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工業 Industrial

【解構荷蘭設計】你今天愛地球了嗎?瞧瞧荷蘭人珍惜地球的 3 種設計主張

日前蘇迪勒颱風狂掃台灣,讓人見識到大自然的無情逆襲與有感威力;然而身為人類的我們似乎更是自私地對這片土地、海洋與萬物生靈予取予求,甚至留下不可逆的嚴重汙染與生態浩劫。面對大自然的反撲,台灣人民除了愧疚於自食其果的報應心態,以及過份關心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歪腰郵筒」之外,是否更應該拿出「愛地球」的積極作為?
 
德雷莎修女說,「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若你也想做個愛地球的設計迷,不妨跟著 MOT/TIMES 一起瞧瞧荷蘭人珍視天地萬物的 3 種設計主張!
戀上設計的 100 種理由之一,大概是看著設計師將初期只存在於腦中的抽象(甚至是不被看好的)概念,透過不同階段的雛性,逐步獲得更多的關注與討論,最後成功整合跨界資源以落實設計概念,進而發揮系統層級的影響改革。
 
然而設計師腦海中最初的抽象概念,時常是發自對於地球無私的熱愛。因此以下想為各位介紹 3 種愛地球的荷式設計主張,看看荷蘭人如何透過永續設計,向無私奉獻的大自然表達感激,並對工業污染的土地致上萬分歉意,甚至積極幫助海洋恢復昔日寧靜的設計願景。



向污染土地致上歉意的 「植物回收重金屬計畫」
 
雖然這麼說有點直接,但人類對於大地從來都不夠憐惜(甚至是非常粗暴)。多年的工業發展改善了人類的物質水平,卻留給土壤難以清除的重金屬。於是,持續關注廢棄物議題的荷蘭設計師 Gionata Gatto,與互動設計師 Giovanni Innella 合作,藉由《Geomerce》植物回收重金屬的計畫,讓汙染大地再次成為一方淨土。

 
Studio Gionata Gatto 在今年米蘭家具會外展,以詩意裝置的形式,吸引大家對於重金屬污染議題的關注,並藉機溝通利用植物回收重金屬的計畫。(Photo credit:Matteo Cremonini)
 
通常重金屬易殘留於生物體內的特性,只在食品安全議題才被人們所提起,然而設計師 Gionata Gatto 的《Geomerce》重金屬回收計畫,卻從相反觀點切入。他刻意在倒閉的重工業廠區,種植容易吸收重金屬的植物以淨化土壤,並藉由焚燒受污染的植物,重新創造新的土地經濟──燃燒污染植物所萃取的重金屬「產值」,大約是每年每公頃 200 公斤。所以(污染的)覆水真的難收嗎?看來設計師 Gionata Gatto 為人類施暴於土地的傷痛,提出了緩慢、溫柔又可行的設計解方。

 
透過特殊處理及放大鏡的效果,可清楚看見種植於汙染土地的植物體內吸收的重金屬物質。而《Geomerce》重金屬回收計畫便是透過這些植物的淨化作用,恢復土壤以往的純淨與地力,而焚燒受汙染植物後所萃取的重金屬,更創造另一波土地經濟。(Photo credit:Matteo Cremonini)

對大地傾訴感激的「Flax Chair 環保座椅」
 
除了遺留重金屬汙染大地,人類也創造許多垃圾徒增地球的負擔。尤其塑膠材質因為易塑性、支撐性、以及價格實惠,從 60 年代開始便成了設計師寵兒。然而在重視永續發展的 21 世紀,如何製造與環境和平共存的產品,便成為工業設計師主要探討的課題。
   
例如擅長發掘原物料與社會連結的荷蘭設計師 Christien Meindertsma,與專精創新環保材質的 ENKEV 組織,也在今年米蘭家具展共同發表了《Flax Chair》環保設計椅。正如其名,此椅便是以提供天然觸感的亞麻(Flax)為主要材質,雖然亞麻曾在荷蘭的織品原料中佔有一席之地,但現今卻逐漸為人所遺忘;然而透過 Christien 的「The Flax Project」計劃,讓這項默默替人類貢獻數千年的天然材質,以全新姿態再次被人類生活所重視與擁抱。
 
