策劃之下,加入日本纖細極簡美學的視角,選入符合策展理念的日本創作,並充分運用森美術館的圓形空間,邀集日法現代藝術家特別全新創作。
而作品則從形體延伸為更廣泛的型態,改以「Simple Forms」為題,其中不乏攝影師杉本博司、陶藝家長次郎的黒樂茶碗、江戶時代畫家仙崖義梵的《円相圖》等,從靜態展示到裝置藝術、亦是從 19 世紀到現代,跨越東西方約 130 件的珍貴作品。這些涵蓋數學、考古學與生物學的豐富創作概念,帶領參觀者探索關於「美」的最基礎核心。
位在第一區「形而上學的風景」、杉本博司的作品《Lake Superior, Cascade River》。(Photo credit:Gallery Koyanagi)
在探索最本質面的美感概念下,Simple Forms 依序細分為:「形而上學的風景」、「孤高的庵」、「宇宙與月」、「力學原理的形體」、「幾何學的形體」、「自然的形體」、「生成的形體」、「動物與人類」、「形體之謎」等 9 個區域。
順著森美術館的圓形展覽動線規劃參觀,一些好比遠古時期出土的石器,以及結合使用習慣的力學與時代當下影響所形成的外觀……從未想過原來「關於美不美」這件事,不只可由色彩、風格與藝術元素來欣賞,亦能從科學性、歷史性和力學等各層面精細地歸納,發掘出屬於這 9 種類型的美感型態。
「樂燒」(一種日本傳統陶器)的創始者長次郎位在第二區「孤高的庵」的黒樂茶碗作品。(Photo credit:三井記念美術館)
靜態展示當中,散發著一股寧靜致遠的況味。例如在第二區「孤高的庵」,Xavier Veihan 2013 年的裝置創作《Rays (Tripostal)》,除了善用本展森美術館內的挑高空間外,改變不同的轉折角度來展現點、線、面的交錯,進而將三次元世界以二次元的表現手法,使複雜事物以必要、最小限度的記號再現,便是《Rays (Tripostal)》最讓人忍不住以各視角再多瞅幾次的魅力所在。
Xavier Veihan 的藝術裝置《Rays (Tripostal)》,圖為 2012 在西班牙莫夕亞(Murcia)舉辦個展時的視覺情境。在此次展中,《Rays (Tripostal)》也因應森美術館空間重新再造。(Photograph: Diane Arques)
第七區「生成的形體」裡,Anish Kapoor 作品《When I Am Pregnant》,在一面純白而廣闊的白色牆面上,完美地浮出一個半圓球體,乍看如同懷胎數月的媽媽肚子,卻也像是亟欲從胚胎中衝出的新生命。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不論近看、遠看或正看、側看,這個半圓球體都像極自然生成般,沒有一絲人工接合的破綻,圓潤的角度與平滑的曲線卻又使人不斷感受到強烈的生命力。
而除了靜態展示,Simple Forms 的互動裝置藝術更是令人屏氣凝神,讓參觀者不禁駐足至此良久,靜靜地感受裝置的動態美感,就連按快門的手指(本展全區為禁止攝影,僅在 3 項作品區開放有條件式拍攝)都忘了自己的工作了!
其中位在第四區「力學原理的形體」,藝術家大巻伸嗣(Shinji Ohmaki)那彷彿空氣力學實驗的《Liminal Air Space - Time》,佐以東京都心為背景畫面,既單純又複雜地表現出空氣的流動。
大巻伸嗣的創作《Liminal Air Space - Time》,將輕薄布料隨著送風機的吹起,讓人可用感官體驗無形空氣的流動感。(Photograph:Show.D)
直接從一分鐘影片感受空氣輕飄飄的美妙吧。(Vedio credit:Casa BRUTUS)
擅長實驗性創作的前衛藝術家 Anthony McCall,位於第五區「幾何學的形體」中之作品《Line Describing a Cone》,展現了他常用的光束雕塑之元素。(Photograph:Show.D)
在第三區「宇宙與月」中,Olafur Eliasson 的《Round Rainbow》以一只透明圓環,在光的照射下順逆旋轉,光與影的交錯中自然形成各角度圓弧的彩虹,或快或慢,有如月亮陰晴圓缺的定律般,錯過一次完美的圓形彩虹,請再靜待數十秒後的下一次吧。(Photograph:Show.D)
無數關於月亮的神話與傳說,讓創作者以月亮演繹出對宇宙世界的宏大與崇敬,並由這些自然現象進而去想像、衍生出各式各樣的美學形體。這也是 Simple Forms 用以「簡約美好」的事物,想傳達出「簡單」帶給創意美學的涵義。
同樣位在第三區、江戶時代畫家仙崖義梵的《円相圖》。(Courtesy:福岡市美術館)
Simple Forms 的概念經常被引述為建築、工業設計及藝術創作的起源,經過轉述、引伸之後有時卻變得不這麼簡單,甚至接近飄渺的哲學冥想。其實,放空自己,不添加額外思考或企圖找尋答案的「簡單」心情,會更能激發出自我對於 Simple Forms 最忠實的體現,那或許是最自然而且純粹的美感經驗。
Simple Forms 展覽雖於森美術館告一段落,不過仍會在日本其它地區繼續巡迴展出,未來或許也將有機會繼續走訪各國,讓喜愛簡約美學的設計迷一感簡單的美好,就讓我們一同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