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關係發生在第 18 屆雪梨雙年展
作為南半球最受矚目的雙年展,雪梨雙年展(Biennale of Sydney)今年將主題定為「所有我們的關係」(All Our Relation)。
編輯/劉宏怡
人是群居的動物,即使選擇離群索居,也無法完全切除與環境的關係連結。作為南半球最受矚目的雙年展,雪梨雙年展(Biennale of Sydney)今年將主題定為「所有我們的關係」(All Our Relation),雙策展人傑拉爾德麥克馬斯特(Gerald McMaster)與凱薩琳澤赫(Catherine de Zegher)透過雙年展將藝術家連結,從藝術的層面出發,探討藝術與人類、社會、環境的關係,試圖以說故事的方式串聯藝術作品,訴說著一段一段你與我的關係故事。
第 18 屆雙年展邀請來自 44 個國家,一百多位藝術家的作品,在5個展館中展開為期 12 週的展覽,呈現來自不同環境、文化的聲音,讓觀眾穿梭各類作品中,領會與世界環境的關係。此屆參展的藝術家,大多為年輕的新銳藝術家,且有將近一半的作品是為此屆展覽量身訂做,策展人傑拉爾德麥克馬斯特說:「我們選擇許多跨越學科界線的藝術家,因為他們享受於不同媒介帶給自己的創作感受,他們之中有將觀察歷史文化遺產作為創作靈感來源,有的純粹展現富含美學的精神世界,也有因為對自然世界的愛而轉化成令人驚訝的藝術作品。」
為了回應與傳達此屆雙年展「關係」主題,藝術家蒂芬妮辛(Tiffany Singh)帶來作品《Knock on the Sky Listen to the Sound》(下圖1),由上百個懸掛在絲帶上的風鈴組成,觀眾可直接穿梭在絲帶中觸碰作品,讓風鈴將發出不同聲響,進而創作出不同的樂音。而藝術家中谷芙二子(Fujiko Nakaya)的作品《Living Chasm》(下圖2),以人為的方式創造出自然的迷霧環境,觀眾進入作品似乎進入一個結界,因為與外界隔離,空間變得奇詭而迷離,觀眾在作品中的探索將感受到與空間的關係。另外,藝術家 Pinaree Sanpitak 作品《Anything Can Break》(下圖3)同樣是以與觀眾的互動做為創作出發點,作品由玻璃球、紙雕塑及感應器組成,觀眾在作品下移動,感應器接受到位置的變化後將讓作品發出不同聲響。
除了藝術作品的展出外,另有表演藝術、電影放映、藝術家對談、教育訓練、現場導覽等活動,第 18 屆雪梨雙年展帶領觀眾認真體會與思考「所有關係」。
人是群居的動物,即使選擇離群索居,也無法完全切除與環境的關係連結。作為南半球最受矚目的雙年展,雪梨雙年展(Biennale of Sydney)今年將主題定為「所有我們的關係」(All Our Relation),雙策展人傑拉爾德麥克馬斯特(Gerald McMaster)與凱薩琳澤赫(Catherine de Zegher)透過雙年展將藝術家連結,從藝術的層面出發,探討藝術與人類、社會、環境的關係,試圖以說故事的方式串聯藝術作品,訴說著一段一段你與我的關係故事。
第 18 屆雙年展邀請來自 44 個國家,一百多位藝術家的作品,在5個展館中展開為期 12 週的展覽,呈現來自不同環境、文化的聲音,讓觀眾穿梭各類作品中,領會與世界環境的關係。此屆參展的藝術家,大多為年輕的新銳藝術家,且有將近一半的作品是為此屆展覽量身訂做,策展人傑拉爾德麥克馬斯特說:「我們選擇許多跨越學科界線的藝術家,因為他們享受於不同媒介帶給自己的創作感受,他們之中有將觀察歷史文化遺產作為創作靈感來源,有的純粹展現富含美學的精神世界,也有因為對自然世界的愛而轉化成令人驚訝的藝術作品。」
為了回應與傳達此屆雙年展「關係」主題,藝術家蒂芬妮辛(Tiffany Singh)帶來作品《Knock on the Sky Listen to the Sound》(下圖1),由上百個懸掛在絲帶上的風鈴組成,觀眾可直接穿梭在絲帶中觸碰作品,讓風鈴將發出不同聲響,進而創作出不同的樂音。而藝術家中谷芙二子(Fujiko Nakaya)的作品《Living Chasm》(下圖2),以人為的方式創造出自然的迷霧環境,觀眾進入作品似乎進入一個結界,因為與外界隔離,空間變得奇詭而迷離,觀眾在作品中的探索將感受到與空間的關係。另外,藝術家 Pinaree Sanpitak 作品《Anything Can Break》(下圖3)同樣是以與觀眾的互動做為創作出發點,作品由玻璃球、紙雕塑及感應器組成,觀眾在作品下移動,感應器接受到位置的變化後將讓作品發出不同聲響。
除了藝術作品的展出外,另有表演藝術、電影放映、藝術家對談、教育訓練、現場導覽等活動,第 18 屆雪梨雙年展帶領觀眾認真體會與思考「所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