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南「玉溪少年兒童體育學校」遷校後舊址重新運用與設計,改造為全新公立幼兒園「雲南省玉溪市一幼教育集團桂山園」。(Photo Credit:Qingshan Wu)

由外部望向幼兒園。(Photo Credit:Qingshan Wu)
善用閒置校園原本建築條件,改造成一座溫暖的幼兒園
善用閒置校園原本建築條件,改造成一座溫暖的幼兒園
中國雲南原本擁有 45 年歷史的「玉溪少年兒童體育學校」遷移後,閒置校園空間去年(2021)被轉作新的公立幼兒園校址(雲南省玉溪市一幼教育集團桂山園,簡稱一幼桂山園)。改造前,一如過往校園常見型態,包含數棟混凝土建築與田徑操場。


原「玉溪少年兒童體育學校」校園建築。(Photo Credit:Think Logic Design)
在預算、時間、政府政策考量下,設計團隊「思序設計」以修繕升級現有建物與場地為主軸,原本的游泳館、武術館、乒乓球館建築被保留改造為幼兒功能教室,網球場及操場用地則拆除新建幼兒園教學樓。

圖右側擁有空中廊道的環型建築為新建的幼兒園教學樓,左側則保留原建築,並重新粉刷規劃。(Photo Credit:Qingshan Wu)


空中廊道部分區域特別加寬設計,讓孩子們方便行走外,也能因應需求做戶外活動場地,享受室外溫暖陽光。(Photo Credit:Qingshan Wu)


教室室內空間將陽光引入室內,兩側開窗設計保持室內通風。木質感拱門與圓形開窗則讓空間充滿童趣。(Photo Credit:Qingshan Wu)
把操場移到空中!變成孩子們戶外活動、吃飯與玩耍的好地方
嶄新的空間提升整體的和諧感與動線延續性,色彩上新舊建築皆以白色與原木色為主軸,而全新的三層高幼兒園教學樓融入柔軟曲面外,設計團隊希望將體育與戶外元素融入孩子們的生活,便將地面操場意象「移到空中」,在二樓延伸出一圈長長的「空中廊道」,用木質感鋪面勾勒孩子們教室外寬闊的活動空間。

圈型走廊設計,二樓可享受陽光,一樓則如騎樓半室外環境。(Photo Credit:Qingshan Wu)
這座「空中廊道」可作為孩子們安全的室外教學活動場地、下課玩耍空間,其中特別設計的兩座樓梯、一個溜滑梯連接地面層中庭,廊道甚至在周圍可看見附近街區道路,打破以往幼兒園與外在隔絕的封閉性環境,增加孩子們的環境感知。而在一樓走廊則有則如同騎樓功能,成為串連教室、雨天時也能活動的戶外空間。


空中走廊連接樓梯與溜滑梯,讓空間流動性高,孩子們更能四處活動。(Photo Credit:Qingshan Wu)

孩子們在空中走廊活潑奔跑。(Photo Credit:Qingshan Wu)


孩子們在空中走廊活潑奔跑。(Photo Credit:Qingshan Wu)

在空中走廊走到建築邊緣,也能看到周遭街區。(Photo Credit:Qingshan Wu)

走廊擺上桌椅,也能成為天氣好時享受陽光的用餐區!(Photo Credit:Qingshan Wu)
而中庭刻意留下的大片綠地,則是設計團隊希望以低限介入的方式,透過簡單的材料、綠地就創造出孩子們自在玩耍的地方,除了攀爬遊具、溜滑梯沙坑、直線跑道等,草坪上也栽植喬木、並設計一座隆起的小綠丘,丘上開了幾個讓小朋友鑽洞探索的小隧道,趣味與綠意成為這座充滿鋼筋混凝土城市中難得的空間。


建築圍繞著中庭大片綠地。(Photo Credit:Qingshan Wu)


小綠丘上融入可讓孩子們鑽洞玩耍的設施。(Photo Credit:Qingshan Wu)

中庭草坪上栽植樹木並置入遊具,盡情享受戶外空間。(Photo Credit:Qingshan Wu)

走廊旁也有可賽跑的直線跑道。(Photo Credit:Qingshan Wu)
思序設計團隊表示,設計空間上下串聯相應,建築內外交互貫通,形成立體流動的環境,自然地就能讓孩子們自發性地跑起來探索,增加運動量與幼兒園學習環境的豐富性。

幼兒園夜晚全景。(Photo Credit:Qingshan Wu)
思序設計Think Logic Design Group:www.thinkinglogic.cn
資料來源|思序設計、Archdaily
■ 延伸閱讀
- 顛覆你對學校的想像!屏東「鯨魚小學校」結合孩童學習與長者日照空間設計,入圍ADA新銳建築獎
- 不想走樓梯,就溜滑梯到一樓吧!「境衍設計」把新竹三民幼兒園變成孩子們的大型遊具,探索空間的尺度
思序設計Think Logic Design Group:www.thinkinglogic.cn
資料來源|思序設計、Archdaily
■ 延伸閱讀
- 顛覆你對學校的想像!屏東「鯨魚小學校」結合孩童學習與長者日照空間設計,入圍ADA新銳建築獎
- 不想走樓梯,就溜滑梯到一樓吧!「境衍設計」把新竹三民幼兒園變成孩子們的大型遊具,探索空間的尺度
編輯/林沛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