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館年度大展!《馮.沃爾夫的花園堡壘》從古典油畫到 AI,帶來 69 件作品橫跨 20 年創作
英國藝術家馮.沃爾夫在亞洲的首次大型回顧展《花園堡壘》於高美館開展,展出近 69 件作品,橫跨他 20 年的創作歷程。從古典油畫到 AI 共創,他以詩意又哲學的方式,探索藝術、科技與文化的交界。
英國藝術家馮.沃爾夫(Von Wolfe)在亞洲的首次大型回顧展,悄悄把高美館變成了一個通往奇幻世界的入口。自 11/15 起正式開展,《馮.沃爾夫的花園堡壘》(The Garden Fortress)集結近 69 件作品,橫跨他 20 年的創作旅程。從古典油畫到人工智慧,從藝術史的深處到未來科技的邊界,馮.沃爾夫以既詩意又哲學的方式,提出了現代觀眾無法迴避的提問:在 AI 時代,人類的想像力將往哪裡去?
(Photo Credit:高美館)
(Photo Credit:高美館;Photography:Nick Knight)
(Photo Credit:高美館)
(Photo Credit:高美館;Photography:Nick Knight)「花園堡壘」展覽名稱靈感源自高雄?
馮.沃爾夫初次造訪台灣時,便被高美館與周邊綠地的氛圍打動。他形容高雄這座城市帶有強烈的想像力與開放性,在其中他找到了展覽名稱「花園堡壘」的靈感。這個名字一方面讓人想起台灣因自然景色而被命名為「福爾摩沙」的歷史,另一方面也指向今日台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中不可取代的角色。他坦言:「如果沒有台灣製造的晶片,就不會有今天的 AI 工具。」因此,選擇在台灣舉辦人生第一次亞洲回顧展,是藝術行動,也是對科技島的致意。
(Photo Credit:高美館;Photography:Studio Millspace)
(Photo Credit:高美館;Photography:Studio Millspace)
(Photo Credit:高美館;Photography:Studio Millspace)
(Photo Credit:高美館;Photography:Studio Millspace)
(Photo Credit:高美館;Photography:Studio Millspace)
(Photo Credit:高美館;Photography:Studio Millspace)以 3 大重要篇章,呈現馮.沃爾夫 20 年創作旅程
在馮.沃爾夫早期作品的展覽區域,充滿對畢卡索與現代主義的再詮釋,同時融入浮世繪與東方元素,畫風狂放又帶着幽默。中期創作則回到文藝復興與藝術史的深處,試圖理解達文西等大師之間的影響與傳承。後期的創作,則是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他開始與 AI 展開合作。
他透過訓練 AI 模型,使其吸收自身創作的視覺結構與語感,生成圖像後,再親手以油畫技法細膩重繪,發展出融合筆觸與演算邏輯的獨特美學。這些作品兼具精緻與張力,結合歷史典故、當代語彙與超現實意象,探討科技與人文、權力與尊嚴、觀看與性別等多重議題,同時回應當代人對自由與自我認同的深層渴望。
(Photo Credit:高美館;Photography:Studio Millspace)
(Photo Credit:高美館;Photography:Studio Millspace)
(Photo Credit:高美館;Photography:Studio Millspace)
(Photo Credit:高美館;Photography:Studio Millspace)馮.沃爾夫認為,人類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正在推動另一種形式的「新文藝復興」,而他的作品正是對此提出的視覺論述。因此可見這段時期的作品,是古典油畫筆觸與演算法語言之間的混血體,充滿神秘性,他不把 AI 當成工具,而是將其視為「共同創作者」。
走入畫中,特別設置 AI 體驗區
「體驗」是進入畫中最直接的方式之一。為此,高美館也特別打造 AI 體驗區,讓民眾可以將自己的影像轉化為帶有馮.沃爾夫風格的數位角色。館方也同時安排多場跨領域講座與活動,從藝術史到設計文化,從現代藝術的運動性到博物館中的時尚語彙,讓展覽的討論能延伸到更廣的生活場景。
(Photo Credit:高美館;Photography:Studio Millspace)
(Photo Credit:高美館;Photography:Studio Millspace)
(Photo Credit:高美館;Photography:Studio Millspace)
(Photo Credit:高美館;Photography:Studio Millspace)更多高美館《馮.沃爾夫的花園堡壘》特展活動詳情與報名方式,可至高美館官網及 Instagram 查詢。
馮.沃爾夫的花園堡壘
展覽日期:2025/11/15-2026/04/19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101-103 展覽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