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Art
睽違三年,橫濱美術館全面重啟!紀念展《歡迎回來,橫濱》2/8登場,多角度解讀城市歷史 睽違三年,橫濱美術館全面重啟!紀念展《歡迎回來,橫濱》2/8登場,多角度解讀城市歷史

睽違三年,橫濱美術館全面重啟!紀念展《歡迎回來,橫濱》2/8登場,多角度解讀城市歷史

歷經長達三年大規模整修與休館,橫濱美術館於去年11月先行開放部分空間,並於今年2月8日迎來全館正式開幕,館長藏屋美香於2020年接任後,首度策劃的開館紀念展《歡迎回來,橫濱》同步展開。
經過長達三年大規模整修工程,橫濱美術館於去年11月已部分先行開放,並將於2月8日迎來全館正式開幕。(Photo Credit:橫濱美術館、Photography by 新津保建秀)

 

乾久美子整修改造,更自由的空間體驗


1989 年 11 月開館的橫濱美術館,建築設計出自日本知名建築師丹下健三(Kenzo Tange,1913-2005)之手,以氣勢磅礴的對稱式外觀及挑高開放的「大廳畫廊」為最大特色,館舍正面寬達 180 公尺,使用大量御影石打造高約 16 公尺寬敞中庭入口,以及向左右延伸約 63 公尺的階梯式展示空間,建築本身即象徵橫濱美術館歡迎所有人的理念。館內設有 9 間展示室、舉辦各類工作坊的藝術工坊、藝術圖書室,截至 2024 年 3月館藏逾 14,000 件作品。
 

夜間的橫濱美術館。(Photo Credit:橫濱美術館、Photography by 新津保建秀)


2021 年 3 月,日本建築師乾久美子(Kumiko Inui,1969)率領事務所團隊,並攜手菊地敦己事務所,共同展開長達三年的整修改造計畫。作為一座「 向世界開放」的港口城市美術館,目標便是讓遊客能欣賞來自不同時代和地區的藝術作品,感受創作者的想法,並從中發現多種看待事物的角度。
 

(Photo Credit:橫濱美術館、Photography by 新津保建秀)


重生後的橫濱美術館以「大廳畫廊」的廣闊空間為中心,面向美術館前廣場打造各種設施組成的「自由區域」,並已於 2024 年 3 月舉辦的第 8 屆《橫濱三年展》陸續開放部分空間。在這裡,任何人都可以免費進入,陽光自玻璃天花板透進室內,該空間將設有新裝修的休息室與大樓梯區、改造後的咖啡館與商店,以及從三樓搬遷至一樓的藝術圖書館,均已於去(2024)年 11 月先行開放。
 

乾久美子提取美術館建築師丹下健三使用的御影石蘊含之色彩,以此設計家具。(Photo Credit:乾久美子建築設計事務所)


除了建築空間項目,計畫也涵蓋家具製作與識別規劃,團隊從丹下健三選用的御影石中提取多種色彩,依此製作可以彈性因應場景變化的模組化家具。隨著美術館標誌性的巨大天窗完成修復,將充分運用自然光讓石材色調與家具相互襯托,營造柔和寧靜的逛展氛圍。
 

橫濱美術館整修示意圖。(Photo Credit:乾久美子建築設計事務所)


乾久美子分享:「在家具製作過程中,我們與各類身心障礙者共同參與了包容性工作坊。透過實際測試等比例模型,我們獲得寶貴的經驗,進而創造出許多原本難以誕生的家具。希望大家期待美術館的正式開放,親自來體驗這些特別的設計!」
 

橫濱美術館「自由區域(じゆうエリア)。(Photo Credit:橫濱美術館、Photography by 新津保建秀)

 

菊地敦己操刀視覺設計,呼應開放流動的理念


此外,設計師菊地敦己在計畫中擔綱美術館標誌、海報等視覺設計,並與乾久美子建築設計事務所合作,參與空間設計改造,他說:「與新建一座美術館不同,此次挑戰在於如何在尊重原有建築與歷史的基礎上,進行適切的更新與調整。美術館的大廳畫廊樓梯設計頗具特色,一側以方形為主題,另一側則運用圓形。新標誌便從舊標誌的方形出發,將其轉換為相同面積的圓形,形成更具開放感與流動性的構圖。
 

設計師菊地敦己延伸舊有標誌,重塑開放流動感識別。(Photo Credit:橫濱美術館)


