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神明天團」進球劇場包廂看戲!直擊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試營運首日與神同行
當我們對土地一無所知時,只要走進廟宇便能尋求解答;因為從拓荒、開墾、農地,一路到如今的水泥城市叢林,台灣神明都是側寫歷史的另外一雙眼睛。
對於座落在士林,十年磨一劍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北藝中心)而言,2022年3月的試營運不只敞開大門歡迎觀眾進戲院看戲,同時也以浩浩蕩蕩的車隊與震天鑼鼓的排場,迎來五尊在地神明成為球劇場包廂的首組客人。
究竟這是迷信、嘩眾取寵,抑或背後還隱藏著什麼文化意義?快跟著現場全程直擊的MOT TIMES來一探究竟吧!
對於座落在士林,十年磨一劍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北藝中心)而言,2022年3月的試營運不只敞開大門歡迎觀眾進戲院看戲,同時也以浩浩蕩蕩的車隊與震天鑼鼓的排場,迎來五尊在地神明成為球劇場包廂的首組客人。
究竟這是迷信、嘩眾取寵,抑或背後還隱藏著什麼文化意義?快跟著現場全程直擊的MOT TIMES來一探究竟吧!
提到表演,我們總會第一時間想起舞台劇、現代舞、音樂劇,但其實台灣傳統戲劇最初的目的是為了酬神,而廟埕前的野台戲亦曾是1980年代常民集體記憶的定錨點。
不過當一座全新的表演藝術場館已準備就緒,與其再額外搭台做戲,不如直接請神入館,讓神明坐進由荷蘭OMA建築師事務所操刀設計的浮空銀球中,感受在包廂裡極其私密的看戲樂趣,肯定更具誠意。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試營運首日,以大陣仗酬神看戲,強調與地方共生的營運態度。(Photo Credit: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特別是,試營運首檔節目〈熱天酣眠〉為阮劇團取材自莎士比亞名著《仲夏夜之夢》,再結合台灣在地常民元素,所改編而成的全台語喜劇,主要講述一段由山神廟及海山宮兩大神明在廟埕前所發生的故事;倘若能邀約真正的神明到場看戲,肯定更是錦上添花。
於是北藝中心在經由各方拜會、商討、確認可行性後,終於成功邀來堪稱士林區「神明天團」的士林街福德宮「福德正神」、慈諴宮「媽祖」、神農宮「神農大帝與福德正神」,以及來自芝山岩惠濟宮的主神「開漳聖王」進館看戲,也讓試營運當天欣賞首檔節目的觀眾都能與神同行。
節目快開始了,在地神明天團五人組排排坐準備看戲。(Photo Credit: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阮劇團〈熱天酣眠〉,2013年於嘉義首演,熱演至今。主要取材自莎士比亞世界名著《仲夏夜之夢》,並以嘉義特有常民文化與元素為經緯,改編為具有在地風情的全臺語喜劇。(Credit:阮劇團)
宮廟小白也能一睹台灣酬神看戲的在地傳統
不過這五尊神明究竟是什麼來歷能被稱作天團?邀祂們來看戲的目的又是為何?本次「酬神看戲」試營運開幕活動專案負責人凃姿宇表示,「因北藝中心所在地宮廟密集度高,台灣早期一向有在廟埕或戲台請神看戲的習俗,加上我們本身就是劇場,因此便開始思考試營運首日是否有機會能請神明進來北藝中心看戲。」
3月11日早上九點,北藝中心董事長劉若瑀(前)與執行長王孟超(後),手捧古祭禮該有供品與金紙,在鞭炮聲下,首站來到士林街福德宮迎福德正神。(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Terry Lin)
身為基督徒的執行長王孟超(前),這次為了北藝中心不只拿香、抱神,還扛神轎。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Terry Lin)
到了宮廟,廟方會將神明從神壇請下來,再交給執行長王孟超抱進車裡。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Terry Lin)
細數士林,目前有三間超過兩百年歷史的古廟,一是沒有臨海港卻信奉著海神媽祖的「士林慈諴宮」,二是做為士林地區最早形成的祭祀圈,至今正殿仍保有日治時期牆面設計的「神農宮」,最後則是與漢人在地方聚落發展緊密相依的「芝山巖惠濟宮開漳聖王」。
因此在討論初期,北藝中心便決定邀約這三間古廟所奉祀的三尊神明,後來在民俗老師簡有慶的建議下,也邀來隸屬北藝中心管轄範圍的義信里土地公(福德正神),與神農宮內最老的土地爺一同共襄盛舉。
因此在討論初期,北藝中心便決定邀約這三間古廟所奉祀的三尊神明,後來在民俗老師簡有慶的建議下,也邀來隸屬北藝中心管轄範圍的義信里土地公(福德正神),與神農宮內最老的土地爺一同共襄盛舉。
此為神轎車,不過五尊神明一字排開坐在裡面不會有位階問題嗎?專案負責人凃姿宇說,這部份請教過民俗老師簡有慶,他表示,神明們都沒有位階之分,只要坐的時候有區隔就好了。(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Terry Lin)
士林街福德宮福德正神是首個坐上神轎車的嘉賓。(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Terry Lin)
凃姿宇笑說:「畢竟是第一次請神,其實我們都是宮廟小白,對民俗一知半解,也很怕觸碰禁忌。但很慶幸遇到神農宮擅長台灣民俗的簡有慶老師,因此這次便交由他全程協助我們處理儀式的環節。比如一開始我們以為遶境一定要用走的,後來才曉得原來可以用車接神;另外,我們也以為請神明出門需要擲筊,但其實只要廟裡的人幫神明填寫外出申請單,也就是所謂的『刈單』,在行程上不會跟其它人撞期,就沒問題。 」
吹奏北管或敲鑼打鼓的陣頭功用在於讓廟方知道,迎神的人即將抵達囉!(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Terry Lin)
陣頭有一定的排序,最前面是頭旗車、北管,最後才是獅陣。(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Terry Lin)
