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ulin首場個展《Steam and hairball》:當聖像金箔遇上獵奇毛球,「可愛」文化的再解讀
藝術家Fulin首展《Steam and hairball》以日本畫工藝結合庸俗與獵奇,解構「可愛」文化,帶點荒誕,卻又有幾分莊嚴?!他以「毛球」與「蒸氣」隱喻情緒,顛覆大眾對「可愛」的既定想像。
「可愛」往往讓人心生喜愛,但背後其實也藏著曖昧與矛盾。 台灣藝術家 Fulin 將這些被忽略的層次搬上畫布,以「可愛」文化為核心,將曖昧、下流與柔軟等元素並至於畫面中。以獵奇與荒誕的符號,結合繁複的傳統日本畫工藝,製造出既親近又不安的視覺張力。他的首場個展《Steam and hairball》日前於奇想會 Whimsy Works 登場(8/22至9/14),聚焦「盲從、自滅、信仰、重生」四個關鍵字,呈現藝術家在不同階段對「可愛」文化的再解讀,以及他持續探索情緒與文化之間關係的脈絡。
台灣藝術家 Fulin 首場個展日前於台北奇想會登場。God hands(photo credit:Fulin)
展名《Steam and hairball》包含兩種意涵:「Steam(蒸氣)」象徵壓抑後的能量釋放,「Hairball(毛球)」則比喻長期盤踞心底的糾結情緒。透過新作與重新處理的早期作品,Fulin 希望觀者能看見他如何將庸俗趣味、邊緣文化與情感積累轉化為圖像。
Waltzing with pollen(cat.cat.cat)(photo credit:Fulin)
Fulin 的創作始終圍繞著「可愛」展開,他將曖昧、下流與柔軟等特質雜揉於同一畫面,呈現與大眾審美不同的樣貌。作品中經常可見惡搞式構圖與個人化趣味,讓「可愛」在他的作品裡產生新的變化。他同時關注庸俗美學、獵奇電影與日系偶像文化,並觀察社會對低級趣味的態度,將這些素材納入作品。對於這次個展,他也提到:「如果世俗的可愛看膩了,可以看看我消化出來的可愛。」
Masklings-①(photo credit:Fulin)
除了題材上的荒誕趣味,Fulin 的作品也呈現出強烈的技法反差。雖然畫面中運用了庸俗與獵奇的形象,但他選擇以傳統日本畫的方式來完成創作:使用金屬箔、礦物顏料、水乾顏料等材料,透過繁複的層層工序,建立畫面獨特的光澤與質感。過程中,他會先在紙上繪製底稿,再以極薄的半透明紙覆描,將整張圖稿轉移到畫布上,一筆一筆「刻」出底稿,再進入金箔與顏料的上色工序。這種嚴謹的傳統手法,使作品帶有厚實而莊嚴的質地。這次展覽也可見他如何利用這些媒材,在不同階段創作中延續與調整主題。
Where am I_ - Left(photo credit:Fulin)
金箔常見於西方拜占庭聖像畫與中世紀宗教藝術,象徵神聖與永恆;在日本繪畫傳統中,金箔也經常用於屏風畫或宗教題材,營造華麗與超脫的氛圍。Fulin 借用這種「聖像式」語彙,卻將其套用在怪誕的動物與庸俗獵奇的形象上。這種莊嚴與荒謬的並置,成為他作品最鮮明的特色:看似低俗的符號,實際上是以最精緻繁複的工藝製成。
roulette(right)(photo credit:Fulin)
Flash baby - shining Peace(photo credit:Fulin)
關於靈感來源,Fulin 多來自日常與獨處時的思考,常將突然浮現的畫面轉化為作品。影響他的藝術家包括會田誠、Antonio López García、Jordi Díaz Alama 與 Michaël Borremans 等。
在本次展覽《Steam and hairball》中,觀眾將看到 Fulin 的新作與早期作品,部分早期作品經過重新處理與修改,帶來不同於原作的面貌,也連結他對「可愛」文化的長期觀察,回應情緒與個人狀態的累積。對 Fulin 而言,創作不只是作品的累積,也包含持續修改與再解讀的過程。
Love(photo credit:Fulin)
《Steam and hairball》整合 Fulin 過去至今的創作,展現他如何透過日本畫媒材,將「可愛」文化與個人情緒進行再處理與轉化。展覽將他的新作與早期作品並置,呈現不同階段的創作關聯與變化,成為他首場個展的重要展現。
Mental battle(photo credit:Fulin)
✌︎(_ω_✌︎ )(photo credit:Fulin)
Fulin 個人展覽《Steam and hairball》
展覽日期|8 月 22 日至 9 月 14 日
開放時間|13:00 — 19:00(每週二、三公休)
展覽地點:奇想會 Whimsy Works(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21巷7號)

