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桃園其實有1/3的土地都是山林,而且還包了含閩南、客家、原住民、新移民等各式各樣的族群嗎?
 
2020 桃園文創博覽會《走桃花RUNNING TAOYUAN》將帶你重新認識桃園這片土地,10/31-11/08 在「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正式開展!此次展覽共分為三大主題,包含重新探尋桃園地貌與人文的「走桃花」;探入原住民、客家、教育、農業、青年議題的「結桃子」;以及集結市集、跨域工作坊與講堂的「大桃林」。
 
展覽如一場與地方的重新對話,總策展人王耀邦(格子)說,這次各區的策展人、藝術家都不再透過二手的資料理解桃園,而是「直接進到桃園」踏入田調現場,聽在地人最私密的故事、跟著原住民打獵、登上眺望桃園的山頭......,用身體感受深掘此刻的桃園。無論你是在地人或外地人,看完這次展覽或許都會對這裡有全新的認識!
第一展區「走桃花」:透過土地、族群、記憶,重新認識桃園
 
「在『走桃花』展區其實是在重新建構一種新的認同,對土地的認同、族群的接納、對桃園的記憶。如果可以透過這三件事重新看待桃園,對在地人、外來人都會有全新的感受。」總策展人格子說。


策展團隊利用桃園在地常見於溫室農業的鍍鋅管料,以及在地紡織工業生產的輕透布料,來搭設出具視線穿透性的外骨架,並挪移了眷村立面的斜頂和立面印象,為紅磚灰瓦的眷舍群創造嶄新面容。(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從研究桃園在地作物與自然生態的田野過程中,策展團隊逐步納植物景觀於整體空間涵構,特邀CN Flower總監凌宗湧擔綱植物景觀設計統籌,將桃園的山野意象植入眷村現場,融合眷村原有的老樹空間,植物景觀縫合空間敘事,為觀展體驗增色。(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1. 登上山,用另一種高度看待桃園:《一種高度|三分之一桃園》 
 
我們如何認識桃園?「以前仔細重新認識一個土地時,其實很簡單,就是探勘。但現在,很多人對土地的記憶卻是分裂、脫離的」總策展人格子說。

眷村房舍矮小,「峰之間」展區空間中特意在天花板設計鏡面,延伸出山林的高度。一旁放置北橫國家公園的「山林護照」模擬,呼應桃園近年正申請規劃的「北橫國家公園」,其範圍涵蓋許多珍貴的中級山林資源。(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以產業的活動來看,桃園是一座由傳產、航空、交通、農業交織而成的工業之城,但回到人文地理的視野,許多人也許忘記了桃園是一座擁有 ⅓ 自然山林腹地的山林之城,她不只孕育出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拉拉山水蜜桃,更蘊藏豐沛的人文與自然生態系統資源,台七線北橫公路沿線的三民、復興、羅浮、高波、榮華、高義、蘇樂、巴陵,每個地名都指向了獨特的山林文化與部落故事。


展場亦提供放大鏡,供民眾觀賞空間中草木、昆蟲的細節。(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復興區的中級山(介於郊山與百岳之間)擁有真切從自然出發的「桃園性」。本展區以「復興三尖」之一的「那結山」攀登作為引子,將眷舍化作一間讓你感受桃園山林自然的場域。從土壤、樹葉、森林、山峰,一層層自社會中走向一棵樹、再走向山,腳下腐植層土壤鬆軟、樹木與植物的氣息散溢於空氣,讓身體重回創造性的視野,採集匯聚一種深刻的感知。
 

「葉之間」展區關注海拔1500-3000公尺中級山域豐富多變的林相。展區以桃園那結山實地野外採集之落葉腐植層、中級山蛾類、蕨類,引導觀者認識桃園珍貴的中級山域資源。(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分區策展人:王耀邦(格子) / 格式設計展策總監 
參展人(按姓氏筆劃排序): 呂忠翰/台灣探險家、吳士緯/蛾類研究者、李秉軍/專職插畫家、林暐翔 / 植物生態教育研究者、凌宗湧/花藝生活美學家、詹偉雄 / 社會觀察家、陳敏佳/山岳攝影師
展覽策劃執行:格式設計展策
植物景觀統籌設計:CNFlower
 
