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真實的家 Home

【真實的家】設計師李君慈:「我常感情氾濫,當大家把我煮的東西吃光光時,那就是幸福、就是家」 【真實的家】設計師李君慈:「我常感情氾濫,當大家把我煮的東西吃光光時,那就是幸福、就是家」

【真實的家】設計師李君慈:「我常感情氾濫,當大家把我煮的東西吃光光時,那就是幸福、就是家」

平面設計師李君慈是擁有兩個靈魂的雙子座,既矛盾、混亂也善變;她是設計圈裡的異數,大學沒有畢業,17、8歲便憑藉自己對設計的嚮往半工半讀一路走向人群。
初次見面五官細緻、相貌空靈的她,不說話時纖瘦蒼白到像要被身上一襲黑衣吞沒,但一張口霹靂啪啦的語速、開朗活潑的神情,以及百無禁忌的直爽,簡直反差到極致。一如她的作品,即便沒有刻意打磨,卻勾勒出自己的模樣,把骨子裡藏不住的幼稚與任性,以視覺語言一一向大眾傾訴。
    
她的設計範疇橫跨各式領域,從裝幀、雜誌排版、攝影集、專輯封面,到展覽主視覺,知名作品包括早期共同參與的《天光-太陽花學運攝影集》、與張溥輝一起操刀的2016年總統府常設展《 府-POWER TO THE PEOPLE 》主視覺,到 2019 臺灣文博會文化大學堂「混水釣蝦場」展館視覺設計等。去年還策劃過一檔女子設計展《eyes on her:girls garphics 》、擔任過兩期《 VERSE》雜誌設計總監,自 2020 年起亦開始為《大誌》(The Big Issue)設計封面。
 
李君慈早期愛買書,家中的風格便是依據她的個人喜好所鋪設而成,但最近她覺得實體書一直買有點無止盡,因此盡量購買值得收藏的就好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李君慈的作品時而像《嘿!早餐吃什麼?》特展裡以線條、圖形詮釋的抽象美感,時而則直白地將大大笑臉的 emoji 放在文宣印刷品上,展現童趣;她有各種創新、各種「高拐」(台語),節制又躁動,還帶點淘氣,是當代變幻風景下值得期待的設計新星。

但她源源不絕的靈感究竟從何而來?家對她的意義又是什麼?MOT TIMES 企劃「真實的家」,將帶領大家一起走入創意人們的家,並與不同攝影師合作,從不同的攝影觀點,趨近記錄他們真實的家、真實的生活。這次我們特別邀請與君慈認識多年的攝影師 Kris Kang 透過鏡頭語言呈現李君慈與她的私人場域。
 

是人與人的連結才構成一個家

 
爬了幾層樓的台北老公寓,我們抵達李君慈目前的住家及工作場域,空間不大,但從牆面、書架,到擺設的公仔、物件,無一不充滿設計人的態度。
 
君慈說雖然已經很常講了,但漫畫《獵人》依舊影響她很深,每次失戀都會再重新看一遍,並跟著裡面的角色從中瞭解很多事。(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清透的窗簾烘托著一股詩意, 她說搬來這約莫三年多快四年,主要原因是離市中心近,地理位置方便。從入口架上擱淺的黑膠唱片、堆積如山的書籍、黑膠唱盤播放機、瑞典 teenage engineering OP-1 合成器,哆啦美的公仔、麵包超人紅精靈面具......,君慈說所有的佈置都不是從空間著手,而是因個人喜好呈樹狀圖般的延伸,因此空間的樣貌更趨於感性。
 
當君慈說,「我心目中的家,不是一個地方,是人」的時候。讓人忍不住聯想到坂元裕二在日劇《四重奏》裡的台詞,「我們用的是一樣的洗髮精對吧?頭髮散發一樣的味道,用一樣的碗盤杯子,一起把衣服內褲丟到同一台洗衣機裡,這樣不是很好嗎?雖然我們不是家人,但我覺得那裡就是妳的歸屬。」(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從橫尾忠則到坂本龍一,君慈的書架就是她的審美宇宙。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為了收藏坂本龍一的黑膠唱片而入手的黑膠唱盤播放機,以及被她改造過的哆啦美公仔。(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這是瑞典teenage engineering OP-1 合成器,君慈說,雖然對專業音樂人來說這可能像玩具,但這是該品牌非常經典的all in one錄音器 ,不只設計介面超美,還能快速做個編曲,非常實用。(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但這是她自己的場域,卻不是家的意義。
 