  
《Flax Chair》單椅以亞麻為主要材質,並以可被生物分解的環保塑膠 PLA 加強椅款支撐。特別的是,整張椅子的 3 個零組件是由好幾層的方形亞麻塑料布(如圖中下方的方形布料)切割出來,例如中間布料為椅座,上下剩餘的布料則為椅腳,再分別經過壓縮成型,不僅材質環保,更是零廢料的永續設計。(Photo credit:Lable Breed)


Christien Meindertsma 對於原物料與人類的深切關心,可見於她歷年的作品之中。像是她曾設計一本厚重的《PIG 05049》型錄,列舉一隻豬對人類社會的種種犧牲貢獻,不僅以白紙黑字寫下對豬隻的感謝之情,也拉近消費者(人)與生產者(豬)的緊密關係。(Photo credit:Christien Meindertsma

重建往日美好秩序的「海洋清理計畫」
 
相對於前 2 位設計師的作品,荷蘭環境工程學生 Boyan Slat 對於大海的愛是具體、明確、有執行力的。他的「海洋清理計畫」(The Ocean Cleanup Project)始於 16 歲的希臘浮潛經歷,由於 Boyan Slat 深感海洋垃圾對環境的破壞,因此他著手設計了巨大的「海洋吸塵器」,企圖在 10 年內回收漂浮於海洋表層的 7 萬公噸塑膠垃圾,重建大海往日的美好秩序。


Boyan Slat 的海洋吸塵器說穿了其實是一座回收站,以及一條無限延綿的固定回收網,並透過「網羊補牢」的方式撿拾海洋的塑膠垃圾。而這項計畫也獲得今年倫敦 Design Of The Year 數位設計類的首獎。(Photo credit:The Ocean Cleanup Project)


如果好奇 Boyan Slat 的浮潛愛好如何延伸為學校專題研究,最後演變為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洋清理計畫,或許可以聽聽 2012 年當時 18 歲的Boyan 在 TED 上的分享。(Video credit:TED)

「海洋清理計畫」中,Boyan Slat 所提出最顛覆的觀點,便是捨棄傳統的拖網回收作法,並運用海洋的環流特性,讓塑膠垃圾「自然」漂進定點回收站。而如此「被動回收」的運行成本,竟比傳統拖網回收便宜 33 倍(此計畫 1 公斤塑膠回收成本約 4.53 歐元)。


漂浮於海洋多年的塑膠垃圾,逐漸被大自然分解為更細小的粒子,進而增加被鳥類或海洋生物誤食的可能性。於是像是 PCB 與 DDT 這種有毒物質便進入了食物鏈循環,並一步步入侵食物鏈高端消費者的五臟六腑。而 Boyan Slat 的海洋清理計畫,則透過洋流特性,讓垃圾自動飄進回收網內,阻攔動物誤食有毒垃圾的風險。(Photo credit:The Ocean Cleanup Project)
 
除此之外,Boyan Slat 還進一步深化執行上的細節,像是採用太陽能、海流、洋流作為回收站的電力來源;並僅過濾 3 公尺深的海面,以避免傷害海洋生態;甚至更提出「市值約 5 億歐元的回收塑膠」為誘因,讓投資者更願意參與他的海洋清理計畫。

     
目前海洋清理計畫共獲得 100 位來自各領域的專業志工,以及 15 個組織的全力支持,並預估在10 年內清除北太平洋環流一半(約七萬公噸)的塑膠漂流物。(Photo credit:The Ocean Cleanup Project)

看完這 3 位荷蘭設計師的愛地球主張,是否也讓你對大自然油然而生一股感謝之情或愧對之意?還是你也蠢蠢欲動想加入「愛地球」的設計行列,開始孵化一些或許有點天真、有點理想的設計願景,為我們的地球提出美好生活的具體行動與改變?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