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Art

雲門40,新作《稻禾》與土地和解

「最近大家都悶壞了!池上給我一種安定的力量,稻田的風是生命的呼喚,時光的流動,讓人願意放下一切。」40歲的雲門,在日前發表第168號作品《稻禾》,藝術總監林懷民從「稻米之鄉」台東池上的風、水、土地、陽光出發,耗時兩年的籌備,終於將在今年11月底的國家戲劇院進行世界首演,台灣巡迴演出後,也將赴新加坡、英國、德國等地演出。

這不是林懷民第一次從「稻米」擷取靈感,早在1978年演出的《薪傳》即有觀者所熟知的「插秧」一節,描述開台先民的披荊斬棘的勞動與奮鬥,而1994年《流浪者之歌》也史無前例地將3噸半的稻穗帶上舞台。近10年後,林懷民笑說這次《稻禾》是「稻米情結大爆發」,他說:「我們要相信風水,池上的風、水造就了好米,我第一次去,看到那景象,太驚人、太美。對我來說,稻田要讓我驚訝真的很難得,因為我是嘉南平原長大的,也可以說我有很深的稻米情結。」

首度來到那片沒有立一根電線桿的土地,林懷民深刻地感受到村民對生活的美的堅持,「如果我沒有到池上,《稻禾》將會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作品。我們太熟悉稻田了,一開始我非常困惑要如何呈現,你該如何去描述你的母親呢?那麼尋常,又那麼偉大。」
 
在這樣的前提下,林懷民帶領舞者來到田中央,從勞動中感受最真實的身體,並回歸本質,呈現生命的元素,抽離了敘事,讓《稻禾》包含各種隱喻,在呈現上將不會使用到任何一粒米,而是讓舞者的身體開展出「泥土」、「風」、「花粉」、「日光」、「穀實」、「火」、「水」等7段稻米生命輪迴的章節,結合影像,並搭配美濃客家歌謠、西方歌劇《諾瑪》詠嘆調、亞洲鼓樂,以及池上的稻浪風聲,不只表現稻米,更是關於生命的生死輪迴。

面對當前社會的紛紛擾擾,林懷民引述了林生祥的一段話:「雲門40年來的行動,似乎在創造一種與土地和解的力量,似乎在補償著台灣土地的創傷。和解的力量是台灣一直需要的東西。」林懷民補充說:「當前台灣很多表面的民主型態,但人沒有。我們希望能將人推到一個更遠的地方。」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