她認為,有自己的場域不管出現在哪裡都是必要的,但「我心目中的家,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人。」家比較像人跟人的連結,而不是一個具象的所在。特別是小時候經常搬家的她,對家的歸屬感相對較低,當時她的父親曾對她說,「我們在一起的地方就是家。」這對她影響很深,因此朋友聚在一起吃飯、彼此關心、支持對方正在做的事,她認為那個瞬間的連結很深,更像家的感覺。「我常感情氾濫,當大家把我煮的東西吃光光時,我有股幸福感,我覺得那感覺就是家。 」
 
君慈認為現在的自己是個有點混亂、矛盾的人(誰的2020年不是呢?),但未來也可能會改變也說不定。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這是君慈的貓,名為李福田,目前7、8歲,非常愛刷存在感,攝影師在哪他就在哪。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君慈說,之前因為朋友出遠門會將貓寄放她這,因此福田還偷暗戀那隻貓,有床讓她躺、有東西讓她先吃,而且最神秘的事貓很容易忘記彼此,但每次福田都會重新愛上Eddie。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她笑說自己既是神經病也有拖延症

 
不過前陣子身體狀況極差的她說自己曾沮喪到覺得人生失去了所有希望(浮誇),當時還跑去皮膚科點掉江湖傳言會帶來不幸、長在胸口的痣,也一併辭掉《VERSE》雜誌設計總監的工作。「大概兩個禮拜前(採訪時),那時覺得我沒案子,人生毀了、完了。後來才隔兩天就接了三個案子,身邊的人都覺得我是神經病。(哈哈哈哈)」。

不過,她也坦承現階段的自己有些混亂與矛盾,但她所指的「混亂」是充滿不確定因素,是善變,同時也是思想上極為跳躍的狀態。「我的行為模式比較不一樣,無論生活或設計我都是善變的。比如一般人沒靈感時,可能會去看書、聽音樂,做些刺激自己的事,但我會選擇去睡覺」。
 
君慈以前常在日本書店買書,或是到「草率季」購買小誌,也會上網到amazon買書,但現在她更熱衷看電子書。(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她最近正在看《以母之名》,這本書以一種南非式的幽默,述說混血兒在種族隔離時代的童年悲喜劇,並深刻描述作者母親不厭其煩的愛。非常好看。(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對君慈來說,無論面對的是生活或設計她都是善變且不按牌理出牌的性格。別人沒靈感會去看展,她就是睡覺、吃東西。(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而且做稿速度很快的她,完成後,會先放在電腦裡,過三天後再去審視自己喜不喜歡,不喜歡也可能會全部重做,這點身邊人也都頗為傻眼,覺得浪費時間。但君慈說:「如果我不能確定自己一打開還是很喜歡這個東西,交出去我會有點良心不安。」因此她總是跟客戶說她需要微調(一方面也是拖延症),因為她想確認整個東西的完整度是她所認可的。
 
看到角落那一坨衣服,應該所有女生都會忍不住會心一笑,因為這就是日常生活的模樣。(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幼稚的植入屬於「李君慈」 的設計符碼


2020 年由君慈接手的《大誌》封面設計,最初是由聶永真定調,因此她既不想全面破壞原有風格,卻又不能讓大家覺得有沒有換設計都沒差,因此便在原有設計規則下延伸出自己的視覺符號。她笑說:「其實蠻幼稚的,因為永真的英文標題都不會是同一字體,但我刻意今年都用同一個,而且比例偏大。因為我想做一件讓這一年具有連貫性的事,這也是我今年想要在《大誌》上『植入』的行為。也許明年就不一定會這樣啦!」
 
君慈從2020年開始接手《大誌》封面設計。(Photo Credit:李君慈)

另一方面,從《VERSE》創刊號便參與設計的她,因執行時風格強烈、沒有固定版式,必須投注更多精力才能完成。於是生病之後,君慈擔心作品會受到影響,搞不好會做出連自己都不太確定的東西,因此便選擇果斷請辭。 
 