壓抑後的能量釋放,及長期壓在心底的糾結
展名《Steam and hairball》包含兩種意涵:「Steam(蒸氣)」象徵壓抑後的能量釋放,「Hairball(毛球)」則比喻長期盤踞心底的糾結情緒。透過新作與重新處理的早期作品,Fulin 希望觀者能看見他如何將庸俗趣味、邊緣文化與情感積累轉化為圖像。

Fulin 的創作始終圍繞著「可愛」展開,他將曖昧、下流與柔軟等特質雜揉於同一畫面,呈現與大眾審美不同的樣貌。作品中經常可見惡搞式構圖與個人化趣味,讓「可愛」在他的作品裡產生新的變化。他同時關注庸俗美學、獵奇電影與日系偶像文化,並觀察社會對低級趣味的態度,將這些素材納入作品。對於這次個展,他也提到:「如果世俗的可愛看膩了,可以看看我消化出來的可愛。」

看似庸俗獵奇,實際上是精緻繁複的日本畫工藝
除了題材上的荒誕趣味,Fulin 的作品也呈現出強烈的技法反差。雖然畫面中運用了庸俗與獵奇的形象,但他選擇以傳統日本畫的方式來完成創作:使用金屬箔、礦物顏料、水乾顏料等材料,透過繁複的層層工序,建立畫面獨特的光澤與質感。過程中,他會先在紙上繪製底稿,再以極薄的半透明紙覆描,將整張圖稿轉移到畫布上,一筆一筆「刻」出底稿,再進入金箔與顏料的上色工序。這種嚴謹的傳統手法,使作品帶有厚實而莊嚴的質地。這次展覽也可見他如何利用這些媒材,在不同階段創作中延續與調整主題。

金箔常見於西方拜占庭聖像畫與中世紀宗教藝術,象徵神聖與永恆;在日本繪畫傳統中,金箔也經常用於屏風畫或宗教題材,營造華麗與超脫的氛圍。Fulin 借用這種「聖像式」語彙,卻將其套用在怪誕的動物與庸俗獵奇的形象上。這種莊嚴與荒謬的並置,成為他作品最鮮明的特色:看似低俗的符號,實際上是以最精緻繁複的工藝製成。


新作與早期作品展出,呈現不同階段創作的延續與調整
關於靈感來源,Fulin 多來自日常與獨處時的思考,常將突然浮現的畫面轉化為作品。影響他的藝術家包括會田誠、Antonio López García、Jordi Díaz Alama 與 Michaël Borremans 等。
在本次展覽《Steam and hairball》中,觀眾將看到 Fulin 的新作與早期作品,部分早期作品經過重新處理與修改,帶來不同於原作的面貌,也連結他對「可愛」文化的長期觀察,回應情緒與個人狀態的累積。對 Fulin 而言,創作不只是作品的累積,也包含持續修改與再解讀的過程。

《Steam and hairball》整合 Fulin 過去至今的創作,展現他如何透過日本畫媒材,將「可愛」文化與個人情緒進行再處理與轉化。展覽將他的新作與早期作品並置,呈現不同階段的創作關聯與變化,成為他首場個展的重要展現。


Fulin 個人展覽《Steam and hairball》
展覽日期|8 月 22 日至 9 月 14 日
開放時間|13:00 — 19:00(每週二、三公休)
展覽地點:奇想會 Whimsy Works(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21巷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