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今日有大量的建築隨著時光漸漸褪去原有風華,如何面對這些時代的印記、融入當代實際需求,是許多台灣當代建築師必須思考的挑戰。
 
位在桃園逸光幼兒園旁,原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中科院)作為國軍福利站之建築即是一例。在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操刀改造下,新建築融合幼兒園擴增的教室空間與社區圖書館功能,保留了受路易斯康影響的現代主義個性,同時將建築師最初以「圓」發想的設計加以延伸,並重新做動線分流。作品以《幸福的光圈 Circle of Happiness》為名,入圍今年美國《Architizer》A+Award!
延伸現代主義美學,打造幼兒園與圖書館複合建築
 
原建築由留學美國賓州大學建築系的軍官建築師李基步先生設計,建築量體由幾何線條勾勒出極簡風格,正立面以拱形大開口及弧形陽台強化建築自明性,左右側立面則分別有弧型觀景陽台與圓窗,略具戰後現代主義建築樣式。

原建築於民國74年由中科院設施供應處自辦設計及監造,因中科院曾為國防部管轄,建築館舍命名承襲軍方營產編碼方式,命名為「635A館」。在整建前的照片可看出其略具戰後現代主義樣式的設計語彙。(Photo Credit: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然而在民國 103 年中科院轉型為行政法人後,除了二樓轉作社區圖書館、中科院宿舍管委會使用外,空間便閒置了下來,直至四年後,基地附近的「中科院附設逸光幼兒園」因擴充教學場域需求,才計畫將一樓改造為幼兒教室空間,並將二樓圖書館一併整新。「CCL Architects & Planners 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林祺錦、貢正達從既有脈絡延伸,不僅整合社區圖書館,也在戶外設計連接至幼兒園主建築的風雨走廊,打造成連貫的社區空間。


新設計將原有的圓拱與圓窗加以延伸,在立面增加多個弧形與圓形開口。(Photo Credit: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提供、Photography by 原間影像工作室)
 
立面新增多種尺度的圓拱及圓窗,將原建築理性的圓弧語彙轉化為活潑的學習空間
 
林祺錦建築師在設計現勘時,就曾表示建築入口處的圓拱造型相當特殊且造型優美。新設計為了回應原建築的幾何特色,便在立面上新增許多不同尺度的圓拱及圓窗;同時,為了加強室內的自然光照與通風,建築亦在中庭處做挑空設計,讓新鮮空氣得以藉由正立面的大門與二樓陽台,貫穿整座建築流通。

新設計讓孩童上課時也能看見建築週遭風景,將原本中科院較為理性的圓弧,延伸搭配繽紛的色彩與排列變化,契合幼兒園與圖書館氛圍,窗口不時透出小朋友開心上課的歡笑聲,使空間活潑了起來。

面對這座三十餘年的老建築,建築團隊也考量到外牆磁磚穩固性的問題,他們希望以對建築擾動最小的方式修復,然而今日市場上已無法尋得相近色澤之磁磚,團隊於既有磁磚上以仿石塗料覆蓋,避免日後雨水滲漏與安全問題,過程中團隊也進行多種外牆色彩及質感模擬,訂定最終牆面色彩。(Photo Credit: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提供、Photography by 原間影像工作室)

中庭一、二樓間的挑空設計,讓新鮮空氣自然貫穿流通空間。(Photo Credit: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提供、Photography by 原間影像工作室)

(Photo Credit: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提供、Photography by 原間影像工作室)

分流設計避免不同使用族群相互干擾、風雨走廊連接動線
 
然而新的複合空間於一樓設置幼兒園、二樓是既有的社區圖書室,使建築內部面臨兩種不同用途的動線問題。為了區分不同的使用族群、維持幼兒園師生的安全,建築團隊調整樓梯位置,拆除既有室內 RC 樓梯,於正立面外部空間新設鋼構樓梯,讓圖書館使用者可直接從入口處右轉上樓,使彼此不相互干擾。


位在一樓的幼兒園教室,空間中延伸出許多繽紛的圓形裝置,讓學習氣氛變得更加活潑。(Photo Credit: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提供、Photography by 原間影像工作室)

新設計可由圖中右側樓梯自一樓直接來到二樓社區圖書館,區分幼兒園與圖書館使用者動線。(Photo Credit: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提供、Photography by 原間影像工作室)
 
而戶外 30 公尺長的白色金屬棚架「風雨走廊」,則連接了新、舊幼兒園區。棚架屋頂因應樹木生長空間,在邊緣退讓出許多的半圓,並且在屋頂上頭開出大大小小的彩色圓洞,新、舊幼兒園間的地面也塗鴉著彩色圓形圖案,成為小朋友上課與遊樂的前進索引,帶領著他們安全通達教室。


「風雨走廊」連接幼兒園主建築與新教室。(Photo Credit: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提供、Photography by 原間影像工作室)
 
這裡是下雨時的遮蔽廊道,而晴朗的日子,光線透過屋頂彩色玻璃灑落地坪,虛實交錯的彩色光影與油漆彩繪,增添了小朋友玩樂的幸福感。

原中科院國軍福利站建築上的圓弧曲線延伸到「風雨走廊」。(Photo Credit: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提供、Photography by 原間影像工作室)


圓形塗鴉出現在新、舊幼兒園區入口 AC 路面(Asphalt Concrete,瀝青混凝土鋪面)上,做為基地周遭動線串聯及交通安全的提示。整體設計與既有建築之間仍保有脈絡關係,使其形成一完整之幼教場域,同時也增進社區認同與集體記憶。(Photo Credit: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提供、Photography by 原間影像工作室)
 
改建後的建築一樓規劃為逸光幼兒園幼幼班教室,二樓則為教師辦公室與社區圖書館使用。除了照明及通風環境大幅改善,也讓使用者擁有清晰分流的動線;1980年代現代性幾何語彙,被重新轉化成幼兒園與圖書館裡繽紛的色彩,加以延伸到整個園區,增加社區的認同感與集體記憶,入圍 2021 年 A+Awards!若你也喜歡這個創作概念,可以到 A+Awards 投票支持他們喔!(此外,今年台灣也有許多優秀設計入圍 A+Awards,建築迷們可至相關粉絲專頁了解更多。)


(Photo Credit: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提供、Photography by 原間影像工作室)
 
文章整理自《建築如何再站起來 閱讀一棟舊建築更新的過程》、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提供之設計概念

■ 龍潭逸光幼稚園改建及風雨廊道設計

地址:桃園市龍潭區佳安里八德路1號
設計團隊: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林祺錦、貢正達建築師
《Architizer》A+Awards 頁面介紹:
Circle of Happiness

編輯/林沛伶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