君慈曾執行兩期的《VERSE》雜誌,以風格強烈、精彩多變的排版及封面設計擄獲眾人的目光。(Photo Credit:李君慈)
2019臺灣文博會文化大學堂「混水釣蝦場」展館視覺設計也出自君慈之手。(Photo Credit:2019臺灣文博會)
君慈在《2020 記憶中心 —嘿,早餐吃什麼?》展覽中,以早餐店食材為靈感,讓觀者一人可選4張卡片,自由拼湊列印出專屬於己的視覺設計感早餐海報。(Photo Credit:Plan b )
 

不好意思還是要談坂本龍一

 
回頭爬梳李君慈的美感養成,她說一切都是從喜歡上坂本龍一開始的,因此坂本龍一就是她的啟蒙老師。(說完又自己大笑說坂本龍一聽到肯定ㄧ堆問號XD)但君慈坦承她是一個有人在就會很「躁」的人,高中時偶然聽到坂本龍一的「A Flower Is Not A Flower 」,當下整個人忽然感覺到異常舒服平靜。此後她便愛上他。
 
君慈說坂本龍一就是她的啟蒙老師,她也以坂本龍一為中心不斷壯大了她的審美視野。(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君慈也入手了YMO的《Public Pressure》、《Solid State Survivor》40周年紀念版套裝。(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YMO《Service》。(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坦承自己是坂本龍一腦粉,不管出幾次復刻版,就算是一模一樣的東西換個包裝,她依舊會忍不住衝去買。(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我根本追星啊!瘋狂爬文,也發現80年代初期坂本龍一和細野晴臣、高橋幸宏所組的電子合成樂團《Yellow Magic Orchestra (YMO)》音樂作品,一聽非常驚豔,想不到現在安靜的他,也曾有過如此新潮、前衛的時期。」為此滿腔熱血投入的君慈甚至發現到所有出自坂本龍一的東西,質感通通比別人好(她再度大笑:「沒辦法因為我是粉絲」)。於是她開始挖掘與坂本龍一合作的攝影師、視覺設計師,就這樣以坂本龍一為中心不斷向外擴散的支線,壯大了她的審美視野。她開始認識那些過去不曾接觸過的藝術家與設計師。
 
君慈說為了坂本龍一入手的黑膠唱片裡有海報、也有當年YMO拍攝的寫真,腦粉覺得非常值得。(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Soundor特別版YMO BOOK」(細野晴臣 坂本龍一 高橋幸宏)設計簡約且質感極佳。(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不只架上滿滿的YMO黑膠唱片,2019年坂本龍一睽違24年來台,君慈當然也沒錯過,她說:「我真的很愛他,他來台灣的任何場合我都坐第一排,當時他臨走前還跟我擊掌。超開心!我也希望有天能跟他合作,為了這個,我要變得更強大,因為他都大師了,要合作也一定選台灣最頂尖的設計師,我還跟聶永真說如果他找你合作,拜託給我留一個小位置就好。」果然夠瘋狂,就能成器!
 
「坂本龍一RAW LIFE東京/大阪LIVE 4碟套裝+ SAMPLED LIFE Art Box限量版CD」。(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一個人做不了的事,讓一群人來吧! 

 
除了自己接案,君慈也加入了2018年由張閔涵創立的「平面室」,這是以全新型態策略結盟形式,集結不同風格的設計師來滿足多樣化的客戶需求。她說,最初就是一群人常常在永真急制工作室鬼混,一起共用那個辦公室工作,但後來發現到一個人接案緊繃也只能達到某個數字,但如何在產業裡賺到錢又不吃力,索性就一起接。

「以前做不完的只能往外推,現在接回來可以跟大家分配,而且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同,像我比較不穩定、不受控,會做出奇異的東西,但還是有人會為我瞻前顧後,幫我注意細節,我也會幫其他人提供創新的設計想法,因此彼此忙碌時都能互相幫忙。」 如此一來,確實是個極佳的策略聯盟。
 

如果一直做平面設計,最後要抵達哪裡?

