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隈研吾工作空間!打開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2021年甫被權威媒體《TIME》選為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的隈研吾,可說是日本當前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以「負建築」理念聞名的他,在日本及巴黎皆設有事務所,總員工數超過 300 人,作品遍及海內外。而由他所設計的 2020 東京奧運主場館「新國立競技場」,更是東京重要的新地標!
耗時三個月多方跨海聯繫,MOT TIMES 特別推出 2021 年度重磅專題「跟著隈研吾過一天!」,實際在東京親身跟訪隈研吾,與他快速穿梭在事務所的 By-Cube 及 Aoyama-Tower 兩棟建築中,全方位的近距離觀察隈研吾的時間管理術及管理哲學。此外,更特別開箱這位建築大師的工作空間,跟著我們一起打開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耗時三個月多方跨海聯繫,MOT TIMES 特別推出 2021 年度重磅專題「跟著隈研吾過一天!」,實際在東京親身跟訪隈研吾,與他快速穿梭在事務所的 By-Cube 及 Aoyama-Tower 兩棟建築中,全方位的近距離觀察隈研吾的時間管理術及管理哲學。此外,更特別開箱這位建築大師的工作空間,跟著我們一起打開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Aoyama-Tower 八樓:運用簾幕打造彈性開放的空間巧思
Aoyama-Tower 八樓。相較於 By-Cube 的有機與隨性,Aoyama Tower 原就是作為辦公大樓的空間規劃,但仍可看見空間中的小巧思。隨處可見透光而飄逸的白色隔簾,藉此區隔不同的區域,讓空間的運用更形彈性、開放。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By-Cube 三、四樓:白色通透的辦公空間,還有世界經典單椅一字排開!
By-Cube 三樓,中央斗大的綠色製圖桌,如今是隈研吾與團隊夥伴們,討論案件、激盪創意的最佳場域之一。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事務所內隨處可見多年來購置的燈具家飾、合作案的輸出海報,甚至用剩料拼出「KKAA FAIR」來妝點空間的小巧思。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By-Cube 三樓洗手間通道兩側的書櫃,以及隱約可見的衣帽區。從書架上,可以看得出廣泛的閱讀興趣,除了佛教、日本文化、資本主義等著作之外,甚至有村上春樹的數本小說。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By-Cube 四樓向外看,正是大樓林立、住商混合的青山,甚至還有一座墓園藏身在蓊鬱的樹林之間。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隈研吾經常使用的 By-Cube 四樓,世界經典單椅一字排開,如圖中有機曲線造型的單椅,是法國設計大師 Philippe Starck 所設計的 Master Chair;而在圖右如牛角般椅背的單椅,則應是自丹麥設計大師 Hans J. Wegner 之手!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隈研吾也是經典名椅的鐵粉嗎?辦公室層架上還靜靜擺著數件單椅的收藏模型,例如像是 Arne Jacobsen 經典的 Series 7 Chair 設計。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By-Cube 三樓,這裡是隈研吾的辦公空間,以白色透明的視覺基調減輕高大櫃體的壓迫感。即使如此,隨地堆置的資料與書籍,仍不難讓人想像事務所龐大的工作量。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隈研吾的辦公空間位於事務所的靠窗處,手上拿著的是當天所配戴的紅繡花絲巾。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By-Cube 樓層間的半開放式階梯,正對著外頭茂密參天的竹林。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By-Cube 四樓,兩面大片的落地窗,模糊了室內室外的界線,不僅視覺穿透、寬敞,更能直接感受到每天的氣候變化。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更多精彩內容,快到「跟著隈研吾過一天!」專題完整了解這位建築大師!
Aoyama-Tower 八樓。相較於 By-Cube 的有機與隨性,Aoyama Tower 原就是作為辦公大樓的空間規劃,但仍可看見空間中的小巧思。隨處可見透光而飄逸的白色隔簾,藉此區隔不同的區域,讓空間的運用更形彈性、開放。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By-Cube 三、四樓:白色通透的辦公空間,還有世界經典單椅一字排開!
By-Cube 三樓,中央斗大的綠色製圖桌,如今是隈研吾與團隊夥伴們,討論案件、激盪創意的最佳場域之一。
【延伸閱讀:2021年度重磅專題「跟著隈研吾過一天!」,實際在東京親身跟訪建築大師】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事務所內隨處可見多年來購置的燈具家飾、合作案的輸出海報,甚至用剩料拼出「KKAA FAIR」來妝點空間的小巧思。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By-Cube 三樓洗手間通道兩側的書櫃,以及隱約可見的衣帽區。從書架上,可以看得出廣泛的閱讀興趣,除了佛教、日本文化、資本主義等著作之外,甚至有村上春樹的數本小說。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By-Cube 四樓向外看,正是大樓林立、住商混合的青山,甚至還有一座墓園藏身在蓊鬱的樹林之間。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隈研吾經常使用的 By-Cube 四樓,世界經典單椅一字排開,如圖中有機曲線造型的單椅,是法國設計大師 Philippe Starck 所設計的 Master Chair;而在圖右如牛角般椅背的單椅,則應是自丹麥設計大師 Hans J. Wegner 之手!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隈研吾也是經典名椅的鐵粉嗎?辦公室層架上還靜靜擺著數件單椅的收藏模型,例如像是 Arne Jacobsen 經典的 Series 7 Chair 設計。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By-Cube 三樓,這裡是隈研吾的辦公空間,以白色透明的視覺基調減輕高大櫃體的壓迫感。即使如此,隨地堆置的資料與書籍,仍不難讓人想像事務所龐大的工作量。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隈研吾的辦公空間位於事務所的靠窗處,手上拿著的是當天所配戴的紅繡花絲巾。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By-Cube 樓層間的半開放式階梯,正對著外頭茂密參天的竹林。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By-Cube 四樓,兩面大片的落地窗,模糊了室內室外的界線,不僅視覺穿透、寬敞,更能直接感受到每天的氣候變化。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蔡昀儒 Alina Tsai)
更多精彩內容,快到「跟著隈研吾過一天!」專題完整了解這位建築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