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Art

胡朝聖的藝術小圈圈—電視兒童蘇匯宇的媒體人生 (下)

貼心小叮嚀│本文部分藝術作品圖片不宜18歲以下之兒童和少年瀏覽,請家長陪同或限制閱讀。  【本文部分藝術作品圖片不宜18歲以下之兒童和少年瀏覽,請家長陪同或限制閱讀】

我即媒體,媒體即我,當代媒體已演化成一個新物種。對蘇匯宇來說,它不僅是我們思想與慾望的投射,甚至與我們生活形成一種嵌合的關係。他也藉由作品中所展現的自我與他者身體,來傳達媒體化下的身體觀與媒體文化,進而從中深探自己的潛意識及內在各種面向的自我。
朝聖:當代媒體成了一種新的生命體,一種附著、寄生於當代社會,藉由不斷自我分裂、複製、變形、再生過後的新物種,它溫馴但暴力,正義又邪惡,真實也虛幻,它是神,同時也是惡魔,而我們自己就是媒體。這聽來是有些恐怖!不過這也是事實。

有一個我很好奇但很少人提及的問題:你的作品反覆出現自己與女體,首先你把自己的身體當做一個中性場域,沒有思考,也沒有情緒,就如同一具可操縱的人體模特兒或機器人,在這個載體之下傳達媒體化下的身體觀和媒體文化,這部分對我來說清晰不過;然而使用到女體則出現了多重的意義,除上述的媒體文化與身體觀外,女體是否也成為你依賴媒體並生活於其下的真實慾念的再延伸?過去不太閱讀到或是聽你提及此部分的說法,尤其在「血腥寶貝」及「使蒂諾斯家庭實境秀」兩個展覽後,我個人感覺這部分似乎更加明顯,你試圖透過媒體這個極虛幻又真實的工具來反映自己的潛意識,抑或是藉由媒體加速、擴大、完成或建立了屬於這個時代的男性慾望出口?

匯宇:你不愧是策展人,總是觀察到背後的問題,有些問題甚至藝術家自己都沒有察覺到 (或者潛意識地逃避),我必須承認這是一個難以精確回答的問題。我想回到剛剛我有點不太精確的說法:「那個螢幕,其實是我們思想與慾望的投射。」特別是「使蒂諾斯家庭實境秀」這件作品,由於安眠藥的因素,讓我更能體驗媒體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隱晦關連。我們以為媒體總是在送些什麼給我們,事實上,很可能是我們自己選擇了 (節目篩選)、甚至創造了 (頻道轉台與訊息錯接) 那些內容。也因此我覺得,媒體其實是我們思想與慾望的投射,甚至它與我們的生活不只是一個投射的關係,而是一個嵌合的關係。(潛台詞:是的,我很喜歡裸女,哈哈哈哈!)

朝聖:我們一直以為媒體餵養著我們,它是我們精神與資訊的供應站,殊不知是我們無意中造就了媒體,使其快速成長,像是從實驗室裡逃出的猛獸。

依你的論述與創作脈絡延伸,我大膽假設,並想小心的求證於你:你是一個躲在媒體之後的宅男或?或者說,這是屬於當代大多數男性的共有特徵,而你只是其中的一位成員?

匯宇:宅男通常只黏在電腦前面。應該這麼說,我是個電視兒童,至今我仍然依賴傳統電視頻道來接收訊息,而且整天收看。依此而論,我是個宅男,只是電腦螢幕換成電視螢幕而已。但我想我具備相當的警覺,警覺自己正在「看電視」,警覺自己屬於「產銷體系」的一環,以免過度深陷劇情之中。

朝聖:我們都是程度不同的宅男!而宅男這個名詞在當代來看,其意義也不斷被擴張、延伸,這樣說不知正統宅男會不會對我們有所不滿?

其實我覺得你的作品不是完全那般理性、冷靜或是批判而已,似乎有種逐步揭露自我內心世界的跡象,尤其在你2011年發表的作品之中,我就觀察到你不經意由虛幻感透露出內在的陰暗、孤單以及需要再更多勇敢面對的,甚至你自己不知道的自己,是這樣嗎?

匯宇:問題越來越尖銳了 (咳)。當然我並不時時刻刻專注於黑暗的一面,然而,我想我搞笑或者戲謔的一面在以前的作品裡已經出現得夠多了。在未來,我或許需要更多時間思考你說的這個部分:一個陰暗、孤單或者隱藏於潛意識地下室之中的自己。我的確有一個性格面向是崇尚詩意的、多愁善感的、甚至是浪漫的東西。對於這個面向的探索將是一個令我自己期待的冒險。

朝聖:我們又好像創造了更多可以談的?

匯宇: 我覺得與你對談很深刻地觸及了一些我自己想要探索的問題。在這之前,我並不完全清楚,你的提問很有效率地點醒了我。我很開心!

編輯/龍傑娣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