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Art

入住「台北時代寓所」發現Jaime Hayon、Daniel Brown等大師之作,來一場當代藝術的魔幻之旅

無法出國的日子,怎麼把生活過成詩?不如找個空檔、訂一個房間,從截然不同的視野重新探索日常的形狀,並在濃濃的當代藝術氛圍中,發現城市的另一種模樣。
即便已經聽過許多人談論去年甫開幕的「台北時代寓所」,但真正站在這棟有如樂高積木般俐落洗鍊的建築面前時,還是忍不住想走進去一探究竟。

做為希爾頓集團亞太地區第一家Tapestry精選酒店,無論是出自姚仁喜建築大師之手的建築外觀,還是由一票鬼才,包括全球百大酒店室內設計前3的香港鄭中設計事務所,加拿大藝術界鬼才詹姆士羅伯森(James Robertson Art Consultants),以及設計師馮宇參與的設計細節。以「膠卷盒」做為設計靈感貫穿其中的台北時代寓所,除了擁有精彩的設計語言、舒適的房型,以及首間位於飯店內的星巴克,整間飯店也是一場巧妙的當代藝術佈局。從大廳一隅,到牆面上懸掛的攝影作品,快來找找看你發現了哪些作品?還有哪些藝術家值得被關注?


台北時代寓所大廳的配色,擷取了城市與鄰里間常見的色彩,讓人既熟悉卻又充滿新意。(Photo Credit:台北時代寓所)
 
藝術迷入住台北時代寓所時,別忘了仔細觀察,因為大廳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當代藝術迷人的線索。此為大廳休憩區格柵。(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Chris Chen)
 
挪威藝術雙人組LELLO // ARNELL,呈現折射鏡面下的另一種真實
 
不知道為什麼,看見當代藝術家雙人組LELLO // ARNELL這件作品「空想性錯視」 (Apophenia)時,就會聯想到楊德昌導演在電影《一一》裡,小男孩洋洋經常拍別人的後腦勺,因為「你自己看不到,所以我拍給你看。」 畢竟這世界的視角從來不只有一種面向,對照事件的觀察也是如此。
 
LELLO // ARNELL是由出生挪威的JørgenCraig Lello 與來自瑞典的Tobias Arnell於2003年所組成的藝術雙人組,目前倆人皆定居挪威奧斯陸。他們的雕塑作品經常透過現代主義風格的單色美學融合攝影、拼貼甚至繪畫的元素,形成一種特立獨行的藝術表現。對於歷史極感興趣的倆人,亦經常爬梳史料、觀察符號、探索社會事件,並將其廣泛的概念解構為創作的底蘊。
 
作品「空想性錯視」 為幾何鏡面裝置藝術,他們以立體鏡面呈現作品的雕塑感,去呈現一個物體擁有各種角度的折射鏡面為事實表現,時時提醒著我們要換位思考,要將一體的多面性全部放入迴路中,才能真實呈現完整的思考模式和收穫經驗。

 
當代藝術家雙人組LELLO // ARNELL作品「空想性錯視」 (Apophenia)。(Photo Credit:台北時代寓所、MOT TIMES、Photography by Chris Chen)

在百老匯劇場界脫穎而出,台灣旅美劇場人孫瑞鴻的台北記憶
 
甫踏進飯店大廳,抬頭仰望時天花一整幅長達18米如同膠捲層架的影像,簡直美到讓人一步也離不開。這個幾乎不可能錯過的精彩場面,是台灣旅美劇場人孫瑞鴻的作品「624 fragments」(數位攝影輸出)。

 
一抬頭看這壯觀的畫面,確實讓人目不暇己。(左)台灣旅美劇場人孫瑞鴻的作品「624 fragments」(右),數位攝影輸出。(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Chris Chen)
 
畢業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的孫瑞鴻,為美國洛杉磯加州藝術學院藝術碩士,他的創作領域廣泛從表演藝術、影像設計、實驗短片到錄像裝置,皆有涉獵。他曾以紐約林肯中心劇作「岬角」(The Headlands),獲得紐約外百老匯聯盟2020年「露西爾・羅特爾獎」最佳投影設計獎。在台灣也操刀過不少知名劇場作品,曾擔任過「田馥甄X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音樂舞台劇《小夜曲》的影像設計,也參與了去年北美館展覽《在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中《新!王冠度假村》裡的影像設計。
 
這次他特別為台北時代寓所量身訂製數位創作,利用狹縫掃描攝影技術(slit scan)蒐集飯店週遭大量的影像,從樟樹的綠、磚牆的紅、糧倉的米白、柏油的黑、工地帆布的藍,到計程車的黃,最終以格柵為框,讓百葉中的畫面既可微觀、也可宏觀,再透過高達8米、橫跨18米的作品尺幅橫跨整道天花板,形成一種視覺上的震憾感。


台北時代寓所大廳。(Photo Credit:台北時代寓所)

