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界仁《幸福大廈I》,慢速重建80後的末日現實
2012跨2013的倒數10秒你選擇在哪裡渡過?是101的豪華煙火秀,還是自由廣場的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的守護新聞自由沉默靜坐,又或者是到樹林參加立方計劃空間的系列展演計劃〈重見/建社會〉第9檔,由藝術家陳界仁策劃的「拆除前夕」跨年聲音表演?後者同時也是2012台北雙年展的展出作品《幸福大廈I》的拍攝片場,在來自全球各地超過40組的雙年展藝術計畫中,陳界仁的這件作品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都算是一個相當異質而突出的存在。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演員訴說自己的故事,片段的真實經過陳界仁的編纂後又成為虛構的,演員以慢動作的肢體呈現,更進一步地消解了敘事,而產生了如布萊希特疏離劇場的況味,讓觀者在故事之外,使注意力懸置,更進入空間的細節,觸碰作品中廢墟所隱喻悲劇的精神狀態,更直接地面對自我在當代社會中的處境。
此外,《幸福大廈I》這個片長共84分鐘的單頻道錄影,毫無疑問的是件緊貼現實的作品,除了延續陳界仁一貫通過集體搭建場景的工作方法,將拍片現場轉換成不同個體可以相互認識與彼此協助的臨時社群,並共同完成這作品之外,有意思的是,陳界仁更進一步藉由對觀眾開放這個集體搭建的場景──樹林片場,隱身在木工家具製造廠區裡。在片場裡,刻意堆放廢置的老舊螢幕廢墟像座鬼城,抽離日常生活該有的樣貌,陳界仁將電影語言折射到片場,讓觀者靠近在廢墟中隱藏的某些價值觀,直指當前正在發生的都市、社經問題,並開放討論的空間,進行另一種藝術生產、連結與思考。
在1990年代中期以《魂魄暴亂》、《凌遲考》等黑暗狂暴的作品肢解歷史,席捲台灣藝壇的陳界仁,長期關注在社會邊緣失語的、不被書寫的歷史,並實地以作品與行動進行抵抗、碰撞。觀看陳界仁的作品從不是舒適的經驗,正如《幸福大廈I》以一棟虛構的出租公寓為背景,荒涼無依。陳界仁透過連結一群1980年後出生,不同身份背景、無固定工作的年輕人,如失業者、憂鬱症患者、女工、無父無母的飄零女子等,將他們各自生命史中的片段,濃縮重組在虛擬的「幸福大廈」,講述在資本主義結構下,當代社會裡年輕個體「半死不活」,基本生活權、工作權、居住權被新自由主義剝奪而「在地流放」的生命處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演員訴說自己的故事,片段的真實經過陳界仁的編纂後又成為虛構的,演員以慢動作的肢體呈現,更進一步地消解了敘事,而產生了如布萊希特疏離劇場的況味,讓觀者在故事之外,使注意力懸置,更進入空間的細節,觸碰作品中廢墟所隱喻悲劇的精神狀態,更直接地面對自我在當代社會中的處境。
此外,《幸福大廈I》這個片長共84分鐘的單頻道錄影,毫無疑問的是件緊貼現實的作品,除了延續陳界仁一貫通過集體搭建場景的工作方法,將拍片現場轉換成不同個體可以相互認識與彼此協助的臨時社群,並共同完成這作品之外,有意思的是,陳界仁更進一步藉由對觀眾開放這個集體搭建的場景──樹林片場,隱身在木工家具製造廠區裡。在片場裡,刻意堆放廢置的老舊螢幕廢墟像座鬼城,抽離日常生活該有的樣貌,陳界仁將電影語言折射到片場,讓觀者靠近在廢墟中隱藏的某些價值觀,直指當前正在發生的都市、社經問題,並開放討論的空間,進行另一種藝術生產、連結與思考。
此項作品目前正在大未來林舍畫廊的陳界仁「『被流放者』的臨時集會」個展中展出,以大幅輸出與錄像讓觀者更透徹地看見《幸福大廈I》的生產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