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建築 Architecture
不只打造建築,更設計關係:中山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大樓等4件作品看見建築師闕河彬的建築哲思 不只打造建築,更設計關係:中山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大樓等4件作品看見建築師闕河彬的建築哲思

不只打造建築,更設計關係:中山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大樓等4件作品看見建築師闕河彬的建築哲思

建築這門技藝從來就不只是關於自己,更關乎如何與周遭的環境、行走的人們產生對話與共鳴。和 MOT TIMES 明日誌一起從以下作品看建築師闕河彬的建築哲思!
建築師闕河彬曾直言:「建築師要決定建築什麼時候該是什麼模樣,並且拿捏建築跟環境的關係。」這一點不僅在其操刀的新北市泰山重劃區住宅建築「義泰華」上畢現淋漓,在中山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大樓、桃園統領百貨 、阡陌間、臺北市南港區中南社會住宅等過往的公共建築與住宅作品中,更是盡顯無遺。

延伸閱讀:探索建築的實與虛,找出最完美的「In Between」—— 專訪建築師闕河彬
 
闕河彬建築師(Photo Credit:MOT TIMES 明日誌、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中山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大樓:以輕巧姿態與古蹟詩意對話


座落於熙來攘往的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大樓卻以大隱於市的姿態,成為繁華都會裡的一處樸質之地。
 
(Photo Credit: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

原來,中山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大樓鄰近中山基督長老教會,是教友及教會人員活動、聚會場域,並兼作牧師住所。為了與中山基督長老教會素雅的古蹟建築兩相呼應,闕河彬特意以低彩度色系搭配透明帷幕玻璃,勾勒出優雅璞真的建築語彙,散發富有低調內斂、靜謐自如的氣息。
 
(Photo Credit: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

除了悉心考量建築與周遭環境的關係,闕河彬也將使用者需求納為建築規劃的關鍵之一。像是其特意根據不同的使用需求,建立清晰明確的分區邏輯,並透過量體錯位與立面材質變化等巧妙手法,不著痕跡地為建築增添層次感,讓各個子空間的功能不言自明;另一方面,富有變化層次的作法,也成功降低大樓原有的壓迫感,讓這座規模不小的建築盡顯輕盈靈動,更讓中山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大樓成為一處連結神、人、周遭環境的場域,以低調虔敬的姿態,牽起所有美好關係。
 
(Photo Credit: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


桃園統領百貨:老百貨華麗轉身後,持續與城市共同脈動


興建於1995年,舊桃園統領百貨可說是承載了跨世代桃園人的共同記憶。然而,隨著時代演進,昔日百貨建築封閉式的設計、複雜的空間配置,逐漸無法滿足當代商場空間需求。在此之際,如何為老百貨改頭換面,同時引進嶄新的空間機能,便成為闕河彬的一大挑戰。
 
(Photo Credit: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
 
為了讓桃園統領百貨在華麗轉身之後,也能與周遭街廓、行人之間形成恰到好處的距離,闕河彬在分析周邊商圈與建築量體型態後,決定以以帶有輕盈通透感的帷幕系統,巧妙降低建築量體對於街道的壓迫感,並且透過陽台打造出垂直綠化空間,以綠植軟化空間調性,也消弭室內室外的界線,讓建築無痕融入城市生活。
 
(Photo Credit: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

而當視角從垂直轉向水平地面層,闕河彬更將地面層規劃為街道櫥窗、街邊美食店以及電影出口等區域,滿足當代百貨經營的商業需求之外,也透過多元的店面設置,讓街道立面的空間表情更顯豐富靈動,更將活絡的商業行為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融入城市生活風格之中。
 
(Photo Credit: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


阡陌間:在廣袤稻田裡,找到人與環境剛剛好的距離


佇立於宜蘭三星鄉的藍天白雲之下,「阡陌間」有著廣袤綠色稻田環擁、遠處中央山脈守護,儼然成為塵世裡最療癒恬靜的居所。
 
(Photo Credit: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

為了呼應周遭優雅寧謐的田園景緻,闕河彬特意在建築外觀上採用大地色系,並透過切割、挖掘、退縮與延伸等手法,讓建築中每個空間都能接觸到戶外的自然景觀。另一方面,建築師也以豐富植栽軟化建築與自然的邊界,於是「阡陌間」不只每個角落都能享受天光流轉之美,也將生活空間延伸到戶外世界,更讓建築與田野渾然一體,相傍相依。
 
(Photo Credit: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

而在社區規劃上,闕河彬則以介於散村與集村之間的集合型態發想,進一步設計出連棟、獨棟和雙併三種類型。不僅棟數少、尺度舒適,避免過度擁擠,也讓硬體設備、軟性互動皆能共享,取得交流與隱私之間的巧妙平衡,讓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都是剛剛好的距離。

 

(Photo Credit: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


臺北市南港區中南社會住宅:在建築中創造出人情交流的場所


近年來,為了滿足多元族群的居住需求,一棟棟社會住宅逐漸聳立於城市之中,臺北市南港區中南社會住宅便是其中之一。為了翻轉社會住宅簡陋單調的刻板印象,闕河彬特意以錯落的陽台搭配鮮明立面色彩,為建築賦予豐富飽滿的視覺呈現;另一方面,他也在北向立面入口處設置高達三層樓高的植生牆,巧妙為建築引進盎然綠意,並與鄰近的大坑溪兩相呼應,以自然為聯繫,共塑出宜人的城市即景。
 
(Photo Credit: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

除了講究與周遭環境的關係,創造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更是社會住宅設計時最重要的命題。於是,在水平面向上,闕河彬將地面層開放為居民散步空間;就垂直視角來看,則從一樓至五樓打造出立體逐層退縮結構,以植栽錯落且具遮陽的半戶外平台,成為社宅生活裡的綠洲;而在頂樓空間上,闕河彬更設置太陽能板及都市農園空間,不只回應地球永續願景,也創造出居民相遇的場所,更在乍看人情疏離的水泥叢林中,以建築為方法,達成與自然與鄰里的共融。
 
(Photo Credit: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