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徹底打開身體感官的展覽,在光影之下、在虛實之間,以感知閱讀空間,去發現日常風景裡的奇異感,也找回內在周而復始漸趨麻木的鮮活存在感。
 
即將於10月15日在忠泰美術館登場的《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由忠泰美術館總監黃姍姍策劃,邀請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柏陽首度跨界合作,將美術館空間化作一件作品,讓所有觀者,在不需要具備任何藝術與建築的知識背景下,只要帶著你自己,堅定地拾梯而上,就能以身體探索空間,並在歷經絕妙的漂浮感後,憑藉感官直覺透過有如巨型氣球般的透明薄膜內外,發現生活裡極具動態韻律的詩意節奏。
此展以忠泰美術館的空間為基礎,從藝術與建築兩種原本不同的思考角度與創作語彙,邀請觀者走進空間之中,重新感受這股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感知。


(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因此當我們踏進美術館,旋即感受到一座純白高聳的樓梯,不動聲色地介入了場域,讓我們在拾梯而上的過程裡,體驗到一種懸浮於空中的迷路感,因為這隻樓梯沒有柱子,像是從天而降的一條出口,製造出一種方向上的錯亂感,無論是向前或往左的猶豫,都必須仰賴個人的感知與摸索, 或裡或外找到前行的方向。

特別是在穿越由氣球撐起的場域後,觀者將會發現隨處可見有如葉片般的雕塑座椅,或前後搖擺,或安穩矗立,也會察覺到薄膜外的人影晃動,以及走出氣球後,邊眺望窗景邊與城市呼吸的靜謐感。


(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藝術與建築如何攜手共創令人難忘的身體感?

此次王德瑜與林柏陽的合作,將兩人最大的力氣都花在尋找共識,因此作品從觀展動線、空間呈現甚至是樓梯、葉片的設計,都是兩人共同討論後的創作,是逐步異中求同的溝通過程。同時兩人也試圖以最少的動作,讓身體透過移動,去接近更多無法言說的「感知」狀態。

(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長期以極簡媒材探索空間存在感的藝術家王德瑜「在這個基礎下,我們不討論造型,就算討論出來還要破壞它。因為如果每天都走同一條路就會沒感覺,唯有當它產生變化,才會感覺有東西不一樣。因此重要的是觀者的感知,他們不是來這裡吸收知識,而是來體驗。因此我們希望找到一個共識,使觀眾在進入這個空間後,自然而然意識到有東西在變動,包括我們放進來的媒介,包括他跟其它觀眾之間的互動。當這些動態產生,人們就會感覺到存在的狀態。比如爬個樓梯,站在中段停留,你是停在忠泰美術館挑高大廳的中間,這是以往從來不曾有過的身體感。」

(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長期關注建築公眾性與各式尺度表現的建築師林柏陽也表示:「作品上,我們沒有定義任何形狀,只是考量到氣球場域是平坦的空間,因此想要創造出一種起伏的狀態。」於是每片乍看有如葉子般的雕塑,皆具有兩面性,一面拱起、另一面凹下去,有各自的動態,每片其實都略有不同,且難以用言語形容。

(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Photo Credit:Chris Chen)
 
散落在展場裡的媒介,猶如人行道上常見到樹葉,是一幀可以與人靠近的風景。在乍看簡練的造型之下,即便斷面相同,平面曲度又有些差異,高度可分成15公分、30公分、45公分與60公分四種尺寸,且每一片皆隱藏著結構力學的線條,並透過板材的控制,在彎與不彎之間產生物件與身體的互動對話。不只穩固,且可坐、可臥、可躺、可移動,也能跟氣球場域發生關係。

(Photo Credit:Chris Chen)
 
或許《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確實是場大膽的嘗試,然而也正是因為整體觀展體驗不是去看一件事情,而是進入其中去經歷與意識,才顯得格外精彩,且印象深刻。


(Photo Credit:Chris Chen)

(Photo Credit:Chris Chen)

(Photo Credit:Chris Chen)

《感知現場》由忠泰美術館黃姍姍總監擔任策展人(中),邀請藝術家王德瑜(左)與建築師林柏陽(右)首度跨界合作,共同創造突破既定框架的新空間,將美術館空間化作一件作品。(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 藝術家王德瑜
 
王德瑜的作品一向訴求簡單的概念,她一直嘗試著在極簡的媒材裡探索空間的存在感,並進而思考人於空間裡的存在形式與狀態。自1995年起,王德瑜已舉辦過超過20次個展,並參與數次國際展覽,包括2022年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9年韓國釜山當代藝術中心《Phenomena of the Mind》、2019年奧地利林茨OK當代藝術中心《Sinnesrausch 2019》、2016年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美術雙年展》、2005年日本《橫濱三年展》、2002年法國Enghien-les-Bains《當代藝術雙年展》、1996年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雙年展》等。
 
◼建築師林柏陽
 
林柏陽,臺灣專業建築師,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並於2012年成立境衍設計事務所。長期關注公共性空間的發展設計,關注建築的公眾性,認為建築是屬於大家的,而非個人;希望創造好的公共空間,提升市民的實際生活與美學,也企圖利用不同尺度的設計來探討每個空間裡的小世界。曾於國內外獲獎無數,包括2022年德國iF設計獎「建築設計項目」、2021年臺灣建築學會「優秀青年建築獎」、2019年「都市危老加速重建輔導專案設計大獎」第二名、2014及2018年「ADA新銳建築獎」佳作等獎項。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

展覽日期|2022年10月15日(六)至2023年2月12日(日)
展覽地點|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參觀預約|https://reurl.cc/O4KYMR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展覽座談
活動日期:2022/10/27(四)19:00-20:30
活動地點: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活動嘉賓:主講|王德瑜/藝術家、林柏陽/建築師
                  主持|黃姍姍/策展人
報名方式:免費報名參加,活動當日入場前須預先購買《感知現場》展覽門票完成入場。
 
◼線上互動測驗-測,你是屬於哪種感知體驗型
活動日期:即日起至2023/02/12
活動平台:忠泰美術館LINE官方帳號 
驗連結:https://lin.ee/qAopwAo

編輯/Christine Chen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