英國數位藝術設計師Daniel Brown,冰冷程式下的溫暖互動意象
 
不少人都看過日本TeamLab的作品,但你可能不太熟悉Daniel Brown。他是來自英國的數位藝術設計師,1999年時即被 Internet Business雜誌評選為十大數位藝術設計師之一,亦為新媒體領域的先驅。
 
他雖然也經常以花、蝴蝶等做為創作題材,但是形式上與TeamLab大量的沉浸式風格截然不同,他主要採取類似電影特效及電玩遊戲的動畫,並透過演算法讓作品得以產生互動。這件「蝴蝶森林」(Butterfly Forest) 互動裝置藝術,以藝術、設計、和程式編寫創造出迷人的畫面,因此你可以試著與它互動,並感受到你移動過後留下的蹤跡,其中還有一些台灣的元素也被埋梗在其中,親自來體驗就能揭曉謎底。

英國藝術家Daniel Brown的作品「蝴蝶森林」(Butterfly Forest) 互動裝置藝術。(Photo Credit:台北時代寓所)
 
西班牙設計鬼才Jaime Hayon,希望永遠都在
 
這個183公分高、站著直挺挺的金色鳥兒肯定是飯店裡最醒目的藝術作品!來自「設計界達利」西班牙設計師Jaime Hayon所創作的「希旺」(Hopebird),以可愛又具有童心的不鏽鋼雕塑,詮釋出設計師為了鼓勵人們在面對變幻莫測的世界時,都能像希望之鳥般積極樂觀,隨時能從容振翅面對挑戰的童趣意象。

西班牙設計師Jaime Hayon作品「希旺」(Hopebird)。(Photo Credit:台北時代寓所)
 
還有一些隱藏版藝術線索!你找到了嗎?
 
飯店裡大大小小的藝術作品中,其中來自藝平方(Art Squared)為台北時代寓所設計的抽象畫作「框不住」,則隱藏在通往星巴克的廊道牆面上,但小心一不留神就會與它擦身而過。因為藝術家利用立體光柵印刷技術所製成的作品,會因為折射帶來不同的面貌,無論是佇足注視,或在行進中欣賞,都有一種值得玩味的美感。

藝平方(Art Squared)為時代寓所設計的抽象畫作「框不住」,座落在通往星巴克的廊道旁。(Photo Credit:台北時代寓所)

藝平方(Art Squared)為時代寓所設計的抽象畫作「框不住」,會隨光線變幻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Chris Chen)
 
另外,還有一個小細節,則是來自台灣藝術家李銘星的攝影集,在飯店內一共有5幅,4件留在梯廳與房間,還有一件則藏在大廳裡。「上空秀」攝影集其中的四組「豎琴手」、「發聲練習」、「糾葛」、「假性妥協」,充份刻劃出汗流浹背的工人們在架構這座城市天際線的景像,這群無名英雄們穿梭在線條、結構、幾何、美學和力學之中,工程期間每一個時刻的堆疊,發生的難題,可控制或不可控制的因素,令人屏息決定性的瞬間……,從無到有的歷程,成就這座城市的獨一無二和偉大。


客房門外的房號指示,外型像是電影放映機的底片輪軸,而每層樓的梯間皆有懸掛台灣藝術家李銘星的攝影集作品,此為「豎琴手」。(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Chris Chen)
尊榮客房的牆上便是掛著台灣藝術家李銘星的攝影集作品「發聲練習」。(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Chris Chen)
台北時代寓所共有175間客房、6種房型。此為尊榮房。內部結合木頭、鐵件、金屬和清水模的使用,並利用木框架的層次與光影的舞動,造就「電影播放室」的設計風格。(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Chris Chen)

房裡還有另一幅台灣藝術家李銘星的攝影集作品糾葛」。(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Chris Chen)

最後,你肯定不能錯過「星巴克時代寓所門市」,以冷色調的大理石檯面,與整體暖色調空間形成對比的中島吧檯,結合主視覺的藝術牆面,還有以咖啡農場大自然展演的立體藝術編織品,再再都顯現出整體場域鮮豔又具有豐富層次調性的迷人色彩。在這,不只可以品嚐到「氮氣系列(Coffee & Tea on Tap)」飲品,現場也供應啤酒、精緻紅白酒及氣泡酒飲,提供小酌。還有新鮮現烤(Bake-in)麵包糕點的多元選擇,讓人不只能從中感受到滿滿的當代藝術氛圍,也能盡情享受迷人的咖啡香。
 

「星巴克時代寓所門市」不只提供咖啡還有酒精飲料,以及現烤麵包糕點。營業前兩個小時是入住旅客的專屬時間,旅客可以使用入住時提供的免費點數換取早餐,美味且方便。(Photo Credit:台北時代寓所)

以咖啡農場大自然展演的立體藝術編織品,呼應著台北時代寓所濃濃的當代藝術氛圍,美的恰如其分。(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Chris Chen)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