2. 從閩南、客家、中文、越南話中,聽見多元的《一種頻率|桃園之聲》
 
桃園其實自清代即匯聚了原住民、閩南、客家人,近代因工業區設立還有外籍移工、新移民等各式族群,但關於生活、族群該如何言說?藝術家梁懷志從自己的家庭背景切入,媽媽是閩南人、爸爸是外省人,而作為孩子,自己就像是族群融合的結果。他將父母對孩子愛的表現—搖籃曲,作為此次創作靈感。

展區中也陳列了此次採集的四個口述故事,或許你會看到 19 歲離鄉背井嫁來台灣的越南女孩、客家阿姨嫁進閩南家庭,她們生活中的爭執、誤解或有趣的故事。(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策展人黃偉倫(Frank)與梁懷志走訪桃園各區,採集關於各個族群語言、生活習慣的故事,在「一種頻率」透過各族群父母親對孩子吟唱的搖籃曲或童謠,梳理象徵桃園長久以來多元文化融合之下的生活樣貌。
 
展區中懸吊裝置貫穿過往眷舍的居住空間,搭配播放不同語言的搖籃曲、童謠、打油詩,隨著自然風輕輕擺動,像是寶寶床頭的音樂鈴吊飾一邊旋轉,一邊映射繽紛而溫柔的光色。
 

(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分區策展人:黃偉倫 / 草字頭 Double Grass 創辦人、梁懷志 / 新媒體藝術家
特別感謝:田郡渝、阮清夢、黃素美、馮家媛、陳春梅 
內容策劃:草字頭、梁懷志 
策劃執行:姜秉汎、梁懷志、黃偉倫、黃渝晴 
影像紀錄:潘怡安 
採集協力:桃園藝文陣線 杜彥穎
 
3. 在無生無相的透明空氣,感受《一種共生|桃園的記憶》  
 
記憶像空氣一樣,看不見、摸不著,卻真實存在又十分脆弱。「一種共生」以半透明的包材呈現對記憶的感受,擷取漂浮於人心、記憶、文化與生存的透明記憶,透過思緒的重量、生態的質地、場域的溫度、世代的風味,以文字、影像附著在充滿空氣的材質中;懸掛、膨脹、填滿、壓縮所有關於桃園的記憶,將人物的心聲、環境的呢喃、空間的叨絮、食物的低語好好地搜羅,澄澈透明的文化底蘊,也將重構成屬於桃園的群體記憶。
 
「記憶跟故事很像是半透明的,當我們穿透記憶看到環境,其實就是一種傳遞。」策展人方序中說,展覽透過影像與文字,不僅呈現了「過去」的積累如何成就「現在」的城市樣貌,也透過這些記憶反思「未來」的可能性。

「泡泡紙就是一種耗材,他被拿來包裝,同時又被丟棄,這種可拋棄的東西很像家的感覺—保護你、給你安全的空間,但你時常不特別在意,但需要時又總會療癒人心。」方序中說。(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戶外空間作品影像以放大桃園的自然景觀,以不同的視角觀看這片土地。
(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在過去做為眷舍廚房的空間中,可以看到許多為了因應所需而設的生活痕跡,展品也呼應場地,呈現桃園在地食物的細節。
(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本區以桃園十張不同的臉孔組成,也象徵多元與共的力量。
(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分區策展人:方序中 / 究方社 JOEFANGSTUDIO 創意總監
平面設計:張瑋芃/究方社 
專案企劃:陳安娜、蔡宜芸/究方社 
記憶採集:大大/之外 Zwhy 
空間規劃:Joshua Shen/I.E.D.S. limited
 