 
但在這條設計的路上,有最終想到抵達的目的地嗎?君慈說:「我希望可以更加自由、完整的表達自己。」 也希望透過設計傳達更重要的事,讓整個社會對美感的理解可以更廣泛,更有條理。
 
「但我想要的不只是我個人的平衡,是所有設計師、設計產業都可以跟一般人接軌,去理解專業的平衡。因為我通常想達到一個目標,是一個地方,而不只是我個人的位置。」一如前年她所策劃的女子設計展《Eyes On Her: Girls Graphics》,就是希望讓大眾明白女性設計師的處境,而不是讓自己變成有名的女性設計師。雖然這樣聚焦比較慢,但她相信會一步步讓環境產生變化。
 
2019年由李君慈策展,桃園市政府主辦的《Eyes On Her:Girls Graphics》女性設計展,集結包括策展人在內的 8 位女性平面設計師,展出自身歷年來的精彩作品。(Photo Credit:李君慈)
展覽邀請到策展人李君慈、Echo Yang、Pip Lu、牛子齊、石岱芸、何婉君、周依、楊文瞇等 8 位設計經驗豐富的女性設計師,展現出她們獨到的設計理念。(Photo Credit:李君慈)
 
但若談到堅持,君慈認為比起做「設計師」,必須要有生而為人所堅持的事,「比如有時我們會不小心壓迫到別人、或把事情視為理所當然,不小心就會產生歧視與傷害,要特別留意。」而有些立場與自己道德差異過大,像是歧視女性、反同性戀等的合作方,雖然君慈不會阻止或批判別人參與,但允許的話她會努力試著堅持善良的選擇。

「雖然做善良的選擇很困難,也容易被認為天真。但難道因為這樣就不做了嗎?」
 
她一講完,馬上就說這個說出來又會被罵,因為她經常講話不經修飾,也不時會遭受曲解、誤會,認為她老愛攻擊別人、愛吵架、喜歡批判、正義魔人,甚至有事發生她沒跳出來講也會被酸雙重標準。不過看開的她笑說,「我知道自己有某種程度的白目,講話太直,有時沒經大腦,很容易變成箭靶。但確實某些時候我只是覺得如果發聲能讓更多人注意到某個議題,那我當那個討厭的人也無所謂。因為很多事情是需要被討論。」 
 
這就是李君慈,有點美、有點宅、有點嗆,卻始終懷抱自己的原則信念,走在她所熱愛的設計這條路上。
 
君慈說自己有時說話比較直,但只是希望能透過個人的發聲,讓更多人關注某些議題。(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君慈認為做人比做設計師這件事更重要。(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平面設計師李君慈

1992年出生台灣,雙子座,平面設計師。設計範疇涵蓋書籍裝幀、品牌視覺規劃、影像視覺字體字幕設計、藝文展覽活動主視覺平面設計。2018年底創辦了 ladybug 並致力推廣「台灣女性設計」,隔年亦策劃「eyes on her:girls garphics 女子設計展 」。近期與合作夥伴共同組織「平面室」,試圖以一個新型態去組合不同的個人設計師成為團隊。曾設計 2019 年文博會文化大學堂「混水釣蝦場」展館視覺設計、衛武營藝術祭海報等大型展演之視覺設計,也常受邀平面類型講座及平面類別創作展等,亦為2020年度《大誌》封面設計,並擔任過兩期《VERSE》雜誌的設計總監。

個人網站連結
-Official:jyunccihli.cargo.site
 
攝影師 Kris Kang
1975年出生於桃園、現居彰化,2014年開始成為自由攝影師。平面拍攝作品涵括音樂、藝術誌、雜誌、舞台、文學、商業拍攝等,曾拍攝過《大誌》、《小日子》、《秋刀魚》、《GQ》、《La Vie 》等雜誌。 2015年11月發表「BONSAI / 盆栽」系列個人作品集。2016年 開始進行「少女圖鑑 / Belle-pedia」系列,2017年11月發表「劍山 / KENZAN」個人作品集。曾獲2018 Wonder Foto Day 安藤菜穗子 評審賞受賞,同年則展出【生為一種容器 |  Kris Kang X 黃煌智 攝影展】,2019年起也擔任國家歌劇院特約攝影師。
 
個人網站連結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