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日常視角發現靈感!新銳設計師安格斯拼貼出工地師傅的幽默與心酸
江奕勳(Angus)是近年來最受矚目的時裝設計師!2015 年 Angus 創立同名品牌「ANGUS CHIANG」,更前進巴黎男裝時裝周,登上國際舞台,是首位入圍法國精品集團 LVMH PRIZE 時尚設計大獎的台灣設計師,受到如《WWD》、《i-D》、《BoF》等知名媒體的報導與讚賞。
今年 29 歲的他,自大學畢業以來一直走在同一條路上,以中性風格與台灣文化為思考,過往服裝秀中幽默的詮釋手法加上繽紛色彩,創作出「ANGUS CHIANG」獨特的拼貼美學。
這次他循著過往時裝秀的精神,從觀察日常搭車路徑中的大型廣告、舉牌先生、塗鴉圍籬等工地周邊發想,並實際探訪工地與師傅們聊天,將不同工種師傅們幽默又樂天的對話內容放上展覽!

此次策展人江奕勳(Angus)。(Photo Credit:工家美術館)

展場中設有一打卡字板區,讓觀眾可以拍照分享。(Photo Credit:工家美術館)
單一與繽紛色彩交織下「師仔」的工地心聲,直白卻有力
也許你想 Angus 大概會從服飾出發策展,但對他來說服裝只是一種呈現的載體,而非必須依循的結果!
此次他以城市工地旁常見的抗議布條、廣告銷售與塗鴉發想,製作多個懶骨頭休息區與旗幟,上頭寫「認命不認輸!愛拼甲ㄟ贏」「曬太陽的日子啊」「買的是浪漫滿屋」、蓋的是汗水滿屋」......各種甘苦又逗趣的標語。
此次他以城市工地旁常見的抗議布條、廣告銷售與塗鴉發想,製作多個懶骨頭休息區與旗幟,上頭寫「認命不認輸!愛拼甲ㄟ贏」「曬太陽的日子啊」「買的是浪漫滿屋」、蓋的是汗水滿屋」......各種甘苦又逗趣的標語。

以施工圍籬的藍色調作為展場主述,單一色彩的空間加上混亂而飽和度高的裝置藝術,利用有限的空間營造最直接、衝突的台式美感。(Photo Credit:工家美術館)
在 Angus 的觀察中,工地像是一座座臨時的「移動城堡」,工地圍籬標誌出城內與城外。
工人們走出「城外」,也許常看見圍籬上貼著五顏六色的各式布條、抗爭,聽著人們抱怨施工噪音等各種訴求;回到「城內」卻仍是認份工作,因為「我也要生活!我也有家裡人要照顧!」。展中一句句直白話語,大部分都是 Angus 與「師仔」們的聊天內容,面對生活的無奈與心酸刻苦,氣概粗獷的他們不會與人促膝長談,卻不時流露在工作上隨口聊天的玩笑之中,這也是他們幽默面對生活的處事之道。
工人們走出「城外」,也許常看見圍籬上貼著五顏六色的各式布條、抗爭,聽著人們抱怨施工噪音等各種訴求;回到「城內」卻仍是認份工作,因為「我也要生活!我也有家裡人要照顧!」。展中一句句直白話語,大部分都是 Angus 與「師仔」們的聊天內容,面對生活的無奈與心酸刻苦,氣概粗獷的他們不會與人促膝長談,卻不時流露在工作上隨口聊天的玩笑之中,這也是他們幽默面對生活的處事之道。

展場中堆滿懶骨頭,讓民眾以親切的方式看見工班師傅們的幽默,也提供師傅中午休息空間。(Photo Credit:工家美術館)


除了展覽外,門票設計亦將主視覺與面紙包結合,以趣味手法轉化「台式廣告」,不僅從我們所記憶中的台灣味運用在展覽創作,更讓大家認識工地精神與文化。(Photo Credit:工家美術館)




這次也同步推出展期限定商品,包含短袖T恤、托特提袋與針織長襪,將抗議、布條等視覺化為商品上的幾何圖形,留白的空間則讓你自行想像屬於你的幽默語句!一開展就受到大家喜愛,超值得入手!(Photo Credit:工家美術館)
走在二樓美術館中,房屋廣告、工程標語的台式美學滿得溢出眼界,Angus 將這些深植於日常的場景大量輸入,一看就能勾起記憶中某段施工街景,讓我們似乎也與不熟悉的工地有了某種連結,重新思索台灣如何呈現當代美學與文化自信。
MOT TIMES 接下來也將專訪設計師 Angus,聽聽他首度策展的想法,以及他為何一直在同一條設計路上,又是如何讓品牌 ANGUS CHIANG 說出屬於台灣的美感?(敬請期待!)
MOT TIMES 接下來也將專訪設計師 Angus,聽聽他首度策展的想法,以及他為何一直在同一條設計路上,又是如何讓品牌 ANGUS CHIANG 說出屬於台灣的美感?(敬請期待!)
編輯/林沛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