第二展區「結桃子」:擾動桃園!用設計為在地議題帶來新方向
 
「『結桃子』透過不同的題目擾動桃園正在發展的事,但每個題目都有個新的方向。設計可貴之處不是設計師,而是設計跟原本在做事的這群人產生新的方向,影響到原本在做的事,讓大家對文化、政策有個新的想像是這次展最難能可貴。」總策展人格子說。
 
「結桃子」議題區整合了五局處,藉由對文化議題的擾動,媒合地方政府、產業與設計進行未來性的實驗探問,為產業製造正向推力,包含對應客家事務局的『一種回歸|翻轉客家新花布』、對應教育局的『一種探索|如果山是一所學校』、對應農業局的 『一種創新|新芽浪潮』、 對應原住民族行政局的『一種在地|發現!最野桃原味』,以及對應青年事務局的『一種未來|2020 桃園設計獎 —— 前衛創造』,透過展示具體的行動方案,包括非典型教育的想像、原民飲食創作的新切點、翻轉傳統客家花布的時尚演繹等,皆打開觀者對設計與產業的認知。


(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1. 一種回歸|翻轉客家新花布
 
「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客家人都居住於山區?桃園觀音至新屋一帶,分佈著一群深具在地文化且有保存與推廣意識的「海洋客家」族群。「海客」為了適應「風頭水尾」的地理環境,發展出農漁兼作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在性格、飲食及生活方面,都與大眾對傳統山客印象有所不同。


以漁網的「線」作為圖紋發想元素。(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如果「油桐」是山區客家人的象徵,那麼「黃槿」就是海客的文化代表!此區以黃槿作為「點」元素設計花布。(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提及客家傳統圖騰,最為馳名的當屬客家花布給予人的強烈印象,往往成為客家相關慶典活動的文化象徵。但若論及傳統服飾與花布紋飾在創新應用的層面上,較難跨越其既有印象,本展區主體以「一種回歸|翻轉客家新花布」為主軸,邀請曾與國際品牌NIKE合作的跨領域插畫設計品牌 ELEBBIT 設計師劉正堃(Abei)&張芝菁(Gigi),與擁有時尚品牌實體經營與設計經驗的 WISDOM® 主理人齊振涵。藉由實地田野調研,採集海客元素進行設計創作,過程中協同桃園在地產業新光紡織,提煉出屬於桃園海客文化的新視覺圖騰。不只為了求新,而是期待藉由踏查客家文化精神的過程中,翻轉既定印象形成一種理解的回歸。企圖憑藉設計與時尚的推力,讓客家文化成為日常,尋找客家花布新魅力! 


台灣傳統漁業「石滬」文化,也被用於花布設計元素。設計團隊採集當地鵝卵石,拓印出帶有粗糙邊緣的「面」,重疊設計出美麗的圖紋。(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分區策展人:劉正堃、張芝菁 / 大象兔有限公司 
共同策展人:齊振涵 / WISDOM® 主理人、王耀邦(格子) / 格式設計展策總監 
展覽策劃執行:大象兔有限公司、格式設計展策 
海洋之聲裝置:張巧怡 / SOUNDS OF THE SEA 藝術家
 
2. 一種探索|如果山是一所學校
 
如果山是一所學校,她可以給予我們什麼樣的啟發?
 
許多人也許還不知道,桃園地區的山林資源佔地達1/3,擁有最為多樣的生態系統與豐富的地形地貌,本展區以實際的山林課程探索作為未來推動國小學生「面山教育」的一個契機,將桃園在地的特有中級山自然風貌納入教育的一環,帶領桃園八德大忠國小的師生一同在3天2夜的行程中走訪桃園「復興三尖」中的那結山。當都市中常見的輔導課、美術課、體育課、自然課、戶外活動等課程都在自然生態的擁抱中發生會是什麼樣的姿態?教育的層面非常廣闊,以山為師,打開圍牆,躍上野性的桃園,歡迎一起進入山的教室。


