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罕見規模最大!新竹六燃大煙囪廠房重現二戰軍事工業遺址、眷村文化「樓中屋」集體記憶
近期大獲好評的台劇《茶金》,以精緻的服裝設計與場景氛圍,引領大眾一步步重返新竹北埔,爬梳一段二戰結束後1949年時期的台茶發展史,也喚起大眾對台灣歷史的探索。
承如《茶金》劇中KK堅持要打造台灣第一座化肥廠,並透過使用肥料,提高糧食產量、增強國力。一座廠房的存在,能形塑時代的輪廓,描繪特定時空背景下的獨到生活切片。
座落於新竹市,台灣現存最大規模二戰軍事工業遺址群的歷史建築「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既是矗立於土地之上的記憶軌跡,也是開啟新竹科學發展的重要基地,透過保存與修復,我們將有機會再次理解那些曾被遺忘的歷史。
承如《茶金》劇中KK堅持要打造台灣第一座化肥廠,並透過使用肥料,提高糧食產量、增強國力。一座廠房的存在,能形塑時代的輪廓,描繪特定時空背景下的獨到生活切片。
座落於新竹市,台灣現存最大規模二戰軍事工業遺址群的歷史建築「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既是矗立於土地之上的記憶軌跡,也是開啟新竹科學發展的重要基地,透過保存與修復,我們將有機會再次理解那些曾被遺忘的歷史。
1943年設立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簡稱六燃)是一座為了二戰而生的燃料廠,佔地約300餘公頃,基地範圍大致位在現今新竹市中心與科學園間(清交大、工研院、科學園區),是新竹市最早有系統且大規模建設的軍事工業基地。其中具有60公尺高的大煙囪廠房基地面積約為1公頃,前身是緊急發電廠,現已成醒目地標。
1943-1945年日治時期的六燃廠,體現了台灣碩果僅存的二戰時期軍事工業廠房樣貌,1946-1957年因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則轉型為工程聯隊時期傷兵療養所與軍隊操練所。而1957-2013年時期,因戰後廠房作為眷戶居住使用,如今則遺留下極具「樓中屋」特色的重要眷村遺構,照見當時克難生活變遷的集體記憶。
1943-1945年日治時期的六燃廠,體現了台灣碩果僅存的二戰時期軍事工業廠房樣貌,1946-1957年因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則轉型為工程聯隊時期傷兵療養所與軍隊操練所。而1957-2013年時期,因戰後廠房作為眷戶居住使用,如今則遺留下極具「樓中屋」特色的重要眷村遺構,照見當時克難生活變遷的集體記憶。
具有60公尺高的大煙囪廠房,現已成醒目地標。(Photo Credit:新竹生博物館)
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 新竹支廠3D動畫片,製作團隊: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Credit:新竹生博物館)
重現二戰工業廠房特色
新竹市長林智堅開箱許久不見大煙囪廠房的內部狀況,發現廠房中眷村時期的養雞場地坪被打開,重現日治時期承重發電機的6根巨柱。(Photo Credit:新竹市文化局)
未來大煙囪廠將成為兼具休閒、教育及文化保存意義,結合戰爭、科技、教育、眷村文化與生態的「大煙囪科技藝術村落」。(Photo Credit:新竹市文化局)
大煙囪廠房已於2010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當2013年最後一家眷戶搬離之後,文化部便開始啟動「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目前,大煙囪廠房第一期修復工程已完工。現存兩層樓建築,已重現6根巨型結構柱、煙道區、集塵室二樓6米高鋼板,以及多個規模不等的煤炭漏斗(給料斗)等二戰工業廠房特色。
新竹市長林智堅開箱許久不見大煙囪廠房的內部狀況,發現廠房中眷村時期的養雞場地坪被打開,重現日治時期承重發電機的6根巨柱。(Photo Credit:新竹市文化局)
未來大煙囪廠將成為兼具休閒、教育及文化保存意義,結合戰爭、科技、教育、眷村文化與生態的「大煙囪科技藝術村落」。(Photo Credit:新竹市文化局)
