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靈感旅行 Travel
水湳洞獨立書店「非書店」:非,包容「是」以外的可能性 水湳洞獨立書店「非書店」:非,包容「是」以外的可能性

水湳洞獨立書店「非書店」:非,包容「是」以外的可能性

水湳洞之於九份、金瓜石,如同「非」之於「是」,在那肯定明晰的目的地之外,還有許多待探索流連的迷人之處,2023 年創立的非書店,為水湳洞聚落帶來獨到迷人見解與寬闊可能,並持續在山海交界間扎根滋長。
水湳洞獨立書店「非書店」去年正式開幕,以書為引,為聚落帶來緩慢而蓬勃的生命力。(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造訪「非書店」的前一晚,金瓜石與水湳洞之間,倚山而長的蜿蜒小路被雨水煙氣籠罩,隨著厚雲散去,星點閃爍,當地人走出門外望著天空緩緩說道:「明天會是好天氣。」果然,翌日換上萬里晴空的表情。這裡有劇烈轉變,也有安靜緩慢,於山海交界是稀鬆日常,對旅客而言卻是魔幻場景,在居住人口本就稀少的水湳洞,這幾年一點一點吸引移居者,自由蔓生出新枝椏。

去(2023)年五月正式對外開放的「非書店」是由來自新疆的藝術家張曉晴與先生阿志,以及來自上海的作家貓力與導演張誌騰共同整理與打造的老屋書店。主理人之一張曉晴與先生、女兒於 2016 年在瑞芳區水湳洞定居,2021 年遇見貓力後,才真正邁出開創獨立書店的腳步,她一直都想讓這處聚落、讓孩子的成長,都能浸泡在有書店的環境。
 
非書店,雖名為非,依舊是一間書店,也同時不止於一間書店的意義。(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Kura Yang)
「常有貓出沒,請減速慢行」是水湳洞上經常可見的標語,人與貓一起共存於蜿蜒小路上。照片攝於非書店門口。(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非書店店長 Hope 與我們分享:「曉晴認為,書店就像是雜貨店、水果攤、餐廳一樣,是這個社區需要的其中一個空間、功能。」

延伸閱讀|在水湳洞品嚐山海!餐酒館「迴回」以台食法菜交融自然酒,愜意感受餚饌中的美好風土
 
(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Kura Yang)
 

非,是包容所有可能


礦山與陰陽海,是水湳洞最鮮明的語言。

房子依著礦山石壁而生,許多家戶室內都有石頭為牆,和石頭一起生活,非書店也不例外。因此,阿志整理改造這座 70 年老屋空間耗時一年多,保留原本的結構、比例、尺寸,僅用修繕的方式,「他(阿志)不想要用很粗魯的方式、自我的想法,硬是把它改造成我們的樣子,因為房子也許有它自己的意見,我們不做太多更動。」
 
非書店裡有植物、有棋盤、有吉他、有缽,店長 Hope 說歡迎大家呈現自己最自在的姿態。(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Kura Yang)

如果仔細觀察,非書店空間不大,卻總予人寬闊、別有洞天的感受。書架、書櫃可以成為遮擋、營造動線的物件,也可以轉換為放大空間感的用途。非書店的書架特別設計讓視線得以穿透,且能隨時拆解,重複組裝。Hope 補充:「我覺得這個空間還在成長,你下一次來的時候可能就會長得不一樣。」
 
(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Kura Yang)
非書店亦有提供咖啡與小點,可以一邊享用與閱讀。(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書店以「非」為名,聽起來叛逆,卻是包容所有可能之意。「很多人會困惑我們的書店,到底是書店、不是書店?我們覺得是與非之間有很大的空間,『非』並不是否定『是』,而是在『是』之外的所有可能性。」Hope 說,正如非書店內有不少書以外的許多事物,包括棋桌、吉他與缽,甚至還有一座地下石窟,也不定期舉辦作家工作坊、藝術展覽、觀影會等活動。
 
