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裡的高架道路縮短地方往來的距離,每當飛車駛過橋面,是否曾有個瞬間好奇橋下那群與你平行工作、生存的人們?台北人的記憶裡,橋下也許是假日花市,更多片段可能是尋找停車格的畫面,然而每個橋下空間都如一座島,裡頭不同的故事,緣份得夠深才看得見。
 
這回,11月底「場外 OFF-SITE」策劃了一場《橋洞 Bridge Hole》計畫,打開建國高架橋下與八德路口不同的聚落生態!你可以聽聽藝術家法咪咪X顏社春豔為一旁「計程車休息站」司機寫的洗腦新歌〈Charlie的叭叭洗澎澎〉;看看藝術家梁懷志X滕孟哲在被封上矽酸鈣板、未來不知去向的八德市場,打上〈建八隱園〉的房屋建案計畫,批判思考空間、生活與權力結構的關係。
「為尋求更多的空間和更快的速度,人們建造了橋,使交通離開地面。然而,當橋上的一切日夜加速,催起一座都市的疾速成長,橋的背面卻隱藏著一個個時空凝滯、消失於地圖上的空間 —『橋洞』。
進入橋洞,我們探索、詰問,並與其中之一切相擁。透過實踐與交流,重組邏輯與想像,於此建構出各式的社交行動及藝術介入計畫,反思當代社會面對都市生態的姿態,也檢視文化與生活之間,那些持續被遺忘卻未曾消失的緊密關係。」
——場外 Off-Site


經過一年駐點擾動觀察,11/19-28「場外 OFF-SITE」將在建國高架橋下、八德路口與大家分享《橋洞 Bridge Hole》系列企劃作品。(Photo Credit:場外 OFF-SITE)
 
其實「場外 OFF-SITE」在 2018 年就曾於八德市場企劃《超級市場 SuperMarket》,將藝術帶入閒置已久的攤位,讓更多人接觸了解這個場域。去年開始,他們則開始長時間駐點,邀請超過 30 位不同領域創作者,一同進駐建國高架橋下與八德路口無人使用空間,陸續透過 Dust Club 線上討論會、The Case 主題策展 I、The Room 主題策展 II、Projects 創作計畫、Friction 橋洞論壇等五大項目展開《橋洞》計畫。
 
作品散佈於橋下室內與室外,走著走著,就會遇見不同的故事。


(Photo Credit:場外 OFF-SITE)

(Photo Credit:場外 OFF-SITE)
 
高架橋下有市場?有計程車休息站?跟著〈Projects〉創作計畫 6 件作品認識「橋洞」
 
〈Projects〉為不同背景的藝術家創作的六件作品,他們的參與並非企圖改變城市樣貌,反而像把自己當作一塊海綿,讓建國高架橋下八德市場、計程車休息站、陽光加油站橋下聚落的生活樣貌,以及於此耳聞產業變遷、歷史痕跡,在一個個日與夜裡「介入」自己的生活。
 
在這裡,梁懷志的歐風建案計畫〈建八隱園〉廣告大肆包圍了市場外牆,如同對八德市場攤商遷移強而有力的無聲批判;或藝術家莊翔晴將在市場特殊的隔間住了8日,過程裡的不自在、對權力關係的體認紀錄成〈秘密通道〉,投影於隨處可見紙箱堆裡;而法咪咪與「顏社」饒舌歌手春艷合作,非常 chill 的將年輕計程車司機生活拍成潮流 rap 歌曲 MV〈Charlie的叭叭洗澎澎〉,在政府圍起的矽酸鈣板旁洗腦放送。


計程車司機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但多少人想過他們的想法呢?〈Charlie的叭叭洗澎澎〉中,法咪咪描述他的年輕計程車司機朋友Charlie載著他走跳街頭巷尾,描述他的日常與對未來的想望。(Photo Credit:場外 OFF-SITE)


梁懷志X滕孟哲〈建八隱園〉靈感源自八德市場經過兩次協調會,以及被鑑定為海砂屋後,南半區的攤位都被封入矽酸鈣板內,未來發展尚未確定。在這片白色擋板上,藝術家將其比擬為施工中的房屋,在外頭貼上建案廣告,透過勾勒「城市美好生活」,展開對權力、空間、記憶的反思與批判。(本案販售的是如市場內擁有夾層的建築,四坪的樓中樓!)(Photo Credit:場外 OFF-SITE)
 
場外 Off-Site 團隊提到:「經由『橋洞』我們得以探索、質疑,並與公共空間以及所在其中之一切互動,不將公共空間視為另類的展覽場地,而是相互學習與實驗的場所。藝術存於公共空間中無預期的場所與地點、多元觀眾和隨機的路人、可變的時間框架在此可見。」
 