文化局長張馨之表示,此次工程不只針對原工業廠房進行結構補強,也針對眷戶後期與廠房共構搭建的屋中屋,進行牆面壁體的補強工程,並將木屋架及屋瓦卸除編號。在全面檢測後,以文化資產修復的精神,以最大舊料修復方式復原,並進行防水、防蟲腐工程等。接下來也將進行第二期工程設計書圖,並提案爭取中央經費進行修復工程。
一睹「屋中有屋,房中有樓」50、60年代眷村生活樣貌
除了廠房之外,因大煙囪廠房戰後也作為眷戶使用,當時多以簡陋的廢建材自行搭建建築及夾層,並利用空間設置空中樓閣,因此屋內牆壁上都還可見樓梯痕跡。
除此之外,二樓也設置多處紅磚矮牆,不只是避免孩童摔落,同時也區分了各戶的生活空間,形成獨特的「屋中有屋,房中有樓」居住形式。走進裡面細看,牆上獨特的壓花油漆與地板花磚,也都被完整保留下來,一一重現50、60年代的生活痕跡。
「屋中有屋,房中有樓」的眷村克難生活場景完整還原。(Photo Credit:新竹市文化局)
眷村住宅空間的牆上還有獨特的壓花油漆、地板花磚,一樓復古的巨光打腊社的招牌亦完整保留,重現50、60年代的生活痕跡。(Photo Credit:新竹市文化局)
大煙囪廠房一隅。(Photo Credit:新竹生博物館)
大煙囪料斗下蓋就是眷村遺構。(Photo Credit:新竹市文化局)
「屋中有屋,房中有樓」的眷村克難生活場景完整還原。(Photo Credit:新竹市文化局)
眷村住宅空間的牆上還有獨特的壓花油漆、地板花磚,一樓復古的巨光打腊社的招牌亦完整保留,重現50、60年代的生活痕跡。(Photo Credit:新竹市文化局)
大煙囪廠房一隅。(Photo Credit:新竹生博物館)
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動畫。(Credit:新竹市文化局)
珍稀霜毛蝠定期入住,大煙囪化身保育棲息地!
因珍稀動物霜毛蝠每年4至9月會至大煙囪內棲息,作為生殖育幼棲所,大煙囪又被稱為「霜毛蝠的月子中心」。為進行生態保育,市府與蝙蝠協會於廠房周邊掛設蝙蝠屋,近年亦發現霜毛蝠成功寄居此人工棲所蝙蝠屋內,顯示保育工作良好,未來也將持續讓霜毛蝠能與新竹六燃共生共存。
特別設置的蝙蝠屋讓霜毛蝠也能與新竹六燃共生共存。(Photo Credit:新竹生博物館)
特別設置的蝙蝠屋讓霜毛蝠也能與新竹六燃共生共存。(Photo Credit:新竹生博物館)
目前大煙囪廠房尚未開放,在全區修復完工前,文化局已先將廠房周邊 6 棟眷舍簡易修繕,作為保溫睦鄰基地,並完成六燃動畫影片拍攝與兒童繪本《邦邦喬喬要回家》。
因此想更深入瞭解六燃,可造訪「保溫基地-大煙囪下的家」,裡面展示了六燃文獻史料、六燃紀錄片,以及設置霜毛蝠即時監視系統等,讓大眾能藉此認識六燃歷史場域,理解新竹六燃自日治時期,與空軍工程聯隊進駐的往事,和眷村聚落形成的面貌。
未來大煙囪廠房也預計規劃成結合戰爭、科技、教育、眷村文化與生態的「大煙囪科技藝術村落」,讓大眾在一睹台灣現存最大規模二戰軍事工業遺址群的前提下,也能感受活化再生後,走入日常的當代場域生活感。
想更深入瞭解六燃,可造訪「保溫基地-大煙囪下的家」。(Photo Credit:新竹生博物館)
因此想更深入瞭解六燃,可造訪「保溫基地-大煙囪下的家」,裡面展示了六燃文獻史料、六燃紀錄片,以及設置霜毛蝠即時監視系統等,讓大眾能藉此認識六燃歷史場域,理解新竹六燃自日治時期,與空軍工程聯隊進駐的往事,和眷村聚落形成的面貌。
未來大煙囪廠房也預計規劃成結合戰爭、科技、教育、眷村文化與生態的「大煙囪科技藝術村落」,讓大眾在一睹台灣現存最大規模二戰軍事工業遺址群的前提下,也能感受活化再生後,走入日常的當代場域生活感。
想更深入瞭解六燃,可造訪「保溫基地-大煙囪下的家」。(Photo Credit:新竹生博物館)
【保溫基地-大煙囪下的家】
地址:建美路38號
開放時間:
星期三至星期五,下午2點至下午7點
星期六至星期日,上午10點至下午7點
Source:新竹生博物館、新竹市文化局
◼新竹生博物館
由交大於2018年起所推動執行的「新竹生博物館」(Hsinchu Living Museum)計劃,其中交大的六燃團隊為了讓社會大眾瞭解「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的二戰工業遺構內容、文史的完整意義,希望在城市歷史、文化空間與生態的保存前提下,也能同時於人文、藝術、生態與科技的異域結盟運作下進行活化,形成活博物館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