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建築 Architecture
Frank Gehry首件台灣建築落腳台中!「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以折疊金屬造型,勾勒流動光影印象 Frank Gehry首件台灣建築落腳台中!「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以折疊金屬造型,勾勒流動光影印象

Frank Gehry首件台灣建築落腳台中!「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以折疊金屬造型,勾勒流動光影印象

台中建築地景迎來世界級之作!普立茲克建築獎大師Frank Gehry於台灣的首件作品「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正式動土,預計2028年完工。以層疊的金屬曲面呼應流動的水波倒影,形塑出宛若水彩畫的繽紛效果。
由中國醫藥大學推動、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Frank Gehry親自設計的「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於今年5月正式動土,預計於2028年完工啟用。這座建築將是Gehry在亞洲極為罕見的大型實作之一,亦是他首度在台灣實現的作品,象徵著台灣在全球建築與藝術地景中的重要進展。
 

Frank Gehry東亞鉅作將落腳台中

 
身為後現代建築、解構主義建築的重要代表人物,於1989年榮獲普立茲克建築獎的Frank Gehry向來以打破傳統建築的線性秩序著稱。他的作品流動感強烈,常呈現非線性、破碎化、不規則性的外觀,藉由材質、結構與空間的重組,創造出有機且動態、宛若雕塑的作品,徹底顛覆20世紀以降的現代主義語彙。
 
Frank Gehry在台首座「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於今年5月正式動土。(Photo Credit: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Frank Gehry最為人知的作品,包括西班牙畢爾包的「古根漢美術館」、洛杉磯的「迪士尼音樂廳」、捷克布拉格的「跳舞的房子」、瑞士Vitra設計博物館,以及預計今年完工的阿布達比古根漢美術館等等。在亞洲,Gehry的足跡相對稀少,除了香港豪宅「傲璇」、位於日本神戶港邊的大型公共雕塑《魚躍》,真正完整實踐其建築語彙的案例如今仍極為罕見。因此,落腳台中的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無疑填補了亞洲建築地景中的一塊空白,人們將可透過這座具標誌性的未來美術館,看見Gehry如何延續他對光影、金屬與有機形態的探索。
 
西班牙畢爾包的「古根漢美術館」。
洛杉磯的「迪士尼音樂廳」。
捷克布拉格的「跳舞的房子」。

一場十年醞釀的建築願景

 
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的誕生,來自一場長達十年的籌劃。2014年,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邀請全球知名的建築事務所SOM規劃水湳校區整體設計,涵蓋教學、研究、醫療服務與生醫園區等多重機能,當中也包含一座作為文化核心的美術館。為此,蔡長海董事長親自參考了30多位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的作品,最終鎖定多年來幾乎只接受特別邀約、不參與公開競圖的Frank Gehry擔任設計者。
 
中國醫藥大學董事委託Frank Gehry設計美術館。。(Photo Credit:台中市政府)
 
蔡長海董事長表示:「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美術館,希望在『教育』、『醫療』與『生技』領域之外,更進一步以『建築』與『藝術』為台灣奉獻心力,透過世界知名建築師的作品,讓世界看見台灣。」這場誠意滿載的邀約,終獲Gehry應允。從2015年開始醞釀構想,歷經無數次跨洋會議與反改設計細節,終於在今年正式動土,邁入實體建構的階段。
 

如水般流動的折疊金屬造型,描繪建築與自然的光影對話

 
造型獨特的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其靈感來自建築物、樹木與天空在水面與不鏽鋼板上的倒影,Frank Gehry在2021年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如此介紹這座美術館。建築選用較柔軟的不鏽鋼金屬作為主要立面材料,透過精密的摺疊與轉折工藝,打造出層疊起伏、流動如波的建築外觀。「隨著日光與天色的變幻,建築表面折射出細緻柔和的光影,彷彿一幅絕美水彩畫般靜謐且靈動」。
 
(Photo Credit: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這種詩意與建築共構的語彙,不僅展現他對材料語言的深刻理解,也使整座建築仿若一幅與大自然產生共鳴的動態畫作,在城市脈絡中譜寫出建築與藝術交融的全新篇章,展現建築對城市美學與生活活力的深遠影響。
 

為台中注入嶄新活力,形塑城市新美學

 
未來「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的落成,將不只是台中新增一座文化設施,更是一場藝術、建築與教育交匯的城市實驗。它的存在,將城市建築從單一功能性提升至富含詩意的空間表達,並與預計年底開館、由市立圖書館與市立美術館共構的「台中綠美圖」串聯,為水湳地區注入豐沛的文化能量。
 
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設計模型。© Gehry Partners, LLP
 
曾為水湳機場原址的水湳經貿生態園區,如今已轉型為融合知識、藝術與永續的新市鎮核心。Frank Gehry將以他獨有的線條與材質語言,描繪一座充滿藝術精神的美術館,也為這片曾經的空軍基地注入嶄新活力,寫下城市地景的全新篇章。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