六件作品在藝術家駐紮的場域裡,成為詼諧趣味的媒介,帶大家走進不同族群的生活,同時也望見那背後權力結構。
 
在高架橋下的轉角處是個回收區,有時可能堆放紙箱瓶罐、有時可能有老鼠經過,在此有個霓虹燈管寫著「悶悶的嗎」並附上一組供大家撥打的電話,這是藝術家洪芷寧〈衛生的冬暖夏涼〉訪問四組過去曾擔任衛生股長的人,把他們的故事記錄下來,拿起手機撥打吧,聽聽幾個解悶話題。(Photo Credit:場外 OFF-SITE)
〈美美的國度〉是姜秉汎在八德市場外圍開的一家美甲店,邀請專業美甲師們以他們採集到的故事為藍本,運用在市場裡被丟棄的物件進行美甲,在此你也可以帶走一雙屬於橋洞的藝術美甲。(Photo Credit:場外 OFF-SITE)
由張碩尹、鄭先喻所創作的〈她與你與她的戀愛〉是一款流連於性與情愛的成人遊戲,由附近已被拆除「光華橋」過去乘載電子商場、各種在此販售流淌的情慾影片為靈感,以少女養成遊戲為敘事軸線,邀請大家下載手遊,在三個月的時間裡,每晚聽一點故事,沉浸式體驗。(Photo Credit:場外 OFF-SITE)
莊翔晴發現八德市場建築有特別的「夾層」,如同小套房一樣,是某些攤販下班後的棲居之所(如果到美甲小屋找找,那兒就有一個這樣的夾層)(Photo Credit:場外 OFF-SITE)
 
橋下每週看不同主題策展〈The Case〉、〈The Room〉
 
除了精彩的〈Projects〉作品,橋洞也帶來兩組主題策展。
 
〈The Case〉以橋樑下人們生活的樣貌、互相交流的狀態為依據,選出六個主題:進食、社交、睡眠、生產、清潔、信仰,邀請創作者討論創作,在半年的時間裡,每週展覽帶來當地的擾動,讓橋洞的空間塑造出自己的個性,持續地向周遭環境發出些許聲音。 


〈The Case〉展出以進食、社交、睡眠、生產、清潔、信仰為主題的系列創作。(Photo Credit:場外 OFF-SITE)

(Photo Credit:PeilingLin)
 
〈The Room〉則將主題從日常行為擴展到空間權力關係,以「Dominate」(有支配、控制之意)作為討論的出發點,每週輪替的展覽檔期接力,在尺度、形式到周邊社群進行不同層面的探索。比如在八德市場內有間被 Off-Site 團隊暱稱為「愛馬仕小屋」的橘色紙屋,其實是藝術家孔維傑在展出〈美美的國度〉的小店鋪內創作一件填滿空間、外型不規矩的量體,在此只留下狹小的斜切空間,引人思考這樣難以使用的空間,在城市中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又是誰有權「dominate」空間?這又是否為人們相互競逐所產生的狀態?


想像這個量體塞進美甲小屋之中,建築內就只剩下斜切面所留下的畸零空間,藝術家孔維傑藉此探討城市裡空間的競逐關係。(Photo Credit:PeilingLin)
 
此外,展期間也在線上線下同步進行擾動,有包含以「摩擦力 Friction」為題的系列論壇,由創作者分享過程裡與場域的碰撞,並邀請國內外藝術家、設計師、建築師及策展人,分享藝術介入公共領域的切身經歷;「Dust Club 線上討論會」則邀請不同領域的創作者與人類學者於 Clubhouse 討論每月主題:進食、社交、睡眠、生產、清潔、信仰,過程中創作者也能彼此交流分享,汲取與建構屬於台灣文化養分。


荷蘭設計師Jurgen Bey x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助理教授蕭有志進行橋洞論壇。(Photo Credit:場外 OFF-SITE)
(Photo Credit:場外 OFF-SITE)

(Photo Credit:PeilingLin)
 
或許初次來到「橋洞」就如愛麗絲進入夢遊仙境,每件作品都帶著魔幻色彩,有些古靈與神奇,但其實這些都是真實存在於我們生活周遭,只是眼界未及。
 
 ■ 橋洞 Bridge Hole 
展覽日期 : 2021.11.19 (五) - 11.28 (日)
展覽地點 : 建國高架橋下 x 八德路口
開放時間 : 11:00-16:30 (週六延長至18:00)

編輯/林沛伶

橋洞參與創作者:
- Projects:FAMEME、張碩尹、鄭先喻、洪芷寧、梁懷志、姜秉汎、莊翔晴
- The Case:柯景瀚、陸宜辰、趙永寧、黃郁媚、陳亮融、賴威宇、滕孟哲、熊元培、徐瑋璐、張家翎、李世焄、陳聖文、劉軒慈、鍾想想、潘怡安、Kyle Kennedy、楊維綸、仝夢東
- The Room:張雅筑、龔寶稜、孔維傑
- Dust Club:顏仕宇、文振庭

場外 OFF-SITE 
場外 OFF-SITE 成員來自不同背景,透過展覽策劃,實踐當代藝術與都市介入的各式可能。2011 年成立於台北,作為展覽場所和聚會地點,我們挑選不同的公共領域進行研究、互動、討論、製作和展演。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