走入山的教室「一種探索|如果山是一所學校」。(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生態廁所」如廁後加入木屑,即可吸水除臭。(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分區策展人:王耀邦(格子)/ 格式設計展策總監 
參展人(按姓氏筆劃排序):呂忠翰/台灣探險家、吳士緯/蛾類研究者、林暐翔 / 植物生態教育研究者、凌宗湧/花藝生活美學家、陳子倢(扣扣老師)/ 親子創新教育專家、陳敏佳/山岳攝影師
展覽策劃執行:格式設計展策
 
3.一種創新|新芽浪潮
 
「一種創新|新芽浪潮」將豐富的桃園土地形態與農業發展帶入展覽核心概念,企圖展現「農業美學X城市景觀X在地職人X在地物產」,以一種彼此相互形成、依存與循環的關係存在,並強化產業鏈四元素 — 產地、製造、銷售、文化。 透過人物故事,讓人與物產幻化成深刻情感,帶出真實在地的人文溫暖。在城市、鄉間、農田裡的每個微小移動,感受空間中的溫度、氣候及光影變化,與自然同在。仔細觀察每一片葉子、每一個經脈、每一次呼吸,在細微的變化下,緩慢生長,將「產地」作物連結到「農民」、貼近「桃園」。 


「一種創新」展場中的土壤來自桃園在地農友莊玉隆經過20年實驗製作,以牡蠣殼粉與稻穀為原料的「培養土」,散發著淡淡香氣。(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吃過各種蔬菜,但你看過它們的種子嗎?展間陳列了芥藍、甘藍、韭菜、甜玉米......各式種子。(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分區策展人:徐景亭 / 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負責人
專案統籌:吳怡萱 
空間規劃:胡志程 / 青沐室內設計 
視覺統籌:形容事物所、東海醫院設計
 
4. 一種在地|發現!最野桃原味
 
桃園如同台灣原住民的文化櫥窗,為西部原住民人口最多的城市,僅次於花東地區。多元的族群發展出自有的文化脈絡,其中獨特的飲食風貌承襲自1,800年前祖先族人的傳統飲食方式 ——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充滿溫度與深刻的風土智慧。


(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烹飪是人類身分認同、生物特性與文化的核心,本展區主題以「一種在地|發現!最野桃原味」為核心,自桃園原住民原鄉 —— 復興區切入,邀請擁有原民餐飲文化及食材研究經驗的 EMBERS 主廚郭庭瑋 (Wes),與本次桃園文創博覽會的總策展人王耀邦共同策劃,以「風、水、火、土」四大元素為軸,深入復興山林部落進行田野勘查,追溯探究狩獵、漁獵、野菜採集到農耕文化等,經由原民飲食文化的展策鋪陳梳理,最終實際打破食物印象的界線,創作出屬於當代的新原民料理,輔以視覺與形象規劃策略,以及藉由桂竹這項跨越文化、生活、空間的在地產業,提供觀展者新的飲食文化路徑,重塑桃園原民新魅力,發現!最野桃原味! 


(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在風火水土的餐桌,閱讀主廚 Wes 透過不同傳統文化面相切入的體驗與感受。(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展場中搭建了原住民於捕獵時臨時建造的「獵寮」,以竹構成的空間堅實耐用。一旁亦可體驗切鋸竹子製作水杯。(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分區策展人:郭庭瑋 / EMBERS 主廚、王耀邦(格子) / 格式設計展策總監 
文案統籌:陳志煌 / Fika Fika Cafe 創辦人
行銷海報文案:阿潼
內容攝影:陳敏佳 / 明室意念 負責人
在地合作:桃園復興區卡普部落、桃園市復興桂竹產業發展協會
特別感謝:瓦利斯‧哈勇 / 泰雅族藝術家、羅程瑋 / 文化工作者
田調照片協力:桃園市復興桂竹產業發展協會、林佳翰
展覽策劃執行:格式設計展策
植物景觀統籌設計:CNFlower
 
5. 一種未來|2020 桃園設計獎 —— 前衛創造
 
「透過設計,預見未來」 由青年事務局主辦的桃園設計獎,自2018年以來已吸引上千名年輕設計師投稿,參賽者平均年齡不到25歲,作品來自全國與十數個不同的國家與地區,這場桃園在地的設計競賽,不只展現桃園青年們堅強的設計實力,多元的參賽者也創造多樣的競賽面貌,這場設計盛事讓臺灣的設計能量在桃園匯集,激發全新的火花。

本次青年局「一種未來」展區將以實體和數位方式,展出今年桃園設計獎入圍的45件作品,一同搭上臺灣設計師們前衛的思維浪潮,自新銳設計師之眼,看見傳統上的創意革新、預測未來設計方向!
 