吹奏北管或敲鑼打鼓的陣頭功用在於讓廟方知道,迎神的人即將抵達囉!(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Terry Lin)
專案負責人凃姿宇說,最初說要請陣頭時,她想像的是像七爺、八爺那類的人偶扮裝,後來才知道,只要在神明轎前的都是陣頭,無論北管樂、獅陣都是。(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Terry Lin)
陣頭有一定的排序,最前面是頭旗車、北管,最後才是獅陣。(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Terry Lin)
第二站到慈諴宮迎媽祖。媽祖婆,即為天上聖母,是台灣信仰中最具威望的女神。(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Terry Lin)
慈諴宮1796年創立於芝蘭街(現為舊佳里神晨宮附近,後於1859年因發生漳泉械鬥而遷至現址),當時該地為商業雲集之地,因物資往來需靠水路運輸,故興建天后宮以祈求媽祖保佑航運安全。這次北藝中心請到的正是當年首尊進駐慈諴宮的媽祖。(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Terry Lin)
第三站至神農宮請神農大帝與福德正神。(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Terry Lin)
隨著閩南與粵東的移民群唐山渡海來台灣,神農氏在民間信仰中被奉為重要的「農神」(神農大帝),而民間奉祀的神農大帝也會因行業別而有所不同,比如農民求五榖豐登,多祀「紅面」壯年之神農大帝,而醫藥界為紀念神農誤食毒草中毒而全身發黑,故多祀「黑面」長鬚之神農大帝。(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Terry Lin)
最後一站我們來到芝山岩惠濟宮,此宮主神為開漳聖王。因唐山過台灣時漳州移民群帶來此神像及香火,落腳定居後便將其奉為家神,因此全台神祇分布極廣,而座落於芝山岩堡壘上的惠濟宮,曾是清代漳泉械鬥時的作戰根據地。(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Terry Lin)
惠濟宮主神為「開漳聖王」。(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Terry Lin)
執行長王孟超在豔陽高照下,捧著「開漳聖王」徒步走過228個階梯下山。(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Terry Lin)
於是那天一頂轎子裡排排坐了五尊神明,一路浩浩蕩蕩的請神、遶境、安座、看戲;有趣的是,神明們在包廂裡看完表演後,甚至因時間太晚不適合送神,還在北藝中心待了一晚,隔天早上才回家,為這場台灣罕見請神入館看表演的盛事劃下句點。
有趣的是,當天荷蘭OMA建築師事務所也特別指派攝影,在台灣紀錄所有迎神儀式的過程,而建築師Rem Koolhaas與David Gianotten也於試營運當日以視訊直播的方式,向台北的觀眾打招呼,歡迎所有人進場感受OMA前衛的手扶梯、大片曲面玻璃的優雅弧度,還有球劇場裡以Pantone 646 優雅藍設計而成的戲院座椅。
因為北藝中心不只是一棟地標建築,從它整地、打地基、完工,到面向大眾的那天起,就已經是這片土地的一部份了。
有趣的是,當天荷蘭OMA建築師事務所也特別指派攝影,在台灣紀錄所有迎神儀式的過程,而建築師Rem Koolhaas與David Gianotten也於試營運當日以視訊直播的方式,向台北的觀眾打招呼,歡迎所有人進場感受OMA前衛的手扶梯、大片曲面玻璃的優雅弧度,還有球劇場裡以Pantone 646 優雅藍設計而成的戲院座椅。
因為北藝中心不只是一棟地標建築,從它整地、打地基、完工,到面向大眾的那天起,就已經是這片土地的一部份了。
頭旗車、獅陣、神轎車隨著北管音樂在士林區遶境。(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Terry Lin)
神轎車抵達台北表演藝術中心。(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Terry Lin)
到北藝中心安座,由董事長劉若瑀(右)擔任主祀。(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Terry Lin)
士林神明天團五人組。(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Terry Lin)
後記:
第一次聽到北藝中心想在試營運當天請神進館看戲時,興奮歸興奮,但腦海中浮現的比較接近是把一尊神明安放在某個角落的情節,誰知道最後竟變成浩浩蕩蕩五尊神明進包廂看戲的盛大場面。
第一次聽到北藝中心想在試營運當天請神進館看戲時,興奮歸興奮,但腦海中浮現的比較接近是把一尊神明安放在某個角落的情節,誰知道最後竟變成浩浩蕩蕩五尊神明進包廂看戲的盛大場面。
猶記今年初造訪彰化獨立書店鹿港書集喜室時,長期研究台灣歷史的店主黃大哥提過,「想要認識台灣土地,最快的方式就是認識台灣神明。」神明的身世往往是在地聚落發展成形的蛛絲馬跡,一如萬華青山王頂下郊拚的大亂鬥,也像嘉義嘉邑城隍廟內虎爺身後的新高山(玉山)壁畫。
因為關於土地的秘密,神明總是知道的比我們還多。
因為關於土地的秘密,神明總是知道的比我們還多。
畢竟廟宇既是信仰的中心,也被視為台灣早期社會常民文化的社交場,透過「酬神看戲」的概念,廟宇也間接拉近常民與戲劇間的距離。不過北藝中心未來是否能讓看戲變成一種日常,使場館不只是城市裡拔地而起的新地標,也能落地生根、開枝散葉,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試營運:即日起~5月
地址:台北市劍潭路1號
試營運表演節目詳情請至官方網站查詢:https://www.tpac-taipei.org/
購票請至 OPENTIX 兩廳院文化生活「北藝中心旗艦館」:https://www.opentix.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