這種由原有形態變化、延展的過程,亦象徵本次美術館改裝的核心理念;此外,在「YOKOHAMA MUSEUM OF ART」字體設計中,同樣融入方形與圓形元素,設計團隊試圖在不同形態與風格之間,找到共存與和諧的平衡點。
 

(Photo Credit:橫濱美術館、Photography by 新津保建秀)

 

歡迎回來,橫濱!開館紀念展聚焦多樣性


橫濱美術館將於 2 月 8 日正式迎來全館開幕,開館紀念展《歡迎回來,橫濱》也將同時登場,此展為策展人藏屋美香(Kuraya Mika )自 2020 年出任館長後,首次在館內策劃的展覽,過去擁有任職於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擔任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策展人等經歷。
 

開館紀念展《歡迎回來,橫濱》。(Photo Credit:橫濱美術館)


本次以「多樣性」為視角,圍繞「橫濱」這一關鍵詞,悉心揀擇繪畫、攝影、工藝、影像等藝術作品,以及來自橫濱市歷史博物館、橫濱開港資料館、橫濱都市發展紀念館及橫濱市民畫廊等館舍的文史資料,全面回顧橫濱歷史。此外,展覽還呈現橫濱美術館引以為傲的近現代藝術收藏,包括塞尚、畢加索、雷內.馬格利特及奈良美智等大師之作。  
 

橫濱美術館館長藏屋美香(Kuraya Mika)。(Photo Credit:橫濱美術館、Photography by 加藤甫)


藏屋美香表示:「這次,我們希望藉由多樣性的視角,聚焦過往較少受到關注的群體,例如開港前便已在橫濱生活的人們、女性、兒童及擁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人士。藉此,我們期待為熟悉的藝術作品與橫濱歷史帶來全新發現。當我們深入探索在地歷史時,或許也能從不同角度看待世界的歷史。」 
 

作品依序為第2章「港口開放」展覽作品之一〈自汐留望蒸汽火車通行圖〉,1872,昇齋一景,多色木版,36.8 × 73.5 cm,橫濱美術館館藏(齋藤龍氏捐贈);第7章「美術館的誕生」展覽作品之一,The king's museum, 1966 - Rene Magritte,油彩、畫布,130.0 × 89.0 cm,橫濱美術館館藏;第1章「港口開啟之前」主要展品〈人面附土器〉,鶴見區上台遺跡,彌生時代後期,橫濱市歷史博物館藏。(Photo Credit:橫濱美術館)


展覽名稱「歡迎回來,橫濱」則象徵橫濱美術館在經歷多年修繕後的回歸,藏屋美香說:「它承載著一份希望——無論是曾經旅居此地的歷史人物,或是現今來自世界各地的橫濱居民,我們都希望對他們說:歡迎回來!」
 

第6章「危險的港口」展覽作品之一〈路上〉,1954(1988年沖印),常盤とよ子,明膠銀鹽相紙,49.8 × 35.8 cm,橫濱美術館館藏。(Photo Credit:橫濱美術館)
第3章「開放的港口」主展品之一〈外國女性和服像〉,年代不詳,五姓田芳柳(傳),橫濱美術館藏。(Photo Credit:橫濱美術館)


展覽由八大章節構成,並行回顧橫濱歷史,最早可追溯至繩文時代,帶領觀眾回顧「黑船來航與橫濱開港」、日本美術與工藝品外銷海外的歷程、「關東大地震」災害與振興過程等歷史事件。展覽亦將觸及橫濱的社會發展,像是橫濱開港後迅速興起的遊廓文化、山下公園填海工程(關東大震災後的瓦礫堆填)等社會重要事件。
 

第4章「毀壞的港口」主展品之一〈關東大震災畫卷〉(局部),1923,中島清之,橫濱美術館藏。(Photo Credit:橫濱美術館)
第8章「終於,港口再次開啟」主展品〈春少女〉,2012,奈良美智,橫濱美術館藏。(Photo Credit:橫濱美術館)
Gallery 9歷經大規模改修後,讓自然光盡情灑落,營造出開放感十足的空間,館方在此展示一系列玻璃藝術品,免費入場。(Photo Credit:橫濱美術館)
 


《歡迎回來,橫濱》(おかえり、ヨコハマ)
展覽日期|2025/2/8(六)至 2025/6/2(一)  
開放時間|10:00-18:00(最後入場 17:30)  
展覽地點|橫濱美術館(神奈川縣橫濱市西區港未來3丁目4-1)  
入場資訊|一般 1,800日圓、大學生 1,500 日圓、高中與國中生 900日圓、小學生以下免費  
官方網站|https://yokohama.art.museum/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