分區策展單位 SyndAvant
 
第三展區「大桃林」:市集、工作坊、講堂都在這!打開你對桃園的新想像


「大桃林」棚架。(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1. 大桃林市集|跨域共感的交流,桃花源中,第一現場互動
 
文化從哪裡來、產業往哪裡去?「大桃林市集」集結在地文化、產業與創意的跨域能量展現,透過五大桃林展售合一的實際體驗,邀請民眾從議題過渡到體驗,結合日常生活、飲食文化,一窺桃園文創產業的多元可能,更能在遊逛的過程中透過第一現場與桃林主人互動,更加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脈絡與故事,探索發掘在地魅力。
 
■ 文化田/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X格式設計
參展廠商:源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Alpha Coffee & Tea、O'right 歐萊德、Gogoro、Habbit cafe & dessert、The_tribus2019、今日皂、manual_for_all、Miss Cyndi 欣蒂小姐、Soupy Tang 湯舒皮
 
■ 客家庄/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X大象兔 
參展廠商:劉記茶業 LIU JI TEA CO.、金銀豬飽米食坊
 
■ 農茶所/ 桃園市政府農業局X東海醫院 
參展廠商:新屋巢農、菜菜市集、手做景觀、農區奉茶
 
■ 經品店/ 桃園市政府經濟發展局X地平線文化 
參展廠商:Luft Cube 空氣淨化器、DB BREWERY 臺灣在地冠軍酒廠、三木工作坊、胖子肉鬆、巴索幸福部落、醀妹 WeMeei、SychWood 新玉清木器、新百王餐廳、愛豐盛文創咖啡館、艾蜜莉手作
 
原野味/ 桃園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X好福食研X格式設計
參展廠商:13個手感烘焙、原昇酒業、復興區農會產銷班第八班、Qenay na bamboo
 
2.桃林工作坊|文化X設計X產業走桃花,展期9天多達21場工作坊體驗桃林魅力
 
桃林工作坊從「文化」、「設計」、「產業」三個面向切入,結合 2020 桃園文創博覽會各展區主題及內涵,邀請桃園在地產業、客家原民文化職人、藝文工作者、展覽參展人等,為走桃花 RUNNUNG TAOYUAN 客製多達21場系列工作坊,匯聚地方魅力及設計能量,將桃園文化以活的姿態與民眾分享,開創對於桃園的城市品牌印象。 


(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3. 桃林講堂|5場展期週末限定桃林講堂,聽桃林深處人家的娓娓道來 
 
桃林講堂邀集臺灣各方好手,以文博會著眼議題,從地方到世界、從創意到經濟、從人文到山林,透過對談形式展開交流思辨,引領民眾重新挖掘桃園的多元族群及自然山林,解析地方文博會的前瞻性與經濟力。


(Photo Credit:格式設計展策)

配合文博展期,另有由中壢火車站周邊壢警町、壢小故事森林、中平路故事館等館設組合而成的「城市筆記本」衛星展區,邀請觀者感受桃園厚植的文創能量及其如桃花綻放般的多元城市魅力。
 

編輯/林沛伶

◼︎2020 桃園文創博覽會《走桃花RUNNING TAOYUAN》
展覽期間|2020/10/31(六)-11/8(日)
展覽時間|09:00-18:00
展覽地點|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 (桃園市中壢區龍吉二街155號)
活動官網|www.runningtaoyuan.com
*免費入場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