沿著礦石牆面縫隙走,非書店地下一樓別有洞天,也是團隊順著老屋與地形一點一點創造而成。(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Kura Yang)
非書店地下洞穴空間。(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可至櫃檯選一支喜歡的香,給自己與整個空間帶來香氣。(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Kura Yang、PJ Shen)

書店歡迎人們或坐或躺,或唱歌或彈琴,獨自喝一杯咖啡或與朋友相聚,甚至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燃香,在舒服自在的香氣中閱讀。此外,購書之後,還可以從店長手中抽一張牌卡,探索近期的內在與生命狀態。其實礦山與陰陽海,並非水湳洞唯一的語言,它還有許多未知值得期待。
 
在非書店購書還有抽牌卡服務,一探近期內心狀態。(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有獨到選書,也歡迎大家表達心之所好


非書店精彩獨到的選書內容,由張曉晴、貓力與 Hope 共同揀選,基本上依據各自喜歡的書籍,延伸至作者的其他書目,Hope 說:「我們有很多簡體書,除了因為兩位負責人的看書習慣之外,還有一點是台灣讀者對簡體書還是比較陌生,我們希望打破大家對簡體字的偏見。中國出版業發展蓬勃、市場大,可以出版很多在台灣未必會出版的有趣的書,雖然用語上仍有差異,可是我們有閱讀優勢,認得簡體字,所以在閱讀上比較沒有困難。」
 
書架上部分書籍旁貼有來自貓力或曉晴私心推薦的小字條。(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同時,Hope 也說:「我們都不是看書快的人,也不算看很多的人,但是在這個小小空間,我們用自己的方式一點一點滋養它。」比方說,她近期熱衷於閱讀美國作家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roeber Le Guin,1929-2018)的書,包括書架上的《我以文字為業》(Words Are My Matter)並回頭去看《地海》六部曲,她輕輕翻開《我以文字為業》說道:「我是因為這本書才回頭再看六部曲,真的很了不起,能夠寫出這麼厲害的文字,打造一個如此神奇的宇宙。」
 
Hope 特別介紹近期書架C位上美國作家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roeber Le Guin,1929-2018)的書《我以文字為業》。(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Kura Yang)

她也分享,貓力和曉晴平常非常鼓勵大家找到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無論這個表達與別人相同或不同,都要勇敢地做這件事情,「也因此,各種關於女性書寫的書也有很多。其實一開始好像沒有刻意這麼做,後來漸漸地發現我們其實進了滿多女性作家的書, 當然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都有很多優秀寫作者,但不知不覺就會發現我們偏好關心這些議題。」
 
(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她接著說:「書就是書海,人能見識到、能接觸的書很有限,我們邀請來訪的人們透過紙條分享自己喜歡的書,非書店可以進一步進書推廣。」座位區上一盞燈,疏密之間充滿讀者們的心之所好,而書架上 C 位書籍旁的紙條,則是貓力或曉晴藉此向人們傳遞「這本書我們很喜歡喔!」的訊息的方式,像朋友般訴說自己的看法,真摯簡潔的語言,有一不留神就讓人想把書買回家的魔力。
 
在這裡可以寫下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書店。(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在水湳洞生活,臣服山海本來面貌


水湳洞背靠著一座安靜蟄伏的山,讓每一個人自然興起不急著走的心情。去年七月加入非書店成為店長的 Hope,從台北搬到水湳洞生活至今已經一年多,她發現水湳洞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大家通常經過看一看陰陽海,便離開去金瓜石、九份。不過現在的節奏滿好的,還是有一些人願意停下來散散步,進入店家。」
 
非書店店長 Hope。(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Kura Yang)

Hope 每天從家裡走出門,左邊就是一片海令她快樂;原本不喜歡下雨的個性,也臣服於四季應有的面貌,「當你意識到我們是山與海裡面小小的存在,很多事情就可以讓它過去,放鬆接受這一切。」
 
(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Kura Yang)

非書店
地址|新北市瑞芳區明里路83號
時間|12:00-19:00
公休|週三、週四

FacebookInstagram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